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课件(48张)
历 史 大二轮复习 衡中学案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Ⅰ 、必考内容 二、现代中国 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 考向分析 网络构建 知识重构 热点素养 专题训练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 “ 文化大革命 ” 4 .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比较、依法治国方略、祖国统一、中美日大国关系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同时也有可能出现材料题,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本专题的各个知识点的侧重点的把握,深入理解党的 “ 十九 ” 大报告中新时代关于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关系等方面的论断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国体 → 政体 → 根本政治制度; “ 左 ” 倾错误;基层民主 1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 (1949 ~ 1956)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 建立: 1954 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 ___________ 的形式正式确立。 ② 地位:是我国的 ___________ 政治制度。 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 ___________ 性。 考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根本大法 根本 广泛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 建立: ___________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② 发展: 1956 年中共中央提出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 1982 年提出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的方针。 ③ 职能: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1954 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 ④ 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1949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 前提: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② 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 依据: 1949 年 《 ___________ 》 规定, 1954 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 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和保证祖国统一,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共同纲领 2 .民主法制的破坏与纠正完善 (1956 ~ 1976 ~今 ) (1) “ 文化大革命 ” 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四大成就 ① 平反 “ 文革 ” 前后的冤假错案。 ②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 ___________ 建设。 基层民主 ③ 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 “ ___________ ”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 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④ 基层民主选举: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贯彻了 “ 依法治国 ” 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 依法治国 〔 跟踪训练 〕 1 . (2018· 唐山二模 )2015 年颁发的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 试行 ) 》 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 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 ) ;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 “ 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 ) A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 .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D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段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 A 项;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 B 项; 21 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 C 项。 2 . (2018· 天成大联考二 ) 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 ( 单位 :个 ) 。这些创新 ( ) C 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 乡镇、市 1998 ~ 1999 年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 2001 ~ 2002 年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 2003 ~ 2004 年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 ( 市 ) 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143 2005 ~ 2008 年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7 A .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 .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C .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D .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 解析 】 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 B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 D 不符合题,排除;故本题选 C 项。 关键词: “ 一国两制 ” :提出 → 实践 → 发展;香港、澳门回归; “ 九二共识 ” 1 . “ 一国两制 ” 构想 —— 理论提出 (1)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 “ ___________ ” 构想。 (2)___________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 “ 一国两制 ” 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 . 香港、澳门回归 —— 成功实践 首先成功实践了 “ 一国两制 ” 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考点二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1984 3 . 两岸和平交流 —— 关系发展 (1) 原因: 1979 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中国共产党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方针的推动;台湾当局迫于形势被迫作出回应。 (2) 表现 ① 1979 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金门。 ② 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③ 1992 年底 “ 海基会 ” 与 “ 海协会 ” 达成了 “ ___________ ” 。 ④ 2008 年两岸 “ 三通 ” 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九二共识 知识链接:台湾问题的由来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 1624 年:荷兰侵占台湾 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 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 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 年: 《 马关条约 》 日本霸占台湾。 1943 年: 《 开罗宣言 》 规定日本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5 年: 《 波茨坦公告 》 敦促日本投降,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主权回归; 1949 年:国民党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 跟踪训练 〕 3 . (2018· 高考押题卷二 ) 下面是从论文中摘录的几点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结论。据此,可以推断的历史事实是 ( ) 一、 “ 中华民国 ” 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的争议 —— 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 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 —— 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第一,牵制台湾当局,不能脱离美国势力范围; 第二,迫使台湾维持 “ 亲美抗共 ” 的 “ 民主政权 ” ; 三、少数人的阴谋 —— 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 A .战后美国控制了台湾政局 B .台独分子源于国民党内部 C .海峡两岸政体差异太大 D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D 【 解析 】 上述材料出自论文,第一点阐明了台湾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第二点说明了美国干涉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第三点表达了台独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内政问题,故答案为 D 项。 关键词: “ 独立自主 ” 、 “ 一边倒 ” 、 “ 求同存异 ” 、 “ 不结盟 ” 、多边外交 1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及认识 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 立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 “ ___________ ” 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 ___________ 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一边倒 和平共处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_______ 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 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 ___________ 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中美 不结盟 2 .用“一二三”巧记现代中国的外交 (1) 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 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 ______________” 方针。 求同存异 (3) 三个时期 ① 奠基时期 (20 世纪 50 年代 ) :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 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 ___________ 会议。 ② 拓展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 ) :恢复在 ___________ 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 创新时期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万隆 联合国 拓展深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 20 世纪 50 年代实行 “ 一边倒 ” 和结盟政策; 60 年代实行 “ 两只拳头打人 ” ; 70 年代实行 “ 一条线、一大片 ” ; 80 年代实行 “ 无敌国外交 ” 、对外开放政策和不结盟政策;进入新时代,党的 ” 十九 ” 大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跟踪训练 〕 4 . (2018· 梅州 5 月模拟 ) 据统计,从 2001 年至 2006 年,国内共出版了 20 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 332 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上述现象反映出 ( ) A .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B .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D .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C 【 解析 】 根据材料时间 “ 从 2001 年至 2006 年 ” 可知,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挑战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先进国家的研究,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的说法正确,故选 C 项;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的论文和专著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国内建设的需要,与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学术研究多元化,而是强调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的论文和专著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国内建设的需要,排除 B 项;中美建交为 1979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热 点 素 养 一、考查新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主要成就;考查古今中国基层社会治理。 (2018· 全国卷 Ⅲ ·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 这反映了当时 ( )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C 【 解析 】 A 项 “ 开始 ” 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 1949 年,与材料时间 “ 1956 年 ” 不符,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时间 “ 1956 年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 D 项。 (2018· 全国卷 Ⅰ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 “ 圣谕 ” 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 《 上谕十六条 》 ,内容包含 “ 重农桑以足衣食 ”“ 训子弟以禁非为 ” 等。 —— 据杨开道 《 中国乡约制度 》 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 “ 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 …… 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 。 1909 年,清政府颁布 《 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 ,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 据张海鹏主编 《 中国近代通史 》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底,全国共有 91 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 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 年颁布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 据郭德宏等主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 答案 】 (1) 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 “ 圣谕 ” 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 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3) 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 解析 】 第 (1) 问, “ 变化 ” ,依据材料一信息 “ 宋代 …… 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 ‘ 圣谕 ’ 成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 ” 概括得出:宋朝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 “ 圣谕 ” 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 积极作用 ” ,由材料信息 “ 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 ”“ 重农桑以足衣食 ”“ 训子弟以禁非为 ”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 第 (2) 问, “ 历史背景 ” ,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知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第 (3) 问, “ 意义 ” ,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民主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角度分析。 二、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查国家统一。 (2017· 全国卷 Ⅲ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 “ 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 ”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 《 台湾历史纲要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答案 】 (1) 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 解析 】 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之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 (1) 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明朝国内统治状况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 “ 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 ” 等信息概括。第 (2) 问,可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加强两岸联系、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分析。 三、考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成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 全国卷 Ⅰ ·30)1948 ~ 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A 【 解析 】 材料信息 “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 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 (2018· 北京卷 ·19)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 1951 年 6 月,苏联提议,五大国 ( 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A 【 解析 】 注意题中时间 “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 ” 以及题干信息 “ 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 美国同意和谈 ”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使中国国际地位获得提高,故 A 项正确;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排除 B 项;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 1971 年 26 届联大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排除 C 项;抗美援朝后南北朝鲜仍然维持对峙分裂局面,至今尚未实现半岛统一,排除 D 项。 (2016· 全国卷 Ⅰ ·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 上升到 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B 【 解析 】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1957 年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 B 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才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A 、 D 两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故 C 项错误。 (2018· 江苏 ·12)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 “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 ‘ 大家庭 ’ 方式, ‘ 集团政治 ’ 方式, ‘ 势力范围 ’ 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A 【 解析 】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 “ 切实可行 ” 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 A 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 1950 年,故 B 项错误; C 项错在 “ 消除了 ” ,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 2001 年,故 D 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