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 ‎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 100分,答题时间为 90分钟。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字体工整、清楚。‎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与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有关(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中央集权制 ‎2.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3. 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B.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 D.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4. 下列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机构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咭唎 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 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5. 古代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证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保证雅典公民的地位和作用 C.保证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滥用权力 D.增强城邦凝聚力,保持强盛 ‎6.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重视戏剧 B.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C.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 D.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7. 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8.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进行议会改革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权利法案》的颁布 ‎9.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 A.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C.美国法院对总统有制衡作用    D.美国总统只对法院负责 ‎10. 国歌是一个民族的梦想,它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最有可能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 )‎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 ‎11. 有学者认为,假使没有虎门的禁烟运动,也没有什么“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免不了要爆发的。西方帝国主义仍旧会发动侵略战争,只不过借口不一样而已,这样两次战争或许就不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是第一次、第二次茶叶战争或第一次、第二次丝绸战争,或者叫别的什么名字。这主要说明( )‎ A.两次鸦片战争可以避免 ‎ B. 鸦片战争是列强侵华的借口 C.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结果 ‎ D.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阻碍了英国工业品的倾销 ‎12.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拜上帝教吸收西方文化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3. 有学者总结:“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历史事件中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的“光荣革命”( )‎ A.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B.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 D.都以非暴力的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15.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班同学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总结了四句话,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皇帝倒了,清朝完了       B. 民权有了,国家强了 C. 国号变了,时代换了       D. 习惯改了,风俗新了 ‎16.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最重要经验教训是( )‎ A.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7. 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曾这样描述一场战争:“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场战争( )‎ A.实现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 B.促使中华民族团结御辱,抗日卫国 C.实现了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 D.使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18. 某校高一年级组织的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应该选择(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19.毛泽东说:“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这集中体现在俄国革命( )‎ A.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B.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为目标 C.建立公有制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 D.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0.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 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 B.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D.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21改革开放后我国依法治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最早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22. 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根本的原因是( )‎ A.中国政府的积极争取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C.英国、葡萄牙的衰落 D.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日益增强 ‎23. 一名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有误的是( )‎ A.“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4.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说:“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他强调了( )‎ A.“一国两制”原则  B.平等协商的精神    ‎ C.民族认同感的价值    D.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 ‎25. 联合国大厦有一副大型彩色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多边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6.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 )‎ 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 ‎27.一位外交官员说:“澳门的回归不是闭关自守的中国争取到的,而是对外开放的中国争取到的。”由此可知,澳门回归( )‎ A.与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相关 B.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C.开创了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D.只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 ‎28.19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多次组织中缅大联欢活动,组织了缅甸克钦邦、掸邦各地的山官、土司、民族上层分批多次到中国参观游览。这些活动符合中国( )‎ A.与缅甸结盟原则 B.发展中缅友谊原则 C.反对殖民主义原则 D.反帝国主义霸权原则 ‎29.1971年,美国驻几十个国家的使节活跃在各国首都,用提供援助的办法利诱台湾留在联合国。其原因是美国试图在联合国( )‎ A.制造“两个中国” B.拉拢非洲国家 C.遏制苏联势力 D.展示中美友好 ‎30.邓小平在1978年向日本外相福田赳夫表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将予以废除。这表明中国外交( )‎ A.提倡友好结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开展多边活动 D.打击恐怖主义 第Ⅱ卷 二、问答题(共三道大题40分,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不同。(2分)‎ ‎(2)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例加以说明。(4分)‎ ‎(3)材料四所说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体制发展的认识。(3分)‎ ‎32、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等《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摘编自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摘编自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目的。(4分)‎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由谁最早制定的?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4分)‎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3分)‎ ‎33、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的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3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2分)‎ ‎⑶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4分)‎ 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C D C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C B D B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D C D C A B A B 二、问答题 ‎31、(1)古希腊:民主政治。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2分)‎ ‎ (2)主要观点: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2分)‎ 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成功。(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没有成功。)(2分)‎ ‎ (3)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区别:人民当家作主(或社会主义民主)。(2分)‎ ‎ (4)认识: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体制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3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2分)‎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分)‎ ‎ (2)克利斯提尼。(1分)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2分,任答两点即可)‎ ‎ (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2分)‎ 不同:中国古代在行政监督主体上以监察官员为主体;西方在行政监督主体上以公民大众为主体。(2分)‎ ‎(4)完善: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3分,任答三点即可)‎ ‎33、(1)突出特点: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2分)‎ ‎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分)‎ ‎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 (3)意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 ‎ 表现: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2分)‎ ‎(4)变化:由对抗到合作。(2分)‎ 因素:国家利益。(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