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三次质检试题 历史 命题人:郭志鹏 审题人:傅晓宇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 ‎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此材料旨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B.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 D.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 ‎2、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 A.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 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 ‎3、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该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以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周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人们的祭祀。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了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D.加速了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4、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士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 )‎ 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 B.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普遍发展 D.与当时抑商的国策相配合 ‎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 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6、《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 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7、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折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 )‎ ‎ A.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 ‎ C.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 ‎8、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称为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 A.均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体系 B.是平等与不平等两种外交关系的反映 C.体现了王道与霸道不同交往观念的差异 D.符合主权国家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 ‎9、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列强入侵缓和了南北经济差距 B.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格局的变迁 C.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经济重心南移淡化了东西经济差距 ‎10、《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由此可见,朱熹( )‎ A.肯定了秦始皇确立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B.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指出秦始皇变法奠定了后世的法律基础 D.从君臣关系去思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 ‎11、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 )‎ ‎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因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12、‎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3、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二年的33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23件,约占70%,货币借贷10件,约占30%。在乾隆十七年至道光三十年的131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24件,约占18%,货币借贷107件,约占82%。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 B.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 D.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15、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 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 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16、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7、‎ 学者李禹阶在文章中曾谈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别’为标志的古代民族向近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近代民族转化的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B.完成了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18、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横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能承认。”梁启超此言( )‎ A.认同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19、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 A.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 ‎20、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21、苏联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元帅认为中国抗战( )‎ A.化解了苏联东方作战压力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22、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中共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 )‎ ‎ A.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B.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 C.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D.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 ‎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惩治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该纲领的颁布( )‎ ‎ A.推动了执政党党风建设 B.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C.与工作重心转移相适应 D.加速了国家经济计划的开展 ‎2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 A.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25、《论中国》一书指出:“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 ‎26、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以1950年为10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 ‎ D.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27、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 ‎ A.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 C.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D.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28、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 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 )‎ ‎ A.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 B.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 ‎ C.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 D.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 ‎29、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 A.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 C.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30、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 A.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31、下表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 B.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 C.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 D.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 ‎32、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说明(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33、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富兰克林说:“首先我承认,对这部宪法的若干部分,到现在也仍然不能同意,但没有把握说永远不会同意。同时我也怀疑,无论召开多少次会议,也未必能制定一部更好的宪法。因为每个代表固然会带来自己的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他的偏见。我们能指望有完美无缺的成果吗?”由此说明富兰克林( )‎ A.阻碍了宪法制定的进程 B.批评美国宪法弊端丛生 C.主张设计权力制衡框架 D.认为制宪应该选择妥协 ‎3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马克思的批评意在赞扬巴黎公社的哪一举措( )‎ A.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 C.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35、有学者认为,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 A.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文化传统己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6、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 )‎ A.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 B.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C.追逐财富成为世人普遍愿望 D.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37、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并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1951年,美国集合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订对日媾和条约,结束了日本的被占领状态,同时日美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规定美国军队继续驻扎日本并有权使用日本军事基地。1952年和1954年两国又缔结了关于驻日美军地位的行政协定和《共同防御援助协定》。这表明( )‎ A.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B.战后美国一直扶持日本 C.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D.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 ‎38、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48年的《铁幕之后》反映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统治下的罪恶;1955年的《七年之痒》等电影则向观众展示了美国当前政治体制的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反映了( )‎ ‎ A.政治形势影响电影发展 B.电影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 ‎ C.政治题材电影成为主流 D.美国政治宣传方式多样化 ‎39、“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是( )‎ A.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强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40、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 )‎ A.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和美国盟友关系破裂 D.推动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 ‎41、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2、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税收变化简表,表格信息反映了( )‎ 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 C.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D.英美等国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3、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44、托马斯.L.弗里德曼在《雷克萨斯和橄榄树》中比较了“全球化体制”和“冷战体制”:“如果冷战世界明确的观点是‘分裂’,那么全球化明确的观点就是‘整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整合”推动了分裂国家的再次统一 B.“全球化体制”下国与国的矛盾趋向缓和 C.“分裂”激化了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 D.“冷战体制”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的重组 二、非选择题(45题22分,46题12分,共34分)‎ ‎45、(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魏源为代表的敏锐的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一系列奇耻大辱的刺激下,从“天朝大国”、“夏夷之辨”心态中觉醒,并且眼光开始越出“天朝”的围墙,用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观念来关注围墙外的世界。他们一面批判为“天朝”依旧作论证的宋学和对国计民生无用的汉学,一面揭起了新学风的旗帜,他们用新奇的目光审视外域世界,写成了一部部介绍外域史地、风土人情的著作。如萧令裕的《记英吉利》、林则徐的《四洲志》等,开辟了“睁眼看世界”的新天地。这种开天辟地的思想正是近代开放意识的觉醒,封建“天下”旧观念的瓦解。‎ ‎——王敬川《论魏源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当我们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会发现“五四运动”作为与当代中国命运密切相关的伟大历史事件,几乎浓缩了西方社会多国数百年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民族运动、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等西方近现代社会运动目标的全部要求,几乎集中了近现代中国全部矛盾和力量……。“五四运动”的时代复合性特征和中国现代化的时代浓缩性特征,归根结底是中外发展的“时代差”造成的:当西方社会己步入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瞻望的时候,中国还在中古社会徘徊。中外发展上呈现的“时代差”给中国的近代化造成一种两难选择。这就是中国现代化特有的循常与超越的二难、移植与畸变的难题、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摘编自张连国《论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转折点中的时代复合性特点》‎ 材料三: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开放意识觉醒的积极作用。(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中国近代现代化特有的“循常”与“超越”的主要含义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8分)‎ ‎46、(1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面临向列强赔款的巨大压力,加上海关税收人员与当地官员营私舞弊,国库空虚,国家收入日益减少。外商对清政府不规范的贸易秩序,非常不满。赫德在这种形势下,在清政府总理衙门授予他必要的权力后,在其它通商口岸设立由外国税务司管理的新型海关。赫德任总税务司期间,突出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事务:一是有效保证了洋务企业的经费供给;二是主办同文馆;三是创办邮政;四是成立海务部门。在对付中国国内农民起义运动时,他充当曾国藩的政治顾问,为绞杀太平天国革命出谋划策。清政府先后授予赫德“按察使”、“布政司”衔,并赏“花翎双龙二等第一宝星”、“三代一品封典”、“太子少保”等,英国政府也由于赫德维护了其在华侵占的利益而授于他男爵爵位。‎ ‎——摘编自周熊《赫德与中国海关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的举措。(6分)‎ 高二级历史第三次质检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C D D C D C C D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B B B A A A A A D B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A B D B B A C D C D 题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答案 C C D A B D A D D C D 二、非选择题(45题22分,46题12分,共34分)‎ ‎45【参考答案】‎ ‎(1)作用:①开始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冲击了封建旧观念;②开启中国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③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 ‎(2)循常: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逐步学习。(2分)‎ 超越:以俄为师,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2分)‎ 原因:①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军阀混战、社会动荡;②‎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 ③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等。(6分)‎ ‎(3)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2分)‎ ①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2分)‎ ③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2分)‎ ‎46【参考答案】‎ ‎(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 ②清政府面临财政危机;‎ ③洋务运动的兴起;‎ ④工业革命后,英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2)简评:①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财政困难;‎ ②保障了洋务运动的经费,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顺应了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每点2分,共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