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材料反映了( B )‎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 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 解析:A项与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可知,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故B项正确;C项“完全解体”错误,故排除C项;据材料“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可知,D项“不能适应”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2.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D )‎ 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解析:材料中“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影响。A项中“‎ 书玩”“砚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B项中“张灯作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C项中“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D项中留声机属于西方事物,故正确。‎ ‎3.(2019·沈阳模拟)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C )‎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 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解析:材料中“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不属于侵略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近代事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4.(2019·天津联考)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B.清政府威信的降低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革命派的大力宣传 解析:A项是材料“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据材料可知,国人剪辫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受甲午战败的影响,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清政府威信降低,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材料“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D两项错误。‎ ‎5.‎1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园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 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 D )‎ A.徐园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 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 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解析:仅根据个例不能断定最早,故A项错误;根据一个影院的情况,不能得出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二者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设西洋影戏……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表明人们娱乐方式存在多种选择,故D项正确。‎ ‎6.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B )‎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解析:A项不能反映材料后半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戊戌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初……”,反映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对服饰、风俗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的必然性,故C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故D项错误。‎ ‎7.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布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模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该布告表明( A )‎ A.自由开放之风已渐入民间 B.五四运动促成国人思想解放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材料体现政府对开放的西式穿着传入中国的禁止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五四运动与国人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男尊女卑的观念,故C项错误;政府禁止开放西式穿着不等同于反对西方生活方式,故D项错误。‎ ‎8.“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 A )‎ A.近代社会的变迁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西方文化的影响 D.制衣技术的进步 解析:“时装”属于服饰文化的内容,其变化的根源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故A项正确;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服饰的变化有关,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制衣技术的变化对服饰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影响,故D项错误。‎ ‎9.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此种广告,皆与社会发生极大之恶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这反映出当时( D )‎ A.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B.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比重加大 D.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立法整顿规范报纸广告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广告宣传抵制外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报纸广告比重的变化,故C项错误;报纸广告中“‎ 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缺乏有效管束,“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伤风败俗,惑乱青年”,可见广告业乱象丛生,故D项正确。‎ ‎10.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B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可知该广告夸大了西方交通工具的作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新式交通尚未被广大人民接受,因而打出营业广告,故C项错误;由交通广告得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11.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看出当时婚姻观念( A )‎ A.崇尚自主自由 B.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 C.保守思想占主流 D.淡化了门第观念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年”‎ 和对于解散婚姻比例的增多,可以得出此时受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影响婚姻观念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政局动荡是外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可以看出:新潮思想占主要地位,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到门第观念,故D项错误。‎ ‎12.抗战时期,汪伪政府禁止在报刊杂志上发行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这是因为( D )‎ A.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众多大众传媒服务于抗战 C.大众传媒引领社会思潮 D.报刊杂志可引导社会舆论 解析:根据材料,汪伪政权所禁止刊登的是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而非有关抗日的内容,故A项错误;“众多”一词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社会思潮”在材料中也同样没有提及,故C错误;如果任由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随意刊登,这将对日占区和汪伪政权统治区带来巨大的统治危机和安全隐患,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申报》是1872年由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了改革,规定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熊月之《〈申报〉与近代上海文化》‎ 材料二 《TIME》(即《时代》周刊),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时事性周刊之一。1923年3月由亨利·R.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它旨在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该刊的特色是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解释。立足美国,关注全球一直是《时代》周刊的一大特色。《时代》周刊对新闻的关注极其敏锐,哪里有好新闻,哪里就有《时代》周刊记者的身影。它的笔端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王琴琴《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特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创办的历史条件。简要概括《申报》成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广的报纸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立足美国、关注全球”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报纸杂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外部因素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报刊创办时间、对象、目的、内容等角度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经济发展、世界联系、交通和通信技术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要辩证地回答,报纸杂志对社会发展起双重作用,社会发展态势也影响报纸杂志的导向。‎ 答案:(1)条件: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西方文明的不断传入;民众思想的逐步解放;近代上海经济、文化相对开放。‎ 因素:《申报》创办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由外资创办,实力雄厚;以盈利为目的,利润丰厚;以关注国内新闻为主,受众广泛;经营者不断进行改革等。‎ ‎(2)原因:工业化使得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 关系:二者是互动关系。报纸杂志对社会发展起双重作用:一方面在传递信息、传播知识、通达民情、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方面起正面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负面信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态势也影响报纸杂志的导向。总之,报纸杂志是社会发展的喉舌,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反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归纳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940—1912年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提取一个具体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流行词中提取;也可以对流行词进行分类提取。如: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历史事实对其进行解读。如: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词汇。最后,对所论述的观点进行简要的总结。如:政治的发展演进对社会的流行词汇有相当大的影响 答案: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了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成为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出现了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列宁装成为流行词汇。‎ 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流行词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