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三部分第九单元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共计46个单位662人,会议通过了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这表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C.公民在宪法面前有着同等的机会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答案 A 解析 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答案为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基本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在新中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排除D项。 2.(2019·河北辛集中学训练)建国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 ) 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致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答案 B 解析 在我国,民主党派只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排除A项;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排除D项。 3.(2018·重庆调研)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开始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排除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 4.(2019·皖南八校联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和初稿的讨论中,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参与,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参与”体现了1954年宪法制定参与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此时人大制度还没有确立,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是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之一,此时宪法还没有颁布,故D项错误。 5.(2019·广东中山月考)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实现,故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依法治国”与材料“民主”不符,排除D项。 6.(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制,而新中国创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东西方国情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东西方的具体国情和价值理念不同,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B项的一个方面,故排除。 7.(2019·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摸底)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可以看出联邦制会增加民族纠纷,不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 8.(2019·浙江慈溪月考)“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甚至剥夺生命等。这( )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答案 C 解析 “文革”期间可以随意对他人进行批判、抄家、拘禁乃至剥夺生命,这是对宪法规定的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漠视与践踏,本质上是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故排除A、B两项,选C项;1956年底,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国内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2018·浙江杭州期中)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 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答案 (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前提,依据材料一“‘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和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成就,依据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可得出原因。第二小问策略,结合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的内容可得出解决策略是坚持依法治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