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四)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 A. 仁者爱人 B. 和而不同 C. 中庸之道 D. 克己复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可知孔子意图在质和文之间寻找平衡,体现了他的中庸之道,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克己复礼无关,排除ABD项。 2.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哪些还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1)“仁”的学说;(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有教无类”;(4)“贵贱有序” A. (1)(2)(3) B. (2)(3)(4) C. (1)(2)(4) D. (1)(2)(3)(4)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内容,是当今世界有必要继承和发展的。“贵贱有序”强调社会等级,不符合当今的潮流发展,是不应该继承和发展的。故(1)(2)(3)符合题意,(4)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排除BCD项。 3.世界上有白猫、黑猫、花猫,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猫“这个概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猫“,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它的都是模仿。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创造了本质的‘猫’,……其余都是模仿的”说明柏拉图认为除了神创造的本质的“猫”,其他的猫都是因为有了本质的“猫”才存在的,而这只本质的“猫”是神创造的,所以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并非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A项;柏拉图的理念属于唯心主义,而非唯物主义,排除CD项。 4.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举例: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大前提),希腊人是人(小前提),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正确的 B. 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错误的,结论是错误的 C. 大前提是错误的,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正确的 D. 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大前提说法正确,“希腊人是人”的小前提说法也正确,“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该结论也是正确的,故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项对题意的说法均不是完全正确的,排除。 5.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B. 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C. 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D. 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既不属于唯心主义,也不属于唯物主义,所以D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三人都认同当时的奴隶制度,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东西方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6.秦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赋税苛重 B. 徭役沉重 C. 兵役繁重 D. 刑罚严酷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一以后进行了大规模 征战和工程建设,苛重的赋税导致“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故选A项;徭役是指人民为国家承担义务劳动,兵役是指男子被征召至军队,这些都与“男子力耕不足粮饷”的描述不符,排除BC项;刑法严酷指的是秦朝的统治措施,和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建立后,完成了国家统一,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便秦朝灭亡后这些制度也依然存在,所以从政治上说“秦,虽死犹存”,故选D项;A项是经济方面,排除;BC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排除。 8. 唐朝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考试制度 C. 修改颁布《唐律》 D.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答案】D 【解析】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分别体现了生产资料的归属,产品的分配,故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故答案选D。唐太宗在执政时期,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社会经济逐步复苏;又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布《唐律》,ABC三项均正确,但属于唐太宗在政治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9.吴三桂曾引清兵入关,后来,又在西南地区扯起反清大旗,并自立皇帝,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 ) A. 降清是大势所趋,反清是搞分裂,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 B. 降清丧失气节,反清是搞分裂,前后都应否定 C. 降清丧失气节,反清终有觉悟,,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 降清是大势所趋,反清是坚持民族立场,前后都应肯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的明王朝已经腐朽不堪,清政权作为后崛起的政权是有优势的,所以降清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应该肯定;吴三桂在西南地区扯起反清大旗是在清王朝完成统一之后,他的行为属于分裂活动,应该否定。故选A项;BCD中的评价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 10.“因为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克伦威尔就是封建君主。”这个“前提——结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A. 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 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 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 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即前提正确;但不能因为他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就认为他是封建君主,因为他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结论错误,故选A项;材料中前提正确,故排除CD项,结论错误,故排除B项。 11.拿破仑晚年曾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这就是( ) A. 发动雾月政变控制督政府 B. 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C. 签定《教务专约》 D. 制定《法国民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拿破仑留下的影响最深远的是《法国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故选D项;ABC都是拿破仑的行为,但都没有留下永垂不朽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 12.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主要考查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评价。由题干“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由题干“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13.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柔弱,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 克伦威尔 B. 凯末尔 C. 林则徐 D. 甘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材料的主旨意思相符,故D正确。 【详解】 14. 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解放运动这一类型的先声。”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指的是( ) A.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B. 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 C.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D. 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材料选择题,回答时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意。凯末尔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题目中要求的“类型”应当是指革命的性质,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应为C项。A选项阶级错误;B、D选项没有挖掘出阶级属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凯末尔 15.高二一班将举行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专题报告会,请小明做主持人,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材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供其参考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法兰西内战》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剩余价值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理论,所以小明应该查阅的资料是《资本论》,故选B项;《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都是马克思的著作,但都和剩余价值无关,排除AC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著作,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16.恩格斯树立“帮助劳动人民”的人生信念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文学和音乐的熏陶 B. 严格的普鲁士教育 C. 法国启蒙思想中“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 D. 深入工厂了解工人的劳动和生活状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恩格斯曾经到英国曼彻斯特获得了接触工人的大量机会,他密切关注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故D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ABC项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 17.“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 《甲午悲歌》 B. 《日寇投降》 C. 《台湾沦陷》 D. 《珍珠港祭》 【答案】B 【解析】 从诗中的“压降旗”、“大和魂葬处”等信息可以看出诗歌反映的是日本投降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指二战结束、日本投降的史实,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18.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反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故选A项;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存的局面,并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目标也不可能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D项;二月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并不是反对参加一战,排除C项。 19. 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A.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 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列宁所说的这个错误是是指苏俄在一战结束后,为应对内外困境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本来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布尔什维克党却认为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条捷径,由此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现实这种政策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宣告了它的失败,而其错误的根源在于它不适应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项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20.1960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 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B. 巩固反右倾斗争成果 C.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八字方针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故选D项;八字方针主要是对经济进行调整,而非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和解决农副产品的供应紧张问题,排除AC项;八字方针是调整“左”倾错误,并不是为了巩固反右倾斗争成果,排除B项。 2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中国革命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更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2)(3)说法正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4)说法有误,故排除BCD项,选择A项。 22.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答案】A 【解析】 【详解】“日出东方”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京赶考”指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故选A;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应在日出东方后,BD错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星火燎原应在力挽狂澜前,故C错误。 23.毛泽东自己说:“《毛泽东选集》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该话说明了 A. 《毛泽东选集》不是毛泽东一人的著作 B.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思想 C. 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 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故此题应选C选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 2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D 【解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的革命形势出发,根据农村反动派力量薄弱的特点,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确立改革开放的经济方针,将市场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手段,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故选D。AB项并不是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排除;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既反“左”,也应反“右”,排除C。 25.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 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C. 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 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答案】A 【解析】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正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阐述,A正确;其他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6.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 【答案】D 【解析】 材料“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反映了邓小平结束文革错误,实行改革开放的功绩,改革开放政策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故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1978年,故D正确;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并未实行改革开放,故A错误;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但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故B错误;1966年文革发生,故C错误。故选D。 27.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新方向”是指。 A. 引进外资 B. 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 独立自主发展 D. 只任用中国工程师 【答案】C 【解析】 本题要理解“新方向”的含义,必须结合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首次自主修筑铁路取得的巨大影响或意义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京张铁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体现了自主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8.在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同一世纪里,对于近代科学形成作出决定性贡献的科学家( ) A 爱因斯坦 B. 莱布尼茨 C. 培根 D. 牛顿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世纪,1687 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同一世纪,故选D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莱布尼茨和培根不是对近代科学形成作出决定性贡献的人物,排除BC项。 29.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因斯坦向各国呼吁采取联合的经济制裁制止日本对华侵略;20世纪30年代,当战争阴影在德国呈现时,爱因斯坦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这些行动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 极端民族主义者 B. 极具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C. 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D. 创造能力极强的科学家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爱因斯坦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呼吁各国共同制止日本对华侵略;到30年代后期面对德国扩大战争的形势,爱因斯坦呼吁各国人民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而斗争,可见爱因斯坦是一位极具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故B正确;AC与材料信息相反,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点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爱因斯坦本人却是反对战争的,主张民族和睦,一心希望科学能造福于人类,曾公开发表发展宣言,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加关注。 30.“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时势”指的是客观环境,所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都属于“时势”的范畴;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阶级立场属于主观因素,与“时势”无关,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排除ABC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 ①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②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③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④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⑤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答案】(1)②⑤ (2)创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或创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君主制;共和制。 (4)1787年《联邦宪法》制定颁布。 特点: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 (5)①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和三权分立制;②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维护民主制,完善了总统制;③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坚决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制度创立了范例。 【解析】 【详解】(1)美国独立以后创建了民主共和制度,贯彻了三权分立制衡原则。所以与美国有关的内容应该是“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与“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故②⑤符合题意。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政治制度“创古今未有之局”主要体现在创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根据“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独立后,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主张。 (4)依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可知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根据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示意图可知美国政体的特点主要是总统共和制和三权分立制。 (5)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建设所做出的的贡献结合所学的进行作答即可,如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总统否决制度,不做终身总统等。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 (3)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解析】 【详解】(1)根据“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可知孙中山的“三样目的”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至完美的国家”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和所学内容可知,“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结合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真正实现民国进行作答即可。 (3)根据“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了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的新内容。原因结合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教训和接受中共与苏联的帮助进行作答即可。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阅读《沁园春·雪》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时,就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古代几个帝王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讨论。 (1)小张说:“李贽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的学者则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你们怎么看的呢?”请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小李对唐太宗很感兴趣,准备写一篇小论文。他拟定了其中的一个小标题——特别重视吸取历史教训的皇帝。沿着这一思路,请你帮助他再列两个小标题,并分别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3)小王纵观历史发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积极的贡献。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答案】(1)回答要点:评价(判断是圣是魔)+史实;影响。如:评价:是杰出政治家;史实: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影响: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或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评价:是暴君;史实: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穷兵黩武,兵役繁重;大兴土木,徭役无度;加紧盘剥,赋税沉重;严刑峻法,囚徒无数;影响:秦朝速亡;加重对百姓的压迫;对古代文化的摧残等。 (2)“特别善于纳谏的皇帝”:如魏征进谏200多次,成为唐太宗的“镜子”等。“特别善于用人的皇帝”:如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等人,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等。“特别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的皇帝”:如实行和亲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3)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 【详解】(1)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全面看待。如果是正面评价,可以结合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进行评价;如果是负面评价,可结合秦始皇专制统治,实行文化专制、严刑酷法、焚书坑儒、穷兵黩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2)本题结合与唐太宗相关的史实进行作答即可。如根据唐太宗善于纳谏的史实可拟定小标题为“特别善于纳谏的皇帝”;如根据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可拟定小标题为“特别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的皇帝”等。 (3)唐太宗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结合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设置安息都护府等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内容结合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相关史实进行作答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