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大庆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度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 A. 皇帝制度 B. 世袭制度 C. 大一统制度 D. 郡县制度 2. “相国用古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财,不相知.故财匮,而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不”.宋代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3. 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 A. 因地制宜的管理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专制主义的削弱 D. 地缘政治的特点 4.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说明( ) A. 授意的考察,结论当然失之公允 B. 考察团的结论具有一定合理性 C. 考察团促成古罗马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分道扬镳 D. 崇尚法律的罗马人对雅典民主政治心存偏见 5.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公元前7世纪在雅典出现了大量民众种植、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以及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据此可以推知当时雅典( ) A. 葡萄产业为希腊神话奠定基础 B. 已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 C. 人们渴望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D. 注重协调社会与神灵的关系 1.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B. 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D.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2. 有史学家评论近代英国某一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都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处死查理一世 B. “光荣革命” C. 克伦威尔独裁 D. 责任内阁制瓦解 3. 在制定1787 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 A. 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 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 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 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4.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5.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是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赔款太少 B. 外国商品滞销 C. 清政府的抵制 D.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6.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西方侵略直接导致中国沿海城市兴起 B. 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 政府自强运动促使大量农民进城工作 D. 大城市的兴起推动了政府的自强运动 1.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 “中体西用”思想 2. 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 ) A.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B. 认为法英俄将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 C. 要求变法图强 D. 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较清醒 3. 一位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A. 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4.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 权利 5.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 A.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 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 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1.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胜利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3.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 A. 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 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 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 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4.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5. 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 ) A.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 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 6.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 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 ) A. 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 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 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下表是 24.1927-1930年7月工人、农民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共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B. 农民政治觉悟的提高 C.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部分共3小题,共52.0分) (一)必答题: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智低下,民德浇薄。政府制定了一套教育政策,采取开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通俗教育馆等形式对下层民众进行通俗教育。1912—1918年全国开办为失学儿童创设的半日学校共1746所。通俗教育馆主要开展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等活动,民众在购票后即可入内。讲演一直是政府开展社会教育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讲演员定时到城镇公共场所讲演国家观念、国民道德、公共卫生等内容。江苏通俗讲演最为兴盛,但其办理成绩优良劝也不过三五处,毫无成绩的则为三十一处,其他省份更不及此。 民国初年,时人亲历的一次通俗讲演活动的场景:听讲的大约不到100人的样子,其中以工、商、军、学界事业的人居多……有许多人屁股还没坐热就跑了。这些人大多是商人、差役、街头失业的朋友,他们走累了,便借这里歇会脚。更有些失学的青年,他们不顾一切地大脚步踏进踏出,震动地板……猛然回顾在座诸人中,竞拽不到一位女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这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柱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 ——据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相比,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1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 年,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1848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外国公使进北京 1859年《资政新篇》 1860年借师助剿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19世纪60年代,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问世 1771年 英国曼彻斯特 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3年富尔顿汽船 1825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63年美国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根据上述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二)选答题:第27-28题为选考题,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答。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基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6分) 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颜之推,祖籍邹鲁,东汉关内侯颜盛之后。大通三年辛亥(531年)生于建康。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420年—581年)颜之推指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行道的“道”自然是儒家之道,即儒家宣扬的那一套政治理想和道德修养的内容;“修身以求进”思想渊源于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善于“为己”(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有效地“利世也”(治国平天下)。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个人保健、娱乐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否则,不仅有劳身、智,而且易为更高一层的统治者所役使、所羞辱。颜之推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士族地主阶级对技艺的歧视。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颜之推指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颜之推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许多动人事例,说明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学识精通和技艺熟练的程度。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颜氏家训》。(9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C 3. A 4. B 5. C 6. C 7. B 8. D 9. D 10. B 11. B 12. D 13. D 14. B 15. B 16. B 17. C 18. B 19. C 20. A 21. D 22. C 23. C 24. C 25. (1)政府主导进行;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侧重培养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教育对象范围较小,以城镇市民为主,女性参与较少;组织较为松散;各地发展不平衡;成效不大(缺乏普通民众的认同)。(三点9分) (2)新发展:教育对象范围扩大,以工农大众为主;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组织相对完善;实践操作性较强。(8分)影响: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通过业余教育将群众组织起来,有利于重构基层社会;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巩固了人民政权);推动了建国初期的社会改革;促使社会风貌焕然一新。(8分) 26. 【答案】示例一:信息:工业文明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分) 说明: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后欧洲国家相继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基本确立。当英国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交锋下,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为近代化提供了方案,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产生。(10分) 示例二:信息:第一次工业革命下,东方从属于西方。(2分) 说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相继开始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国的统一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革命随之展开,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基本确立。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列强相继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市场。从此东方从属于西方。(10分) (注:其他信息如工业文明下中国社会的转型等观点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工业文明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者“第一次工业革命下,东方从属于西方”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和影响,从“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后欧洲国家相继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基本确立。当英国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等归纳论证,并说明结论即可。 示例二:论题:一国的贸易政策和对外政策影响着综合国力的较量。阐述: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英国实施《航海条例》,针对荷兰等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19世纪巾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推行自由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中国在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1757年,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政策,正当贸易受阻,这不利于中国与两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在中英鸦片战争中,被迫打开国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综上所述,一国的贸易政策和对外政策要根据围内外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7. (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28. .【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伦理道德观遭破坏;颜之推目睹了众多大家族的兴衰;个人对人生、家庭的感悟。(6分) (2)述:《颜氏家训》主张修身以求进、培养出来的人才“德艺同厚”、虚心务实、刻苦钻研,勤勉努力、孝敬父母。利于重塑儒家的伦理观;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蓝本;为研究古代家训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颜氏家训》主张“杂艺”“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否则,不仅有劳身、智,而且易为更高一层的统治者所役使、所羞辱,反映了当时士族地主阶级对技艺的歧视。(9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