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阆中市是春节文化发源地,每逢春节阆中人都要进行“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 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 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C.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逢年过节时…..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等场景”结合所学可知牛耕文化受到民间重视,体现了牛耕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表现的是与牛有关的表演,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现的是与牛有关的表演,无法体现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排除。‎ ‎2.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该材料反映 A. 作者主张实现严格的海禁政策 B. 作者认为海禁政策是错误,但清政府是无辜的。‎ C. 清朝初年实现了严格的海禁政策 D. 作者认为海禁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像鳄鱼一样伤害中国人民的西方侵略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累无辜”可知,清朝初年实现的海禁政策过于严格,伤及无辜,故C 项正确;题干信息“国初海禁严”“此事实大错”,说明黄遵宪批判清朝 “海禁”政策的弊端,因此作者主张实现严格的海禁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A项;作者并没有认为海禁政策是错误,只是批判清朝 “海禁”政策的弊端,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禁”早期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明永乐年间,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也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势力,作者认为海禁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像鳄鱼一样伤害中国人民的西方侵略者说法错误且材料也为体现,故排除D项。‎ ‎3.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是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C. 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D. 农业仍占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之一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在洋务运动中出现了近代工业,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商业活动在古代就已经出现,19世纪中期商业活动逐步放宽,故C项错误;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并不是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准确理解近代中国经济新变化的核心内容,再结合题目时间背景解答即可。‎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是 A. 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 B.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 C.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D. 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土地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项;其它三项对应顺序错误,故排除ABD三项。‎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的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答本题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相关知识的记忆和概括即可。‎ ‎5.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主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服饰改革 ‎②礼仪的革新 ‎③不缠足运动 ‎④婚姻风俗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打油诗前两句“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是服饰的改革,后两句“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则是呼吁释放女性的脚,进行不缠足运动,因此该诗主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包括①③项,而②④项则在诗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6.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 A. 放权让利 B. 承包经营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的时间限定是“中共十四大后”,根据所学,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C正确;ABD三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经开始实行了,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7.梁启超曾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材料客观上反映了 A. 国人期望实现变法图强 B. 《时务报》注重经营创新 C. 报纸的商业信息性增强 D. 报纸适应了新式教育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等信息可知,《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深得人心,因此材料信息客观上反映了国人期望实现变法图强。故答案为A项。联系所学《时务报》办报背景可知,深受国人欢迎不是因为其注重经营创新,也不是因为主要登载商业信息,排除B、C项;《时务报》与新式教育无关,排除D项。‎ ‎8.李艺在阆中古玩市场上找到一张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东领息凭证(见下图),该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可以证明 A.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股份公司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高潮 ‎ C.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私股股东领息凭证”“1956年”等表明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为工商合营,故选C项;材料与股份公司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高潮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且一个特例不能证明全行业和整个制度的基本建立,故BD项排除。‎ ‎9.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乖崖反对农民种菜,鼓励人民种植粮食作物,这一做法实质上是在维护小农经济,反对农民从事商品生产,这是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具体体现,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点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具体表现在:(1)历史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个体经营为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3)经济形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形态。(4)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注重精耕细作。(5)生产关系: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统治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6)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0.下组图片所示内容,主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生产目的是 A. 宋代官窑 B. 家庭手工业 C. 明朝机房 D. 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朝机房是民间机房采用手工作坊式生产,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特点,产品供民间消费,主要在市场流通,故C正确;官窑产品主要是官府贵族生活用品,由政府直接经营,不计成本,不在市场流通,故A 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只有剩余部分出售,故B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故D错误。‎ ‎11.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杆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看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 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企业,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表述在洋务企业的引导之下大开创办企业的高潮,而且出现了对新型企业公司股票购买的热情,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项是洋务企业的特点,C项之后“各界支持”表述错误。‎ ‎12.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 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大跃进(使)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即可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13.清末民初,某种工具首先受到青年学生、新派人物的欢迎,其原因是这种自享其力而避免役使他人的代步工具,更符合这些人提倡的社会平等观念。这种工具是 A. 人力车 B. 自行车 C. 马车 D. 轿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从材料“清末民初自享其力而避免役使他人社会平等意识”等可以判断,这种代步工具是自行车,故B项正确;人力车和轿子虽然也用人力,但不是“自享其力”,故A项和D项不正确;马车使用畜力,故C项不正确。‎ ‎14.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 A.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B. 表明宋代开始出现夜市 C. 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D. 使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可知,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C正确;材料表明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宋代开始出现夜市,排除B;根据“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可知,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并非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结合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15.李鸿章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指出:“若我果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据此可知,此时的李鸿章力主推广 A. 教育之法 B. 治国法律 C. 经商之法 D. 制造之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因此他力主推广制造之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的变革,故A项排除;BC项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排除。‎ ‎【点睛】“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深通其法,愈学愈精,愈推愈广”是关键信息。‎ ‎16.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 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 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可知,“买办”既服务于洋行,又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体现出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排除A;根据“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可知,买办资本属于近代民族资本,B错误;材料反映“买办”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并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7.根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至1940年止,分布在湘西辰沅区的工厂达69家,其中机械厂49家,冶炼厂3家,电器厂3家,化工厂7家,纺织厂5家,其它厂2家。拥有厂矿之多,在当时大后方各重要工业区内,仅次于四川的重庆区、川中区,和云南的昆明区,排列于第四位。这表明当时 A. 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 C. 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 湘西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从沿海城市迁至大后方,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工业的內迁,并未反映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机械厂等重工业企业占大多数,并非以轻工业为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下图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就 B. 经济建设结构比例有所调整 C. 经济建设的冒进主义错误 D. 粮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1958年”“中国小麦产量远超美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左”倾冒进主义错误的体现,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与经济建设结构比例的调整无关;D选项错误,结合1958年“大跃进”相关所学可知,该宣传画的内容并不符合实际,中国粮食产量并非世界第一。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戴上“红帽子”经营,即企业在注册时候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来当“婆婆”,挂靠在它的下面。“戴帽”后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这种现象 A. 是政府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B. 反映了社会对非公有经济的抵制 C. 说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善 D. 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挂靠在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的下面,这样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善,故C正确;材料反映私营企业挂靠在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的下面,这样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这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发展,排除A;改革开放后,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并非抵制非公有经济,排除B;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挂靠在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的下面,办起事来比较容易,这不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企业在注册的时候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来当‘婆婆’,挂靠在它的下面”,联系所学我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分析解答。‎ ‎20.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1980年与1975年相比……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总产量增加652万担”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带来农业增收,故选A项;据所学,1980年农村的土地所有制仍旧为集体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据所学,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排除C项;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是1985年不是1980年,排除D项。‎ ‎21.据中国国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 公私合营的展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商海,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出现,C正确;公私合营的展开是1953年的三大改造时期,A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是1984年,B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主要针对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22.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 B.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经济特区是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是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内地全面开放没有涉及体制问题,排除A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排除B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正式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是实验,排除C项。‎ ‎23.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 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 B. 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 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 D. 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答案】D ‎【解析】‎ A与“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徽商亦官的特点,排除B;由“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从而使得商品经济受阻,社会转型缺乏动力,故选D。材料涉及的经济领域,与封建伦理无关,排除C。‎ ‎24.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B选项错误;官僚资本垄断经营的政策也不等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史实,扣住1940年的时间阶段,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的原因入手,结合材料“统制经济”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 ‎25.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C.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城镇已建立 D.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1953年、1955年”、“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计划经济的特点,但是1955年国民经济没有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故A选项错误;当时中国也不是市场经济,故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否建立,应该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判断,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故C选项错误;各种商品票证反映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故D选项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材料四中“新经济萌芽”指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将农业与商业对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进步。‎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基本的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小农经济的特点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2)第一小问,关于农商的关系,材料中提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可见反对大家弃农经商,由“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知希望大家都从事农业远离商业,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材料中关于农商关系的认识即农商对立。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3)第一小问,材料中提及“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联系所学可知,该时期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第二小问,从材料关键信息中提取即可,根据材料“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得出结论。‎ ‎(4)第一小问,抓住关键信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可知,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27.材料 ‎ 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振兴织袜厂之出品”等字样。‎ 同时刊登《请看本厂创办之历史》一文:“本厂织袜机器造男女大小粗细厚薄各色线袜。”‎ ‎1915年,“振兴”厂选送的产品在法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 ‎3天内。到黄浦区商场询问此品牌手表的消费者超过了700人!广告登出后,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当时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是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标志;另一种认为这是崇洋媚外,拿报纸做生意,有损报纸的形象。‎ ‎——刘一达《第一个外商广告启示录》‎ 任选材料中1920年或1979年一幅广告,结合广告内容及相关材料,进行解读(至少三个角度)。‎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推断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一:振兴织袜厂于1920年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该企业以“振兴”为名,以及“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广告用词,说明创办者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从“机器造”,说明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从“造男女大小粗细厚薄各色线袜”看,说明商品的种类丰富;从选送产品参加法国博览会看,有一定的世界市场意识;从获金奖看,说明商品质量上乘;在刊登广告的同时,加入“本厂历史”的文章,说明宣传理念先进。这类广告的出现,反映出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任选三个角度解读正确就得满分)‎ 二:1979年雷达表的广告,从商标名称看,有由英文两种商标,同时音译出响亮的中文名,说明外国品牌为适应中国消费者进行的本土化改造;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做广告的外国品牌,说明厂家市场意识强,善于抓住商机,开拓中国市场;广告中3个手表款式各不相同,说明商品种类丰富;同时采用报纸和电视媒体同时登出(播出),说明广告形式多样化;广告刊出后,“700多人前去询问”,说明广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说明中国人有消费需求;上海《文汇报》和电视台率先刊登广告,说明上海人较敢于突破创新;而相关背景则是1978年底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反对声大量存在,说明思想解放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任选三个角度解读正确就得满分)‎ ‎【解析】‎ ‎【详解】首先,分析表格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例如:可从振兴织袜厂于1920年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或者1979年雷达表的广告等。根据内容信息从“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和世界市场意识,也可从外国品牌为适应中国消费者进行的本土化改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1920年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或者1979年雷达表的广告的信息,例如:振兴织袜厂于1920‎ 年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可从从“机器造”,“造男女大小粗细厚薄各色线袜”,从选送产品参加法国博览会和从获金奖等方面提取信息;或者根据1979年雷达表的广告。从商标名称看,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做广告的外国品牌,告中3个手表款式各不相同,同时采用报纸和电视媒体同时登出(播出),广告刊出后,“700多人前去询问”,上海《文汇报》和电视台率先刊登广告等方面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或者改革开放的史实进行说明,注意题干要求“逐一说明、史论结合”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