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 学年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二上学期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12 命题人: 徐建立 审题人:冯丽波 一、选择题(本题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48 分) 1.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 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 化知识)。从以上教育内容可知西周的教育 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2.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 (“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 你 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该法则与哪一家学派观点最接近?( )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3.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二者主张共同点是 A.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B.运用礼法惩戒人性之恶 C.主张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 D.主张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4.“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 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 孟子“仁政”学说作用 B. 荀子礼法并施的意义 C.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弊端 D. 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5.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 ) A.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B.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C.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6.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 与天同者而用之……”其中体现的思想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 “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 “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7.某学说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 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该学说应 是 层级 中央 郡国 县 乡 聚 官学 太常→太学 学 校 庠 序 私学 精舍→书馆 A.先秦儒学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8.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 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9.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 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10.表 1 记述 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唐代慧能《坛经》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 北宋契嵩禅师《孝论》 表 1 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A.冲击了儒学地位 B.日趋世俗化 C.受到理学的批判 D.呈现中国化 11.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 据此可知,黄宗羲 A.揭露理学的摧残人性 B.抨击士人只会追逐功名利禄 C.强调崇实致用的学风 D.批评矛头直指君主专制 12.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代以来女性 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战争的影响 C.租佃关系普通化 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13.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 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 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思想统一的局面被打破 14.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 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 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 孔子的《春秋》 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5.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6.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 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 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侧面说明 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17.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 120 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 想)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 120 卷中,《礼政》仅占 12 卷。这一 变化反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8.1839 年 9 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彼 (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这反映出 A. 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 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C. 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官员的认知 D. 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19.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 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 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 B. 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 C. 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D. 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 20.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 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 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1.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 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陈独秀 A.宣扬维新变法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主张思想启蒙 D.创建中国共产党 22.“(20 世纪初)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 ‘尊孔会’、 ‘孔道会’等。康有为 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针对该现象,先 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存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3.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 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A. 对中西方的文化都加以否定 B. 反对西方文化的传入 C. 主张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不动摇 D. 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理性认识 2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 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 当时 A.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B.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C.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 D.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5.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 年 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 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26.据《民报》发刊词载:“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 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材料中的“民 生主义”是指 A.“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B.“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D.“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27.“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 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28.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 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 攻。”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 29.1956 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 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 《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30.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 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A. 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 促使国家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31.邓小平说:“这个世纪还有二十三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 究竟从何着手?必须从科研、教育着手;不从科研、教育着手,赶超是句空话。”这一讲话 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有利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主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加快了科教战线拨乱反正的步伐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 1986 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 后经过 2006 年、2015 年两次修订。这表明 A. 我国建立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B.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 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D. 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 33. 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 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 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 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 B. 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 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D. 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34.19 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两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A.利用宗教反封建思想 B.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35.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 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 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36.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 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 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 两者相互推动 C. 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 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37.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 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 相关的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 启蒙运动的兴起 38.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他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里孟德斯鸠强调的是 A.法治的重要性 B.自由的重要性 C.人权的重要性 D.人性的重要性 39.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 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 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40.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 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 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4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 快: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1830 年 99 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42.《西方文明史》中说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 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是指 A.“日心说” B.“万有引力” C.“相对论” D.“量子论” 43.1785 年,瓦特在给客户的信中说:“你要求我们派人去安装和修理蒸汽机,这如同向我要 一马车的金子一样难以办到,我们自己的机器现在都找不到人修。”这反映了 A.蒸汽机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 B.人们普遍敌视蒸汽机使用 C.技术人才影响者新技术推广 D.英国政府禁止使用蒸汽机 44.学者西格蒙特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 黜为动物的后裔。”材料描述的科学理论 A.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B.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C.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 D.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45. 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既不抛弃旧理论, 还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相对论与量子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46. 自 17 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 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 拓了一条新路。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材料中的“它”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普朗克的量子论 47.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们激荡、亢奋 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 萧伯纳的《苹果车》 48.某一艺术派别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 变化。下列作品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唐璜》 《欧也妮·葛朗台》 《日出·印象》 《格尔尼卡》 A. B. C. D.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49、50、51 三个小题。其中 49 题 15 分,50 题 25 分,51 题 12 分, 共计 52 分)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在西周春秋时代,讲究礼仪、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这样的政治活动是世袭的特 权,平民不能侧身其间。孔子继承周礼并对其进行革新,主张德治于民,突破了“礼不下庶 人,刑不上大夫”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 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的老百姓。 ——摘自罗璇《(孔子礼教思想研究》 材料二 朱熹以其对古代礼制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时的民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 重建家族制度设计了新的规范。他在《朱子家礼》的开篇位置,就阐明了建立祠堂的最具创 造性的举措。朱熹说:“今以报本反始之心,祖家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所以开业传世 之本也。故特著此,冠于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在倡导敬宗收族的同时,朱熹 在《家礼》中对于民间社会的诸如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习俗规范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 以期社会有所遵行。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礼教思想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礼制的发展趋向,结合材料一说明朱熹与孔子礼 制思想的相同之处。(9 分)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在经验与理性两方面,18 世纪更强调理性,以理性来考察一切。如果说 17 世纪是笛 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那么 18 世纪就是“我在故我思”,18 世纪成了“以头立地”的理性的 世纪。启蒙运动主要用理性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理性来破除信仰,以及要顺应“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 17 世纪后在近代科学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观念。在有社会前, 人即处于自然状态,具有固有的内在的善恶感,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同样,自 爱、自由也是每个人应享受的自然权利。启蒙运动者以此反对第一、第二等级,主张人人平 等。拉美特利强调人是机器,王公贵族概莫能外,目的也在于此。得出人的“自然状态”,显 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分析和还原方法,由“自然状态”进而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成为人类 行为普适的底线(并不是全部)。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中的近代科学精神》 材料二 科学精神被引进和大规模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科学传播突 破了科学的物质层面和科学方法的局限,开始出现了科学精神层面的内容,科学精神由此进 入了 中国科学的殿堂。在新文化运动的诸多传播者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人文 思想家和以《科学》月刊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起了主导的作用。由于背景和理论旨趣的不同, 这两股主力科学传播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阐明真正近代意 义上的科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而系统地揭示了科学精神丰富而深邃的意蕴。以《新青年》 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更注重运用科学精神改造文化,开启民智,并通过传播科学来推进中 国的民主。科学派和人文派的科学传播者都触及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新文 化运动的科学传播者,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作用。 ——摘编自张炎、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作用。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传播科学的相同之处与不 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15 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欧美 亚非拉 18 世纪 英国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了决定引力的数学和 物理定律。 1769 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2 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出版,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 1783 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 年,美国颁布宪法。 18 世纪英国从印度和西印度 蔗糖殖民地榨取的资金总量 与 1800 年其工业投入的资金 总量相差不多。 19 世纪 W·H·帕金发现了合成燃料;路易·巴斯德发现 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840—1842 年,中英鸦片 战争。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19 世纪中叶,俄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 1866 年,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建立了东 半球与美洲之间的通讯联络。 19 世纪后半叶,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 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以及西欧和美国东 部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全球经济之 中。 1854 年,美日签订《神奈川 条约》,日本门户被打开。 1869 年,由法国人出资开凿 的苏伊士运河通航。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 1898 年,中国戊戌变法。 19 世纪末,欧洲瓜分了几乎 整个非洲大陆。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上表为 18—19 世纪世界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 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结合必修三知识,写明论题,历史信息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高二上学期 12 月份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CDB 6-10 CDABD 11-15 CDCDA 16-20 ADCAD 21-25 CDDCC 26-30 ABBAC 31-35 DCCDC 36-40 BDACC 41-45 BBCAC 46-48 DAC 二、材料题 49.(15 分) (1)特点:植根于周代的文化传统;将礼下移到平民百姓;注重以礼调节社会关系。(6 分) (2)趋向:儒家礼制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社会礼仪日益与社会民俗相结合。(4 分,言之 理即可) 相同之处:都推动了儒学思想的传播;都注重以礼来规范人们社会行为;都欲通过礼制来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都注重礼制与时代需要相结合。(5 分) 50.(25 分) (1)体现:崇尚理性;顺应自然。(4 分,每点 2 分) 作用:推动启蒙思想家破除迷信,宣传人人平等;为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社会提供了帮 助。(6 分,每点 3 分) (2)相同之处:都以科学思想为武器反对迷信与专制;都崇尚科学精神。(4 分,每点 2 分) 不同之处:启蒙思想家把科学思想加以改造并融会贯通,为实现民主服务;新文化运动 则分为两大阵营,即人文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其传播科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6 分, 每点 3 分) 原因:启蒙运动目标相对单一,即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新文化运动目标相对 复杂,一方面要在自然科学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普及科学,另一 方面还致力于实现真正的民主。(5 分) 51.(12 分) 【评分标准】论题部分 0—2 分,阐述部分 0—10 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具体史实, 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具体史实, 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答案示例: 论题: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2 分) 阐述:17—18 世纪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等。卢梭在 1762 年发表《社 会契约论》,提出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法治、社会契约等思想主张,为资产 阶级革命和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 年, 颁布《独立宣言》,强调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进 程,1783 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颁布的 1787 年宪法,充分体现了 民主、法治等思想,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 了保障。(8 分)总结:欧洲的启蒙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的建立奠定了 理论基础。(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