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 飞与生活巨变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安庆二模)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 从 1979 年创刊到 1980 年底共出刊 400 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A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学习西 方经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用于刊登国外情况 的期数占三分之一,故选 A 项;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故排除 B 项;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故排除 C 项;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 面展开,故排除 D 项。] 2.(2019·沧州高三联考)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 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 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 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 [材料“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 筑业、运输业”说明政府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这就使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得以保障和扩大,故选 C 项;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改变, 故排除 A 项;1984 年以后,城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故排除 B 项; 21 世 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排除 D 项。] 3.(2019·武汉四月调研)1986 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 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 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 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说明中美间的这种 关系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议的做法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体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故选 C 项;1984 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开,故排除 A 项;这一事件不能作为突破计划经济的开端,故排除 B 项;21 世 纪初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 D 项。] 4.(2019·潍坊一模)1987-1988 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 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 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 其数量日渐增多。这(  ) 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 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1987-1988 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几个年头,“四个轮子” 就是改革的扩展及深化,故选 C 项;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 够推动工业化,“实现”说法错误,故排除 A 项;乡镇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农村劳 动力就业而非“解决了”,故排除 B 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乡镇企业的 发展,故排除 D 项。] 5.(2019·怀化一模)有学者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 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 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 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 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 A [“土地细碎化”指的是把土地包产到户,进行分散经营,因而“对农民 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说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存在有其合理性,故选 A 项。] 6.(2019·泸州二模)1985 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 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 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 C.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 D.工资改革逐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于 1992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 错误;B 项中的“完全”、C 项中“全面”是错误的,故 B、C 两项错误;材料“逐 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说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 重要表现,故 D 项正确。] 7.(2019·新乡二模)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 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  ) 1978 年 1985 年 1990 年 2012 年 国内生产总值(单 位:亿元) 3 545 9 016 18 668 518 942 粮食产量(单位: 万吨) 30 477 37 911 44 626 58 958 货物出口总额(单 位:亿美元) 98 274 621 20 487 货物进口总额(单 109 423 534 18 184 位:亿美元)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B.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 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货 物进出口总额都有了大幅度增长,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故选 D 项。] 8.1975-1986 年中国国民收入与外贸进出口数据比较统计表 国民收入 出口 进口 项目 年份    (单位:10 亿元人民币) 1975 250.3 14.30 14.74 1978 301.0 16.77 18.74 1980 366.7 27.24 29.14 1986 779.0 108.2 149.86 由上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A.逐步改变了对外经贸政策  B.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贸易发展日益失衡 D.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A [材料表明,1975-1986 年,国民收入、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都在增长, 这与 1978 年后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实行灵活的对外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故选 A 项;材料涉及的是进出口贸易而不是农村经济,故排除 B 项; 中国进出口贸 易均增长且幅度相差不大,故排除 C 项;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 1992 年以后, 故排除 D 项。] 9.1979 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 41 万人,1988 年约 120.14 万人,2012 年约 1 054.74 万人。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  ) 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需要 B.源于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 D.加速了社会老龄化进程 A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深圳作为第一批开放的经 济特区,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故选 A 项。] 10.(2019·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 1981-2015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 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下图。能正确反映该图信息的一项是(  )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A.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 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D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末,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在 3%~ 8%,在 21 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 8%~13%,2012-2013 有一个直线上升,之 后稍有回落,但比重仍在 18%以上,这反映了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 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应该是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选 D 项。] 11.下图为 1978-2008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的 GDP 比重变化示意 图。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C.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D [由材料可以得出 1978 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D 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出超还是入超的 结论,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能体现中国经济整体 发展状况,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2.(2019·郴州一模)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 时间 直接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亿 美元) 差额(亿美 元) 2011 年 1 160 600 560 2012 年 1 117 772 345 2013 年 1 176 902 274 2014 年 1 196 1 029 167 2015 年 1 263 1 180 83 截至 2016 年 11 月 1 138 1 617 -479 A.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B.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A [材料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对外直接投资额”都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这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 国的对外开放呈现逐渐发展,故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变 化,与对外贸易无关,故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三年又八个半月。 到明年,我国将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编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第二 个五年计划。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 计划和积极准备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 年 9 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农村(家庭收入) 17.6% 收入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农村 8.9% 消费水平 城镇 4.5% 材料三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 年以来 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 1992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 2001 年 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此次会议对 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何论断?指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性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这两种分 期方法的角度有何不同?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即先进的社会制度 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角度思考。 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 农村居民增长较快;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第(3)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 1992 年为界的学者侧重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而以 2001 年为界的学者侧重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此分 析即可。 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主要集中于东北;发展生产力与变 革生产关系并举。(任答两点即可)论断: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间的矛盾。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历史信息: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农村居民增长较快。 因素: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依据: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角度:经济体制转型;对外开放扩大。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 节,在“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 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 ——摘编自《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 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 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扩大地方的 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财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 ——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 材料三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 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 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另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 改革者。 ——摘编自赵凌云《1949-2008 年间中国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自拟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 楚)(12 分)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解题时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 观点表明态度,观点要明确,紧扣题干信息,围绕“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 特色’”制定论题;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论 从史出”,有理有据;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答案:示例: 论题: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可 改革性”,也决定了 1979 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 论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包括:农村中存在农村集市、自留 地和家庭副业;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政府是体制的主体。这些因素的 存在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农村中 的“小自由”成为改革的先导,经济体制改革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 革是自下而上推进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政府是体制的保 护者,也可成为改革者。中国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