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合性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合性测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期北碚区高中11月联合性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到:“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孔子的德治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特点,故C正确。孟子的民本思想未涉及君主为天子,故A排除。荀子主张王道和仁义,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 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 B. 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 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继承 D. 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答案】C ‎【解析】‎ ‎【分析】‎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在批判传统思想基础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正确。‎ ‎【详解】‎ ‎3.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A. 古罗马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第一句“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各类教育学校”便可以确定这类学校兴办的时间是文艺复兴时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古罗马时期这类学校不允许女性入学;C、D选项时间过晚。‎ 点睛: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本题中的关键词就在第一句,材料中给出了地点是意大利,再联系人文主义就可以确定了这一类学校产生的时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 B. 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 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并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这些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B项正确。伏尔泰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是一个世纪之后,故A项错误。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属于启蒙思想家思想,不是影响,不符合材料内涵,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思想核心就是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5.中国古代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代董仲舒提出了系统的“君权神授”理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民的,人民应该绝对服从他们,强调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为此又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样一来,天文学就和“君权神授”挂上了钩,故A项正确;有助于发展农业和题干主题无关,故B项错误;观测天象和打破君权迷信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上的成就是领先的,故D项错误。‎ ‎6.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 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 B. 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 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D. 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属于二手史料,经考证后可以作为研究唐朝历史的史料,B项正确。A项错在“最能”,唐诗属于二手史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用于历史研究,排除。实物史料属于原始史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排除C。唐诗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属于二手史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用于历史研究,排除D。‎ ‎7.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 )‎ A.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B.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D. 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空的相对性”等内容可知,该理论是相对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故A项正确;伽利略通过实验,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B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故C项错误;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相对论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8.‎ ‎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 A. 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 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 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 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答案】C ‎【解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A项明显不符合实际;科学是迷信的克星,传播科学知识并不违背宗教信仰自由,也没有违反美国宪法,BD两项排除;“上帝造人”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故宣传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世界科技•进化论•进化论思想的传播。‎ ‎9.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以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 继承“师夷”的思想主张 B. 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 具有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可知曾国藩对洋人警惕;“驭夷之道,贵识夷情…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可知主张师夷制夷,故A项正确。B项全面向西方学习与材料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烈“天朝上国”思想,排除C。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涉及中国政治制度,排除D。所以选A ‎10.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 A. 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B. 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 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D. 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得出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以儒学为主体的旧思想,封建礼教受到了批判,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终结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观念和共和政体的特征,C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11.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推动中国近代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实现中国工业化 D. 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思想近代化。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主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其主张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章太炎属于革命派,其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主张有利于促进国民思想近代化,因此上述人物的共同诉求在于推动中国近代化,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实行民主政治,只是章太炎和梁启超的思想倾向,不是四人共同诉求;C选项错误,实行中国工业化也不是四人共同诉求;D选项错误,启蒙也并非材料中四人思想的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 孙中山将共和与尧舜禹自治共和时代联系起来,并认为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这说明孙中山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没有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继承儒家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13.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这一说法 A. 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B. 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 C. 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1958年,郭沫若……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已经形成,郭沫若的说法没有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的“左”倾错误的遏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对盲目的个人崇拜,故C项错误;个人崇拜问题并不能丰富毛泽东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 ‎14.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文中[][][]应该是针对我国那项科技(  )‎ A. 爆炸原子弹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试爆了氢弹 D. 建成了核电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分析能力。由材料“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 由此可见,指爆炸原子弹。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学技术成就·“两弹一星”‎ ‎15. 下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 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 D. 国内形势日趋稳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显示的清华大学院系调整之前,科目设置和院系涉及面比较广,而调整之后则是几乎清一色的工科系,结合1953年开始我们国家推行工业化的方针,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业化与教育发展 ‎16.1956年,美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 A. 电影 B. 报纸 C. 电视 D. 互联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普通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电视,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17.我国古代不仅注重家庭教育,而且十分重视家教教材的编写。由于家庭教育要以识字启蒙教育为基础,所以编写蒙学教材就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蒙学丛书分类表 类别 书名 以识字为主的综合知识型的教材 ‎《开蒙要训》《百家姓》《三字经》《对相识字》《文字蒙求》和《杂字》‎ 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的蒙学课本 ‎《孝经》、《论语》、《太公家教》、《小学》、《少仪外传》、《童蒙训》、《性理字训》‎ 以社会和自然常识为主的蒙学课本 ‎《兔园册》,创始于李翰的《蒙求》、《十七史蒙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历代蒙求》《名物蒙求》《幼学琼林》‎ 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的趣味读物 ‎《书言故事》《日记故事》《蒙养故事》《龙文鞭影二集》《童蒙观鉴》《二十四孝图说》‎ 根据材料,提取其中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论述或说明。(要求信息描述准确规范、史实应用准确清楚,条理清晰)‎ ‎【答案】(1)信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 ‎(2)论证 ‎①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培养封建思想意识。‎ ‎②家训、童蒙规范儿童思想行,促进其人格成长。‎ ‎③在儿童蒙学教材中渗透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为培养封建统治合格人才奠基。‎ ‎④蒙学教育与地方州县教育、太学、私塾、书院、科举等构成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完整系统。‎ ‎⑤蒙学教育的发展为封建国家的思想统一和政治统治奠定基础。‎ ‎⑥蒙学教材中关于行为规范、礼仪、家训的内容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材料看到中国古代蒙学丛书分门别类,数目众多,但从内容看大部分维护封建统治伦理秩序而编订,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立意,即提取的信息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进行论述时可以从其内容、政治影响等角度作答。如内容方面蒙学教材一方面肩负着教会儿童读书识字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都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对儿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规范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合格的封建统治人才。政治意图通过蒙学教育与地方上的各种教育机构,以至于科举制形成完整的系统,发展为国家思想统一的基础,成为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作答时要注意挖掘材料主要信息,联系所学,用规范的语言加以表达,要做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 ‎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答案】(1)反对明朝中期以来知识界“空谈心性、不重实事”的学风;亲身实践、强调实验;对前代科学成果进行总结。‎ ‎(2)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类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类成果比重上升。‎ ‎(3)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识。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解析】‎ ‎【详解】(1)据“《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农政全书》……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等信息可归纳出三者重视总结;据“医者贵在格物”“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可归纳出三者皆具有重实事的学风;据三人的实践可归纳出他们重视亲身实践,强调实验。‎ ‎(2)结合材料二表格中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即可得出结论。即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类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类成果比重上升。‎ ‎(3)特质:根据材料“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和“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可以得出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识。原因:结合材料三信息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 ‎19.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中国出现了一股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1)材料一“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分别指什么?指出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编著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答案】(1)东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 核心:人文主义。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敢于砸碎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枷锁的勇气可嘉。‎ 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是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根据材料“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洋政府的政策、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答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