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考点二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考点三 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考点回顾]‎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影响: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 ‎(3)影响: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 ‎[考点深化]‎ ‎1.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特点 ‎①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 2.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冲击自然经济 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 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历程是被迫 和痛苦的,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 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结构 民族工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外国资 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 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 本形式 对外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考题印证]‎ ‎1.(2019·北京高考·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名称 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 ‎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 ‎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 ‎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878年建”、“1880年建”、“1902年建”、“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开滦煤矿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 黄 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考点二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考点回顾]‎ ‎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 ‎(1)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3.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原因: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概况: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但列强一战后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法币政策。‎ ‎(2)概况: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 ‎5.日益萎缩(1937~1949年)‎ ‎(1)原因: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制。‎ ‎(2)概况:遭受日本侵略者、美国商品和官僚资本的多重压迫。‎ ‎[考点深化]‎ ‎1.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阻碍因素 ‎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 ‎(1)特点 ‎ ‎①从产生与发展上看,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 ‎②从诞生环境上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 ‎③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 ‎④从结构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⑤从地位上看,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 经济的主要形式。 ‎ ‎⑥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 ‎(2)意义 ‎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 ‎③从思想上看,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其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考题印证]‎ ‎1(2019·江苏高考·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答案】D ‎【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 ‎2.(2017江苏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表明英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1故A项错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中,英美两国约占80%,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指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工业、金融等行业与材料的内容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各国的比例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总量的44.10%,表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考点三 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考点回顾]‎ ‎1.鸦片战争以后 ‎(1)背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 ‎(2)表现: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城市中出现了洋布、洋装、西餐、欧式洋房、自行车等。‎ ‎2.辛亥革命前后 ‎(1)背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表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背景: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政府取缔。‎ ‎(2)表现: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4.改革开放以后 ‎(1)背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表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考点深化]‎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 ‎(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 ‎(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 2.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 ‎(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 [考题印证]‎ ‎1.(2019.4·浙江高考·12)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 ‎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在20世纪上半叶仍旧流行,故①正确;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身体曲线,故②错误;根据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两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故③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女性服饰开始合适身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9·江苏高考·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C ‎【解析】“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女子缠足在当时仍然是普遍现象,故C项正确;“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脚带畅销,不是无人问津,故A项错误;《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B项错误;民国之后废止缠足才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与题干清末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马拉火车”到“行行复行行”,反映的是近现代交通的发展,故①错误;根据材料“马拉火车”、“磁悬浮列车”、“行行复行行”,交通的变化,折射的是民众出行的便捷,故②正确;交通不是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③错误;交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4.(2019·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 ‎【答案】C ‎【解析】“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表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这个应该发生在民国成立之后,抗战胜利之前,故C项正确;1840—1894年是在清末,在民国成立前,故A项错误;1895—1911年是在清末,民国成立前,故B项错误;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D项错误。‎ ‎【高频考点练兵】‎ ‎1.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C ‎ ‎【解析】从材料中“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等信息可知,这些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保障工人权益,故A项错误;洋务企业的管理多为封建衙门式管理,故B项与史实不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约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 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 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 ‎【答案】 B ‎ ‎【解析】“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约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表明中国商人控制进口棉布,说明传统商业体系依然发挥重要作用,故选B项;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与材料内容强调中国商人控制进口棉布不符,排除C项;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国商人控制进口棉布不符,排除D项。‎ ‎3.20世纪20年代末,银两、银元、铜币和各式纸币在市场上并行流通。各省往来,几若异国。如:东北商人为了完成对上海商人的付款,需先用奉票购买日金送至大连,托朝鲜银行汇至日本,再从日本汇至上海,沪商将日元卖出兑换成上海通用的规元,才能完成。此现象(  )‎ A.是由北洋军阀混战造成的 B.推动了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C.反映了官僚资本聚敛财富 D.说明东北三省已经沦陷 ‎【答案】 B ‎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境内货币不统一,这不利于经济发展,该现象推动了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故B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末,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已实现国家形式上的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对金融的影响,故C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故D项错误。‎ ‎4.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  )‎ A.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 B.对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效果 D.关税自主运动的完成 ‎【答案】 A ‎ ‎【解析】国民政府修改关税,维护民族企业利益,体现了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修改关税,涉及的是中国的国家事务,不能体现稳定国际市场秩序,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对国内经济的改革,与修改关税不符,排除C项;关税自主运动兴起于1925年,没有取得具体的成效,与材料中国民政府修改关税不符,排除D项。‎ ‎5.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坐在一起的现象。偏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 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这反映出当时(  )‎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 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 ‎【答案】A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四川成都的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这些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各地风俗趋向一致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反映平等思想而非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排除C项;“娱乐场所繁荣兴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6.(2019江苏泰州1月)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答案】 C ‎ ‎【解析】材料反映的只是民族工业资金少,借款利率高,没有体现企业生存状况和政府举措的信息,A、B两项排除;“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表明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程度的信息,D项排除。‎ ‎7.“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作者剪辫是因为(  )‎ A.时局巨变 B.驱除鞑虏的需要 C.与旧俗决裂迎接新社会 D.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答案】A ‎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作者并不乐意剪辫,但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不得不剪辫,这是受民国政府号召“剪辫易服”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作者对辫子的眷恋,故B、C两项表述错误;剪辫并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 ‎8.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1930年,政府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列出15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这反映了(  )‎ A.中西方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 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 ‎【答案】 D ‎ ‎【解析】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西方阳历,其实质是积极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时间标准化是西方世界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需要接纳的内容,故选D项;材料没体现西方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革命思潮,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行为,排除B项;材料体现政府主导阳历的实施,并没有提及主导大众传媒演变,排除C项。‎ ‎9.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有822所,民国十二年有1194所,民国十三年有1548所,民国十四年有1666所,民国十五年有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  )‎ A.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 B.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 B ‎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十年(1921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迅速增加,这些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顺应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故选B项。A项中“全体国民”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兴办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错误。‎ ‎10.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A.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答案】D ‎ ‎【解析】根据“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 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出现第一个高潮,故D项正确。由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表现为“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体现不出贸易中心的变化,故C项错误。‎ ‎11.(2019江苏苏锡常镇3月)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之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的事项,且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 A.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答案】C ‎ ‎【解析】材料“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的事项,且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表明政府通过规范自行车的检验登记以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使用自行车不等同于崇洋媚外,B项错误。‎ ‎12.(2017江苏盐城期中)右图为从日本引进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的数量。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 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 ‎【答案】 A ‎ ‎【解析】黄包车是一种人力交通工具,但在当时比较发达的大都市上海,却仍然以黄包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见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并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上海黄包车的数量远远超过汽车,体现不出半殖民地色彩,也不能反映出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C、D两项错误。‎ ‎13.(2019江苏无锡1月)20世纪30年代,“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 A.全盘西化 B.中西合璧 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 ‎【答案】 D ‎ ‎【解析】由材料可看出,上海和河南是新旧习俗的代表,D项正确;河南较为保守,体现不出“全盘西化”和“中西合璧”,故A、B两项错误;上海体现不出“官方主导”,C项错误。‎ ‎14.(2019·洛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谱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父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染坊做了一名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十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之后,陈寿亭同张店大户卢氏共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布匹,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逐渐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到青岛逃难,陈寿亭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期间,陈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染厂的合作,大华染厂进一步发展。‎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 情节:陈寿亭与卢氏共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2分)‎ 历史现象: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2分)‎ 概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企业的热情。再加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一战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4分)‎ 评价: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了其革命性,促使其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首先提取一个情节,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从创办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这一情节出发,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一战等方面说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析20世纪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影响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