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乌丹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 拱卫王室统治 C.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 扩大统治范围 ‎【答案】B ‎【解析】‎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故答案选B。AC涉及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势力范围,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出D。‎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兄终弟及的传统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答案】D ‎【解析】‎ ‎“以嫡立”就是以嫡长子立的意思,这遵循的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财产继承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而非兄终弟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任人唯才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以嫡立”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 浓厚的宗族色彩 B. 强烈的等级意识 C. 浓重的神权色彩 D. 发达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礼乐制度之下,“尊尊”是指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体现了强烈的等级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族观念,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浓重的神权色彩,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的礼乐制度,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D。‎ ‎4.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5.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 疆域规模的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郡县制下郡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地方官吏对应A项中的“地方长官”,故A符合题意;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君主专制的象征,与是官僚政治还是贵族政治无关,故B 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三公九卿是中央政治制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疆域的扩大与政治的变迁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 B. 嬴政自称始皇帝 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材料“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虽然灭亡,但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却流传下来,为后世所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深远,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方面的表现,和题目材料中的“政治”不吻合,故A错误;“嬴政自称始皇帝”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对后世的影响有限,故B错误;“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不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解题关键是理解秦朝留下“不灭”的主要是什么。‎ ‎7.唐朝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 A. 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 B. 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 C.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 D. 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给出唐朝前期和唐朝后期的死刑案件的审判方式。可以看出唐朝前期中央对此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唐朝后期权力明显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满足唐朝后期的行为;B选项没有反映出实质;D选项没有体现唐朝前期的特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死刑制度 ‎【名师点睛】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 ‎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 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 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C.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 D. 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人数的增加,导致其权力逐渐缩小,对皇权的制约减弱,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而非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排除;B项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只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丞相人数的增加是中央官制的调整,与对地方控制加强无关,排除。‎ ‎9. 在唐代,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 所)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B. 君权相权相互制约 C. 皇权的不断加强 D. 相权的分割牵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宰相当然没有掌控决策权,不能选A,“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所)开会议决足以证明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相权对皇权的制约”,而不是CD的两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君权相权的相互制约 ‎10.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 A. 科举制 B. 监察制 C. 征辟制 D. 九品正中制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学识为依据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科举制的特点,故A项正确;监察制不属于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征辟制不是以学识和考试为依据,故C项错误;九品正中制以门第为依据选官,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特点入手,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同时,注意区分其它选官制度的不同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1.“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答案】D ‎【解析】‎ 明太祖以宰相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 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D项正确;其他皇帝均没有革除中书省,故A、B和C项均错误。‎ ‎12.‎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B.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意思是: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A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内阁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排除;综上可知,内阁的设置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故选B。‎ ‎13.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A. 由来 B. 职能 C. 特点 D. 性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军事机密办公室”与军机处最初是处理西北军务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军机处职能是长传下达,跪受笔录,故B项错误;军机处特点是“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和决策封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办事机构,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 ‎14.“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主旨即体现城邦的独立自治,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小国寡民、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排除A、B、C。‎ ‎15.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 A.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B. 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向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A ‎【解析】‎ ‎【详解】“黄金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指民主的广泛性,伯利克里规定: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这体现了公民参政范围的扩大,故选A;BCD均是实现民主的具体措施,不全面,排除。‎ ‎16.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 ”可得出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C正确。把权力关进了笼子表述的应该是近代三权分立政体的特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的民主,所以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7.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该学者在此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十二铜表法》‎ A.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 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可知该学者主要强调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而不是在阐述《十二铜表法》的严峻性,故排除A项,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不是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的标志,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出《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立法的深远影响,故排除D项。‎ ‎【点睛】《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的颁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18.《西方文化概论》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道:“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这里的“它”指的是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是应罗马帝国治理外邦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他的适用对象是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之间以及外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纠纷,故C项正确;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他构成了罗马法的核心,故B项错误;习惯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故A项错误;自然法构成了罗马法的一般性的哲学基础或法理学基础,故D项错误。‎ ‎19. 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 A. 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 B. 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 C. 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 D. 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财产私有制,罗马法中关于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因此选择D。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罗马法的精神 ‎20.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A. 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B. 确立责任内阁制 C. 实行了议会主权 D. 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实现王权的转移,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故答案为A项。确立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二十年代,排除B项;实行议会主权、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是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C、D项。‎ ‎21.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经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该观点认为法国 A. 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 B. 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 C. 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D 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可知内阁可以制约总统的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没有体现出共和制的曲折,排除A。根据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由总统任命,排除B。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是属于总统,排除D。‎ ‎22.在美国,“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制度不满时,我们可以搬到别的州去”。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它也是一种“自由的保障”。上述材料提到的制度是 A. 总统制 B. 共和制 C. 分权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总统制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排除A;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排除B;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的权限内,能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而上级组织不加干涉的领导体制,排除C;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但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题目 “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制度不满时,我们可以搬到别的州去”正反映了美国的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这一制度是联邦制,所以应选D。‎ ‎23.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A. 议会和议员都只是粉饰门面 B.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C. 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立宪是实 D.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国家大权,将国家军队视为“我的军队”;而且皇帝的第一道圣旨也是颁发给军队的,这反映出在德国代议制民主制建立以后德国仍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点,D项正确。虽然材料强调皇帝的权力大,但是没有表明议会和议员毫无作用,议会和议员都只是“粉饰门面”的表述太过于绝对,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国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并没有彻底消除,B项错误。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是掌握实权的,并非虚设,C项错误。‎ ‎24.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上院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 ‎【答案】C ‎【解析】‎ 英国首相由下议院选举,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选举要经过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当选总统就职等几个阶段,故B项错误。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参议院议员是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议会,拥有实际权力,而帝国议会权力很小,故D项错误。‎ 点睛:B项是误选项。本题考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注意与雅典直接民主的区别。‎ ‎25.下面是对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填写的内容分别应是 ( )‎ A. ①世袭、②皇帝 B. ①世袭、②宰相 C. ①选举、②皇帝 D. ①选举、②宰相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共和政体,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D符合题意,故选D;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详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6题19分,27题13分,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措施: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由中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3)举措: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相权威胁皇权。‎ ‎(4)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等方面来分析考查。‎ ‎(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和三省分工明确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两个角度来组织回答即可。‎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只需根据记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初吸取唐末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可从收兵、削权和制钱谷几个方面来回答。‎ ‎(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今我朝罢丞相……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可以分析出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第二问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以分析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材料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4)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从秦到明清,相权不断在削弱,乃至最终被取消,皇权不断在加强,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 ‎【答案】(1)特点:公民集体的民主。‎ ‎(2)评价:积极性: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局限性:仅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3)组成部分:公民法、万民法。历史作用: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发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其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得出:公民集体民主。‎ ‎(2)根据材料“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西方民主政治等方面回答其积极性;从民主的范围回答其局限性。‎ ‎(3)第一小问“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即可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政权、社会发展、资产阶级法学、永恒价值等方面回答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责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4)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研究主题。‎ ‎【答案】(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限制: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2)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对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 ‎(3)特点:曲折反复。成因: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的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 ‎(4)主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可知《权利法案》使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步得以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王权被进一步限制。‎ ‎(2)依据材料二“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独立性。”、“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结合所学从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对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可知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是曲折反复。依据材料三“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责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结合所学从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的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中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的确立、美国联邦制的确立、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相关内容可知,这些材料共同体现的主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