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可知,古代中西政治制度受到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提到影响制度差异的不仅仅是地理条件,还有历史条件,从根源上来说是经济差异导致中西制度差异,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D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2.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A. 地方分裂势力增强 B.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 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D. 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规定非州县不得设市并以市令来管理市,在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规定设务来管理地方市场,说明市的管理有所变化,表明政府市场观念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到宋,政府对市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分裂势力增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时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选项错误。‎ ‎3.光绪年间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该现象反映出 A. 近代工业集中于上海 B. “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根据“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 “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B错误,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从“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得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据此可知 A. 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 B. 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 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D. 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邓小平认为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是由于闭关自守,因此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中国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发展迟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的作用,故D项排除。‎ 点睛:“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5.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 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 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 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 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时期女子服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故选择C选项;材料中女子服饰变化也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崇洋媚外,故排除A选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的时间应为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中西方服饰风格进行比较,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服饰变化,需掌握民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6.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解析】‎ 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7.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而到了70年代“滞胀”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胀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 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能力,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说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故A项正确;B中不可调和错误,中国是例子;C中历史倒退不符合题意;D中不断加强错误。‎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8.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 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 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 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 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30年”、“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前后,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使用计划的手段调控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市场萧条,物资紧缺,影响了人民生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并未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苏联农业与轻工业生产的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苏联重工业发展较快,经济状况并未整体出现下滑;D选项错误,此时期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已经被废止,这不是新经济政策导致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 A. 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 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 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 面临必然失败命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李鸿章参与的洋务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不是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故排除A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所以他并不是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故排除B项;根据“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知赫鲁晓夫和李鸿章共同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故选C项;赫鲁晓夫和李鸿章的失败在于他们没有彻底改革旧制度,而不是必然要失败,故排除D项。‎ ‎10.在苏联,虽然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出现的“资源和技术压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但却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桎梏”之中。这体现出苏联 A. 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 B. 资源技术严重匮乏 C. 经济改革未见成效 D. 经济体制长期僵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但却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桎梏’之中”,可知苏联斯大林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而进行改变,日益僵化,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制度阻碍了经济增长,并不是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故A项错误;从材料“但却长期得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因素的相呼应,反而陷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桎梏’之中”,可知没有涉及苏联资源技术匮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经济改革的信息,故C项错误。‎ ‎1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这句话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 A. 加剧了国家间的矛盾 B. 避免了国际争端的激化 C. 有利于缓解国际冲突 D. 会导致国际政治一体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可知全球化有利于国际冲突的解决,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手段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争端激化的历史信息,排除B 项;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是多极化,排除D项。‎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 制定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 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 D. 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完全受美国操控,故A排除;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故B排除;材料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说明战后的经济规则仍受美国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信息发现发生在冷战之前,故D排除。‎ ‎13.周礼规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据此可知孔子 A. 违背了周代的礼仪 B. 反对以刑法治民 C 继承与发展了周礼 D. 主张统治者爱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两者都在强调社会的等级关系,表明孔子继承与发展了周礼,故C正确;孔子主张恢复周礼,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求的是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及刑法问题,排除B;“君君、臣臣”是指君与臣要做出符合自己礼制的行为,讲求的是君臣相处之道,不涉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D材料未体现,排除。‎ ‎1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 ‎15.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通过建立神权与王权的联系,将民意上升为上天旨意以督促君主关注民生,发展了先秦民本理念,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天与民众的互动,排除;D项,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得益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 ‎16.“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 B. 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C. 辩论双方对求理截然对立 D. 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陆”提出“发明人之本心”,即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故答案为B项。A项,朱熹主张探究万物是为了“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排除;C项,辩论双方只是求理方式上的差异,而非截然对立,排除;D项,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山为武夷山脉,排除。‎ ‎17.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 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 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 C. 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 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宋明理学融合释、道、儒观念,是思想融合的体现,而不是三教一统,B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强调经世致用,但没有致力于政治改革,C项错误。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借儒学思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觉醒庶民大众,D项错误。‎ ‎18.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有利于缓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B.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C. 为限制君主权力提供有力理论 D.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反映了黄宗羲对处理好君臣关系的一些看法,体现出对其君主专制弊端的反思,故D正确;此时已无相权,故A 错误;黄宗羲思想没有受到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故B错误;“有力理论”的说法没有依据,故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9.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 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 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当时时代和学术的需要,因此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B项排除;“博极群书,精于考证”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D项错误。‎ ‎【点睛】解题时注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这一时间信息。‎ ‎20.苏格拉底提出,个人通过独立的思考,事情才有可能变得清楚;是知识让我们摆脱了私见,成为真正能行独立判断的主体。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来自于知识 C. 教育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D. 美德就是对善的认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苏格拉底在材料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准确认识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其主张“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选项A 正确;材料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但并未提及知识和美德的关系,选项B排除;选项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美德,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 ‎(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解析】‎ ‎【详解】(1)特征:从材料一的“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结合所学,由本质“国家资本主义”到表现“按劳分配”、“自由贸易”,从内容“多种所有制”到目的“恢复发展经济”等方面分析。‎ ‎(2)评价:要结合所学,辩证评价,其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但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却是错误的,通过《国营企业法》等立法手段是可行的,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面向市场,是必要的,但放弃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却是致命的错误,‎ ‎22.古代儒学家很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走何也?曰:无何也!足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閣(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巨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白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指岀荀子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据材料三,指岀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岀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岀发点。‎ ‎【答案】(1)观点:自然界变化有规律;自然界异常现象不可怕;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乱无关;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2)主张:天人感应。‎ 目的: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 ‎(3)因素:符合规律(遵循天理)。‎ 特点: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4)主题:关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 出发点: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 ‎【解析】‎ ‎【详解】(1)根据“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閣(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荀子的自然观是认为自然界变化尤其规律,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并不可怕;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和国家的兴乱没有必要关系。因此荀子的政治主张是实行仁义和王道。‎ ‎(2)根据“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天人感应。其目的在于规劝君主实行仁政。‎ ‎(3)根据“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可知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是要符合规律,遵循天理。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的思想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4)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从战国到明清,儒学家们探讨的主题大多集中在关注自然现象和国家治乱兴亡上。荀子主张实行仁义,董仲舒规劝君主实行仁政,王夫之主张遵循天理,说明他们的出发点多是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 ‎【答案】(1)内涵:人民,才是国家 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2)不同:内涵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家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 本质和目的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权在君,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主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解读能力以及分析比较能力。‎ ‎(1)依据材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信息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2)不同: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在内涵和本质上都存在着不同之处。内涵上,中国“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但国家主权由君主所有,西方的“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拥有国家主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随时可以收回的,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从两者的本质和目的上看,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尊君”,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西方“主权在民”的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政府权力是由人民订立契约给予并且随时可以收回,目的是维护人民权利,建立民主政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