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 3 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第Ⅰ卷答案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 I 卷(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 2 分,25 道选择题,共计 50 分)‎ ‎1、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 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 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皇子一派实力得到朝臣一致认可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王位继承制的影响 ‎2、史书记载,明朝多昏君、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现象此起彼伏,然而从长远看来,明王 朝在高层皇权混乱的状态下,国家依然延续了数百年,其主要原因是 A.明朝废除丞相之后高层政治的权力清流 B.国家系列制度存在惯性 C.理学为士大夫集团建立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秩序 D.自然经济为封建政权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3、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 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责任意识是雅典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主与公民义务具有内在一致性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4、1649 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 ‎1660 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8 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 也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民主政治发展任重道远 B.君主立宪政体基础初步确立 C.民众心理与高层政治发展息息相关 D.君主专制绵延久远 ‎5、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 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 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A.民众的政体分歧正在渐趋消弭 B.君主派的政治观点与国家需求越来越远 C.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了 D.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陷入白热化 ‎6、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 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 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 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7、1938 年 10 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 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 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以不屈精神贯彻民众整体意识 B.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投敌行为 C.遏制了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抵抗 ‎8、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不久,列宁说,我们坚信西欧一定会发生革命,现在人们已经感 到空中雷电密集,预感到马上会爆发一场大雷雨;虽然不能断言革命在哪一天爆发,“但 是我们能够促进革命”,“帮助西欧人民发动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强调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B.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苏维埃 C.全世界无产阶级力量武装保卫苏俄的重要性 D.十月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9、“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 考消 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 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精神 B.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10、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 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对国民党解放战争行为深刻反思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力主中国贯彻统一思想 ‎11、1954 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 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 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12、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食货》 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 266 万多匹, 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A.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B.私营手工业较为繁荣 C.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D.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地区 ‎13、雍正皇帝曾说:“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 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 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下 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 A.最早提出者是商鞅 B.以立法形式分离农商关系 C.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 D.利于自然经济稳定性的巩固 ‎14、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 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 ‎ 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以欧洲为中心的洲际经济联系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倾销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 ‎15、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 厂女工每天干活 12~16 小时,平均寿命 17 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 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坚定了工人的阶级斗争意识 C.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研究视角可以参考社会史观 ‎1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 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民用企业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增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 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17、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 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普通民众与市场联系的渐趋减弱 ‎18、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 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 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 21%的种子公司,控制 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 说明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19、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 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 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 之 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宗法观念与少数民族政权不协调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20、智者学派是公元前 5~前 4 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 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 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当时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社会中人文色彩较浓 D.城邦之间关系融洽 ‎21、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 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缺乏革旧鼎新的政治胸怀 B.书中作者的观点与时政要求不合 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作者的个人经历影响统治者对其的信任程度 ‎22、《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 13 年改革开放 30 年》一文指出:延安 13 年与改 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 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 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B.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C.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D.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23、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 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 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 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 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 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抛弃了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推动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 ‎24、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 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 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 ‎ 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所排挤。”这段话的实质是突出 A.追求理性 B.反对权威 C.宣扬平等 D.维护正义 ‎25、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 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 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北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提高 B.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 C.铜活字技术源自北方政权 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 50 分)‎ ‎2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 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日本 1871 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 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 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 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 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9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2 分)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 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 ‎27、(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 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 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 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 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 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 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 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 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8 分)‎ ‎(2)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9 分)‎ ‎28、(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现沿用礼乐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材料二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 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 1907 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 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 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 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 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 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 1913 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和 1928 年《初中本国史》‎ ‎(1)从材料一中鲜卑人礼乐文化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认识?(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种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1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