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2)(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2)(2017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卷(2)‎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范围:必修3。‎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中国有一种思想,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下列思想最符合以上材料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2.“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上述内容 A.出自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B.阐释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观点 C.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 D.强调了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 ‎3.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求理途径之争 ‎ C.理的内涵之争 D.理气关系之争 ‎ ‎4.清初颜元批判时人“徒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皆晦庵(朱熹)为之也!”据材料可知 A.当时理学家好谈老庄之道 B.心学兴起冲击理学地位 ‎ C.清廷推崇理学思想为正统 D.颜元主张经世致用理念 ‎5.《齐民要术》中“染潢及治书之法”条目中记载黄柏墨汁、硫磺等浸染熏蒸纸张以防止蛀虫或腐朽的方法等内容。这说明 A.造纸术有了很大进步 B.木材是主要造纸材料 C.纸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重视纸的使用和保护 ‎6.下表为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的著作一脉相承 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A.屈原 B.李白 C.柳永 D.关汉卿 ‎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图中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9.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1.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12.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据此推知,严复 A.否定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B.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13.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说:“近来青年心理的态度,可以叫做‘心的革命’。与外在的革命不同,‘心的革命’是到了人自己身上来了。”与“心的革命”相符的是 A.“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C.“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彻底扫除资产阶级思想”‎ ‎14.《1921中国社会图景》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将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C.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 D.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15.下图是美国某学者所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的目录节选。其中,“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应是 第四章 革命的毛泽东主义阶段与延安传统 长征的政治意义与心理意义 (43)‎ 延安时代与农民革命 (49)‎ 毛泽东主义的起源 (55)‎ 延安的马克思主义 (61)‎ 延安传统 (64)‎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6.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C.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7.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双方商定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予以配合。上述会谈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 B.“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C.中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 D.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 ‎18.如图《读书》杂志创刊号,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19.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他还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B.彻底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 D.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 ‎20.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出佛罗伦萨的教育 A.摆脱了宗教束缚 B.由学生经济条件决定 C.办学模式非常成熟 D.具有人文主义理念 ‎21.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A.避免专制独裁 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 D.建立法治社会 ‎ ‎ ‎22.物理学家杨振宁说:“如果一定要举出某个人、某一天作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我选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年出版的那一天。”杨振宁的观点最有可能是基于该著作 A.将力学研究延伸到其他领域 B.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C.使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 D.完成了力学理论体系化建设 ‎23.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认为,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这种观点 A.认为达尔文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实际上承认了宗教禅机思想存在 C.肯定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观点 D.有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 ‎24.如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A.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 D.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25.20世纪20年代以后,集权国家利用新的大众媒介宣传集权思想,向大众灌输:如果希望民族得救,就必须有强而有力的领袖。这些集权国家的统治者,经常利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两项发明顺利掌握权力。这两项发明是 A.电话和照相机 B.无线电和电影 C.录音机和电视 D.网络与电脑 第Ⅱ卷 本卷共4个题目,满分50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10分)宋代是一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绘画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是南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图》(局部)。‎ 材料二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三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 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若说近代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4分)‎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何不同?概括其理由。(4分)‎ ‎27.(14分)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在。(4分)‎ ‎(2)19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宗旨的。(6分)‎ ‎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因为西周以前,学术为贵族所专有……东周以后,封建政体渐次破坏。居官任职的贵族,多有失其官守,降为平民的。于是在官之学,一变而为私家之学。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树,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 ‎——摘编自吕思勉《每天学点中国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 ‎ 达尔文主义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学术之兴风起云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术之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4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经济政治活动关系的认识。(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样做要是犯错误,我首先检讨。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比如我们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要增加科技人员,这就要靠教育。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1975年邓小平《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教育与生产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卷(2)‎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B D D C A B D C ‎ C C C ‎ ‎14‎ ‎15‎ ‎16‎ ‎17‎ ‎18 ‎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C C A D A D D A B ‎26.【参考答案】(1)特点:构图不对称,墨色恬淡,注重意境。(2分)‎ ‎(2)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文化昌盛(三教合一潮流、理学兴起、教育发展、科举考试影响);社会需求。(4分)‎ ‎(3)不同:材料三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材料四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社会的特征。(2分)理由:商业革命;理学兴起。(2分)‎ ‎27.【参考答案】(1)“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宗旨,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直面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4分)‎ ‎(2)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西方以制度文化为本,科技工商为末。(4分,答出两点即可)‎ ‎(3)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大办工业、教育、军事事业,客观上冲击了“中体西用”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6分,答出三点即可)‎ ‎28.【参考答案】(1)原因:旧有的制度遭破坏,私学兴起,仁人君子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士阶层崛起),社会阶级变动剧烈。(2分)影响:促进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分)‎ ‎(2)理解:“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马丁·路德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分)‎ ‎(3)影响:促进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借口)。(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认识: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它又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或制约社会的发展。(2分)‎ ‎29.【参考答案】论题:邓小平关于科技、教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论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 阐述:邓小平根据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恢复了高考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对科技增加了大量投入,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0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