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www.ks5u.com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了解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等内容,概述巩固政权的措施。 3.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及成就,认识打破西方外交封锁、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对国家建设的意义。 4.了解“一五”计划的成就,理解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关系。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认识中国民主制特点,坚定制度自信。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21日。 (2)地点: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3)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名代表。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1.追歼残敌:人民解放军仍在华南、西南等地区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 2. 3. 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具体采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2)成就: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8个非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日内瓦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 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1954年宪法 4.评价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5.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易混易错] 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认识误区 (1)误认为第一届全国政协的代表是普选的,实则是协商出来的,因为当时没有普选的条件,大陆尚未全部解放,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后来的全国人大选举才是普选的。 (2)全国政协曾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而政协在社会主义时期继续存在,据此误认为《共同纲领》也继续具有宪法功能,实则1954年宪法制定后,《共同纲领》就没有这一功能了。 (3)误认为《共同纲领》规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实则《共同纲领》规定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4年宪法才规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知识拓展] 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不同 (1)新政协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 (2)新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新政协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4)新政协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 [易混易错] 1950年中国土地改革的性质 这次土改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民主革命性质的。因为它是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这种土地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 [思考探究1]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金版点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用。 [思考探究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意义? 金版点拨:(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名词解释] “求同存异” (1)“同”:一是指与会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2)“异”:与会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3)“求同存异”方针的关键是“求同”,而不是消除差异。亚非各国之间由于国情不同,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历史与现实中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减少分歧,理应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追求。 [判断正误] “一边倒”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拓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的联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总纲领,具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的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制定“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遵循原则;“一五”计划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实施。 [易混易错]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属于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其决议无法律效力。 主题一 “一边倒”外交政策 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 数量 建交国家 1949年 10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蒙古 东德 阿尔巴尼亚 1950年 9 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列支敦士登 芬兰 1951年 1 巴基斯坦 1952年 0 1953年 0 上述表格概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情况。 根据史料,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我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金版参考: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特点:一边倒。 影响:使新中国不被孤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打破美国孤立政策。 深化对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 (1)原因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现实考虑(需要)。 ②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包围新中国。 ③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 (2)影响 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 ②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③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打破了外交孤立局面)。 ④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 ⑤但也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 主题二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一 促使毛泽东下决心提前实行三大改造的原因有:第一,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国家已掌握了重要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第二,一些资本家采取各种违法手段牟利,损害了国家利益。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有所发展,破坏了国家的购销计划和价格政策。第三,农民的生活虽有改善,但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广大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四,技术和管理都十分薄弱的民族资本企业、个体小生产,以及一片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和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小商品生产,同国家的工业化发生了尖锐矛盾。另外,抗美援朝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战争的威胁并未消失。 ——摘编自张启华《读懂毛泽东》 二 从1952年开始,毛泽东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采取逐渐推进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政策,一步一步地向前过渡,即使社会主义因素一年一年地增加,争取用10年到1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完成这一过渡。而不是等到10年到15年以后,才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实行向资产阶级全线进攻的突变。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史料一主要阐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和条件。史料二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设想,抓住关键词“渐变”“逐渐推进”“一步一步”等。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决定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和条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金版参考:原因: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以及小生产者的脆弱性、分散性和落后性,不利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农民对走互助合作化道路的要求;增强经济实力,壮大国防的需要。 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 说明: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根据史料二,指出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过渡设想的特点。 金版参考:逐渐过渡,反对全线进攻的突变。 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与币制调整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由陈云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统一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了市场。 ——摘编自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 课堂跟踪训练 1.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说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迎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期 D.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获民族独立 答案 C 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这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故选C项。A项错在“彻底”,排除;当时取得基本胜利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是抗日战争胜利,故D项错误。 2.(2020·辽宁本溪期末)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 )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等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是通过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 4.(2020·山东聊城期末)20世纪50年代,某外交声明宣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新中国外交活动是( )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首倡“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会谈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准则,B项正确。 5.下表是“一五”计划实施中,各部门按计划规定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行业 工业 农林 水利 邮电 运输 文教 卫生 城市公 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实行公私合营 C.旨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反映的工业投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而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可知,“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项。1952年我国已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排除A项;实行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目的是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 课时作业 1.(2020·北京西城期末)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 A.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C.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C项正确。1949年西藏尚未解放,A项错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项错误;太平天国时期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D项错误。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对世界而言( ) A.结束三座大山长期对中国的剥削和压迫 B.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坚实基石 C.鼓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对话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对世界而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对中国而言,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坚实基石,故排除A、B两项;新中国成立之际,两大阵营逐渐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尚无法推动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对话,故排除D项。 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主阶级被消灭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1950年,我国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实质是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A、B、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4.20世纪50年代初期,彭德怀说:“(________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文中的横线处应填( ) A.人民解放战争 B.银元之战 C.抗美援朝战争 D.米棉之战 答案 C 5.(2014·广东高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答案 B 解析 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B项正确。A、D两项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故排除;新中国初期坚持“一边倒”政策,故C项错误。 6.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B项正确。 7.“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 D 解析 A、C两项内容不论在《共同纲领》还是在1954年宪法中都有规定,所以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故排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B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D项。 8.“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 C 9.(2020·山东泰安期末)《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大趋势》”“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实行的新型政党制度,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措施,D项错误。 10.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紧急从全国各地将大批粮食、棉纱和煤炭调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民政府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同时收紧银根。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迅速下跌。这表明( ) A.政府用经济手段强烈干预市场投机活动 B.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商人投机行为 C.国家加强对国计民生资源的控制 D.国家严格控制商业经营活动 答案 A 解析 “米棉之战”是指通过统一调动粮食供应、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使市场饱和,物价下降,以打击投机倒把分子,故选A项。 11.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计算单位 计划 最终完成 比计划增长% 拖拉机 标准台 5146 12000 133.2 机耕面积 万亩 758 2754 263.3 据表可以推知( ) 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 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 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 答案 B 解析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可知,实际生产比“计划”高出数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看不出“均衡”,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底已完成,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项错误。 12.(2020·山东烟台期末)《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即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项正确。 13.(2020·山东日照期末)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 答案 (1)注重同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日趋灵活;外交思想日趋成熟。 (2)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想;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可知,体现的是外交政策日趋灵活和外交思想日趋成熟;根据材料一“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可知,体现的是注重同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亚非国家主权与利益、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万隆会议的过程及形成的精神,从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 1.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西单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6人),这表明( ) 类 别 政 府 民主 党派 团 体 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 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 3.41 % 2.29 % 4.55 % 30.1 % 13.64 % 7.39 % 7.39 % 2.27 % 23.86 % A.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 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 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 D.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人大代表来源广泛,是民主、法治的有力体现,但不是原则确立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民代表的选举范围有十类之多,说明代表来源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采用何种方式产生,故D项错误。 2.(2020·山东日照期末)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该作品( ) 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 A.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B.表达了工业落后面貌改变后的喜悦 C.反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计划性 D.体现了民众交通工具实现巨大飞跃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 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的计划性,故选C项。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排除B项;D项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