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调研考试 文综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40 分) 一、选择题 24. 根据卜辞解读,在商王的祭祀中,旁系祖先的待遇远逊于直系祖先,这说明商朝 A. 祖先崇拜有取代鬼神崇拜的趋势 B. 中央集权制在逐渐的萌芽 C. 兄终弟及的继统方式或受到挑战 D. 宗法礼乐制度有重大发展 25.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外戚王莽以“授命之符”摄行皇帝之事,得到官员和博士 们的认同,甚至颂扬。这反映了 A. 外戚集团是皇权的附属物 B. 董仲舒的新儒学深入人心 C. 专制皇权遭遇挫折和挑战 D. 推恩令导致刘姓孤立无援 26. 南宋时,理学在民间知识界已拥有了舆论权力,构建了相当的公共空间,而在政治权力中枢, 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却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发言权。这说明 A. 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理学高昂孟子的儒学传统 C. 南宋的公共舆论空间狭小 D. 南宋政治氛围趋向于保守 27. 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 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 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28. 李鸿章是举办洋务事业最多、成绩最为显著的洋务派官僚,“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最能体 现其洋务思想的总体框架,他说西洋“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即暂胜必终败”,李 鸿章是战争必败论者;曾国藩也主张“坚持一心,曲全邻好”,由此可见其洋务活动 A. 带有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B. 促使封建经济走向解体 C. 主张学习西方求强求富 D. 促进清政府外交近代化 29. 1933 年《申报月刊》上有人撰文指出:“再就内战而言,也以民国以来,迄无宁日。(民国) 22 年中,四川战乱四百余次,广东有二陈之战,山东有刘韩之战……然而中国古朴之人民, 二十余年来,惟有长期困顿于水火之中,宛转于铁蹄之下,吞声饮泣敢怒而不敢言。”这段 材料说明 A. 国家陷入封建式的军阀割据 B. 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曲折艰辛 C. 辛亥革命无益于中国的建设 D. 革命未对中国政局产生影响 30. 1944 年 9 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 出 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 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31. 1957 年 9 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 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 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上述文件的通过是为了 A.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 B.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C.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32. 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 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与使用凸显了上下 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平等自由理念 B.崇尚理性之美 C.开放包容精神 D.注重功利实用 33. 1763 年 4 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 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 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 1768 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 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34. 圈地运动在 18 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 人口大量流失。而 1801 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类别 未圈地地区 圈地地区 小麦 大麦 燕麦 小麦 大麦 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 18.5 25.9 33.3 22.8 31.8 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35. 1923 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 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 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并未带来经济发展 B.战时共产主义深受人民的拥护 C.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D.斯大林体制建立有其思想基础 第Ⅱ卷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清末,西方的“专制”、 “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 “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 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 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 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 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材料二 近代学者钱穆一直批判“中国专制论”之说,他在抗战时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 中国政制的演进,首先历经先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后有汉代‘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 渐变而为士人之政府’,到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他认为传统政治本就富于理 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与民众也并非如西方社会那般对立,他还强调,士人本来受教于农村, 通过“选贤与能”进入政府,代表民意去实现“天下为公,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 的作用。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民主的本性中存在三种紧张和悖论。第一种紧张是冲突与认同之间的紧张——没有竞争和 冲突,就没有民主政治,但社会如果充满冲突将会损害政治稳定。第二种紧张是代表性与治国能 力的冲突——政府要回应选民的利益,但又要抵制他们的过分要求。第三种矛盾——同意与效能 之间的矛盾,民主需要同意,而同意则会牺牲效能。……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最广泛受到称颂的政 治制度,而且可能是最难以坚守的政治制度。 ——据拉里·戴蒙德《民主政治的三个悖论》整理 根据材料及高中历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 辑充分,论证合理) ——据钱穆《国史大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梁启超、钱穆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1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钱穆所持观点的主要原因。(9 分)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 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 顽固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 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 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 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 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 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会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 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 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9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子产(?一公元前 522 年),郑国贵族,曾长期执掌郑国国政。子产提出“天人相分”的观点, 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子产折中礼、法,主张治民“宽”、“猛”结 合,“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子产曾经做出多项改革:“作封恤”, 把井田中原来的“换土易居”制度变为“自爱共处”,使农民所耕种的土地由定期分配到永久占 有;在田税方面,对私田“履亩而税”。“作丘赋”,改革传统征兵制度,扩大了车兵、徒卒等 兵役的征收,又开始了车马兵甲等军费的征收。“铸刑书”,把刑法公诸于众,改变了过去贵族 不公开刑法的做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由于子产治国有道,郑国在一个时期 内出现了兴旺局面。子产去世时,“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摘编自李学勤《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子产执政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子产的思想与活动。(9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B A A B C C B D D D 二、非选择题 41.(1)观点:梁启超等认为中国专制论。(2 分) 依据:法律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先秦分封制崩溃导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秦汉时期世袭贵族政治衰微,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民众的自由平等理念薄弱;历朝君主不断侵 蚀相权使专制不断强化。(答满 3 点计 6 分,多答不再累计分) 观点:钱穆等认为中国并非专制论。(2 分) 依据:战国的秦去除分封而实现国家统一(删去不能作为依据) 两汉的士人组成平民政府逐渐成型(两汉通过察举和对儒生的重视更多的人进入政权);隋唐科举制度扩 大了平民政权的基础;传统政治的理性使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对和谐;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权 力。(答满 3 点计 6 分,多答不再累计分) (2)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或中国面临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3 分) 梁启超的观点出于清末反封建帝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民主革命);(3 分) 钱穆出于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或者需要树立民族精神抗日保国的需要(民族独立)。(3 分) 42. 评分说明: 示例一:民主的本性中存在冲突与认同之间的紧张(民主在不断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但如果没有充满冲突 又会损害政治稳定) 论证: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民一次一次将革命推向了高潮,雅阁宾派的激进统治,以及围绕政体各派别 之间的这种斗争,导致了法国社会出现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1875 年,民主派与君主派在不断的斗争 中通过利益的相互协调最终使法国确立起了民主共和制,为法国社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4 分) 英国近代不同党派、不同阶级存在着利益分歧,而这些分歧以及随着而来的斗争都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通 过和平渐进的方式避免了暴力冲突,如,议会改革、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政党竞争等。从而使其不仅没有危及民主,反而推动民主不断向前发展。(4 分) 总结:民主在不断斗争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妥协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智慧,给社会带来稳定与发展。(2 分) 示例二:民主代表既要能代表民意,又要具备治国能力,能公正的合理的去执行他的职能(民主的本性中 存在着代表性与治国能力的冲突)。(2 分) 论证:雅典直接民主有代表的广泛性,但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治理国家的权力, 造成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 分) 美国参众两院议员尤其是众议员的产生方式,保证了代表的广泛性,同时参众两院相互否决又弥补了两院 议员可能存在的素养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决策的失误。(4 分) 总结:民主在运行中既要使代表能代表民意,又要具备治国能力,能公正的合理的去执行他的职能。(2 分) 示例三:民主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着民主实践与效能的矛盾 论证:美国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保障了民主,防止了专制,但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其他民主国 家权力相互制约,导致效率低下的示例均可) 示例四:民主的本性中存在的紧张和悖论(2 分) 论证:示例一、示例二、示例三任意组合两个(8 分) 总结:由此可见,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最广泛受到称颂的制度,而且可能是最难以坚守的政治制度。(2 分) 45.(1)主要变化: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 新体制的创建(或者是具体的改革内容)。如果只写具体改革内容只给 2 分,要体现变化,如果只写全面、 主动,追求外交体制近代化给 3 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2)影响:消除了外交体制中的弊端: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或者有利于推动晚清外 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近代化);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有 利于中国融入世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9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必须有消极一点) 46. (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战争 频繁(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变革时期,思想日益活跃(百家争鸣)。(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评价:积极:其思想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折中礼、法,对后来的儒、法思想及治国理念有一定影响; 其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促进了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富国强兵);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社会转型。(6 分) 消极:改革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3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