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90.0分)‎ 1. 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据此可知(  )‎ A. 商朝时原始宗教开始出现 B. 中国早期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C. 皇权独尊的思想已经确立 D.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可知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选项符合题意。 原始宗教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出现,A选项排除。 皇权独尊是在秦朝确立的,C选项排除。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准确把握。 ‎ 2. 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赵豹在秦赵对峙时簪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这一记载体现出(  )‎ A.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普遍使用 B. 灵渠的修建使得军粮运输便捷 C. 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国力强盛 D. 战国道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答案】C ‎【解析】牛耕技术普遍使用是在西汉时期,排除A; 灵渠是秦朝时期修筑的,排除B; 通过材料“是“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反映的是秦朝实行牛耕技术之后国力强盛,故C正确; 在材料中无法看出道家思想影响了统治者的决策,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主要考察农业技术提高对国家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应用,各诸侯国实力增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奠定了基础。 ‎ 3. 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集市-草市出现,对当时“草市”表述正确的是(  )‎ A. 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B. 不受政府的行政管理 C. 在政府指导下形成 D. 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 ‎【答案】D ‎【解析】在草市中,商品无需明码标价,有时甚至是物物交换的形式,排除A; 政府设置草市尉对其进行管理,排除B; 草市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排除C; 草市一般设置在交通便利之地,主要是方便各地民众的商业活动,故D正确; 故选:D ‎。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考察最吵事的认识。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草市的形成以及表现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 1.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下列唐宋名窑位于黄河流域的有(  ) ①定窑②钧窑③耀州窑④龙泉窑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不属于黄河流域,排除④。 ①②③均属于黄河流域。 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陶瓷业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位于黄河流域的有。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有关少数民族的行政机构表述正确的是(  )‎ A. “道”是秦朝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与“郡”同级的行政机构 B. “鸿胪寺”是唐朝在六部下设的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 “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 D. “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地位同于六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地位同于六部的说法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秦朝设置的道与县同级,A选项排除。 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B选项排除。 土司制度是在元朝设立的,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的准确把握。 ‎ 3. ‎《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此材料中的“宣政院”(  )‎ A. 为中书省派出的地方官署 B. 为管理元大都周边地区的机构 C. 下设路、府、州、县四级 D. 有权主管藏族军民政教等事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可知,宣政院的产生源于吐蕃朝见中原王朝,故宣政院具有管理藏族军民政教等事务的职能,故D项正确。 A项,为地方行省制度,排除。 B项,为腹里管辖,排除。 C项,为地方行省以下区划设置,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D ‎。 本题考查元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关键信息“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本题考查元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本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 1. 清代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令其离开回原衙门:各军机大臣的事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 没有定制、是临时机构 B. 运行高效、但决策具有随意性 C. 随机择人、保密性特强 D. 法规完善、政务处理有章可循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令其离开回原衙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B。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军机处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令其离开回原衙门。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近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下列相关信息,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 ①获得“丝国”称号 ②铸成“司母戊大方鼎 ③制瓷业成独立生产部门 ④发明“转轮排字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①汉代我国获得“丝国”称号; ②商代铸成了“司母戊大方鼎; ③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据王祯《农书》记载,发明“转轮排字盘”是在元代。 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我国古代新四大发明切入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主要以冶金、纺织、陶瓷为主。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主要以冶金、纺织、陶瓷为主,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 3. ‎1939年胡适曾说:“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  ) ①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②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③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④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美国的7月4日是他们的国庆节,之所以说10月10日和美国的7月4日意义相同,是说中国的10月10日也是国庆节,这是指辛亥革命首先从武昌地区爆发时间是10月10日,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辛亥革命是从武昌起义开始的,后来我们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清政府在全国的我统治迅速土崩瓦解,但是10月10日并没有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抗战时期,某中国将领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昌。驰骋沙场,亦战死沙场。他在殉国时说道:“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这位将领殉国于(  )‎ A. 平津抗战 B. 太原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将领最后是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而且参加过徐州会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过程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 2. 漫画是一种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如图所示能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A正确。 B与《南京条约》有关,排除B。 C与《辛丑条约》有关,排除。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A ‎。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关键信息有:能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1. 中共某次会议中,决定了要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担负起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这次会议(  )‎ A.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B.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故C项正确; A项是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故A排除; B项是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 D项是解放战争初期,抗战早已胜利,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根据材料中“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结合所学抗日战争过程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重要会议,掌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召开的各次重要性大会,了解这些大会的时间背景及内容意义。 ‎ 2. 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全长23.6公里,共设17个车站,是中国地铁之先河。当时这一地铁项目定位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这条地铁开始运营于(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战备为主可以看出,主要是为战争做准备,他不符合改革开放时期的特征,而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和10年探索时期没有成功的建成地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特征,还要搞清楚文革时期特点。 ‎ 3. ‎2018年12月2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全国每天共享单车的使用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迅速,自行车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最早是在(  )‎ A. 19世纪中后期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50年代 D. 改革开放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是在建国初期,即20世纪50年代。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自行车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最早”。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素养。 ‎ 1.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可以看出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门当户对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中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但是不能说明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对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 2. 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这次会议是(  )‎ A. 联合国大会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为了解决印度支那地区问题,又是由周恩来参加的国际会议,所以应该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要求学生结合日内瓦会议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日内瓦会议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读图,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 产业结构的优化 D. 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7年农业经济呈增长态势,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CD两项均不符合1957年的史实,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需要掌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题干时间“1957年”,结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对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示、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  )‎ A. 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答案】A ‎【解析】A.从中央的决策来看是对包产到户这一方式的最大肯定,说明中央试图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 B.选项说法错误,这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 C.选项说法错误,1978年后才逐渐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经济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材料“1961年3月”““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 2.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答案】B ‎【解析】A、大连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 B ‎、厦门属于经济特区,大连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属于经济开放区,武汉属于内地城市,正确; C、珠海属于经济特区,排除; D、浦东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 故选:B。 本题以沿海地区开放顺序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对外开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掌握:经济特区包括珠海、厦门、深圳、汕头;开放顺序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 ‎ 1.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在介绍中山装时,提到在设计之初就隐含了特别含义:袖口三粒小扣代表三民主义;四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粒衣扣象征五权宪法。近来学者考证发现这一观点是复旦大学夏林根老师于1992年《第一套中山装》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但夏老师没有注明这种说法缘何而来,这是最大的硬伤;二是夏老师是旅游专业教授,对历史真实性的判断或许没有历史专业人员那么严谨;三是宣传中山装诞生于上海,并具有特殊意义或许符合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追求。学者们最终认定这种所谓“特别含义”只是民间娱乐。这一事件说明(  )‎ A.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权威性已经不容乐观 B. 只有历史专业人员的研究观点才值得肯定 C. 服装具有象征性,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D. 历史是客观的,真相永远立存在某个地方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关于中山装特征的来源只是复旦大学夏林根老师于1992年《第一套中山装》一文中率先提出,没有实物考证,因此学者们最终认定这种所谓“特别含义”只是民间娱乐,由此可知,对于中山装的特别含义虽然没有实物考证,但是得到学者的共识,说明历史是客观的,真相永远立存在某个地方,故D项正确。 A项明显错误,排除。 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服饰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体现,也是历史、经济、文化等的产物,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需要掌握历史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恩格斯在研究古代希腊的改革时曾这样评价一项措施“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部的因素--私有财产。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了新的失败。”这项使“有产阶级曰益获得势力”的具体措施是(  )‎ A. 废除债务奴 B. 公民等级制度 C. 公职津贴制度 D. 积极发展工商业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在古希腊改革时期,按照财产标准来划分等级的要求,说明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符合材料中的特点,其具体的措施就是实行公民等级制度,按财产的多寡把社会分为4个等级。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古希腊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位高权重的伯里克利在首席将军任上就曾被控渎职而被处以罚金,在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法律执行的机构是(  )‎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陪审法庭 D. 陶片放逐法 ‎【答案】C ‎【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的日常办事机构,排除AB。 陶片放逐法是处理“渎职”等相关人员的一种方式,排除D。 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法律执行的机构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 2. 曾有学者如此表述16世纪欧洲商业上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些从没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过的海外商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市场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渐代替了高级奢侈品,过去为封建贵族进口贸易转向为广大居民的-般消费,也使商业经营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欧洲场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在(  ) ①商品种类增多 ②贸易范围扩大 ③贸易中心转移 ④经营方式转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一些从没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过的海外商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体现了商品种类增多和贸易范围扩大,①②正确; 材料信息“使商业经营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反映出经营方式的转变,④正确; 贸易中心转移材料信息中并没有体现,排除③; 故选:C。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从没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过的海外商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使商业经营采用资本主义方式”,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 ‎ 3. 马克思把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变化定义为:“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下列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这场“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 A. 流通商品种类明显增多 B. 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 C. 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 D. 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了商业发展,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说明不了这个问题。 故选:C ‎。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这些公司(  )‎ A. 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减少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C. 推动了“大工厂制”的确立 D. 解决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出现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迅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A项,“重商主义”政策实行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排除。 C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 D项,经济危机体制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 2.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8年任期中,集中精力振兴经济,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历时最长久的低通胀、低失业和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助推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政策有(  ) ①加大环境保护投资 ②强化财政赤字政策 ③扶植高新技术产业 ④增加供应刺激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 的技术改适,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刺激需求在此期间,美国经济逐新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财政赤字减少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国家前列,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美国的新经济时代,要掌握克林顿的经济措施。 本题考查字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 3. 二战后的日本通过实行“统制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等模式,使得其经济迅速崛起。属于其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证据是(  )‎ A. 在短短30年内就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 B. 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 C.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太阳神塔象征其经济的起 D. 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发展速度没受影响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战后日本经济获得了恢复发展,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太阳神塔象征其经济的起我反映了这一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察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1. 某国际组织规定加入时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这一国际组织(  )‎ A. 正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促进和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D. 创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不结盟运动的措施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战后的不结盟运动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不结盟运动的特征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特征,还要搞清楚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原则和影响。 ‎ 2. 美国国会于1933年3月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这一措施立即引起欧洲、日本等的报复措施,各国纷纷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的货币大战,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有鉴于此,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  )‎ A. 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B.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议临时适用书》 C. 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D. 签订了《巴黎条约》‎ ‎【答案】A ‎【解析】题干所示的是货币战,是金融领域秩序的混乱,结合所学,二战后为了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正确;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议临时适用书》和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属于贸易领域,不符合“世界货币体系”,排除BC;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解题的关键是“各国纷纷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的货币大战,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3.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原计划建立一个广泛的欧洲自由贸易区,遭到戴高乐将军和阿登纳总理的反对,但还是在1959年11月20日成立了包括英国、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等七国在内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成立。可见这一协会的成立主要针对的是(  )‎ A. 欧共体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盟 D. 不结盟运动 ‎【答案】B ‎【解析】1957年3月25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1959年11月20日成立了包括英国、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等七国在内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可见这一协会的成立主要针对的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故B正确; 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欧盟成立于1993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成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广泛的欧洲自由贸易区,而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国家谋求独立于两大阵营的运动,所以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在1959年11月20日成立了包括英国、瑞典、丹麦、挪威、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等七国在内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成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 美日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 年 9 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即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48 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 年 3 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进入 1995 年后,……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 ‎【答案】‎ ‎【小题1】(1)关于变化:依据材料“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日本。关于原因:依据材料“1948 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 3 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战后美苏走向对抗,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主要供应地(兵工厂);中国国共内战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与中国合作的希望落空。 (2‎ ‎【小题2】‎ ‎)关于诉求:依据材料“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摆脱美国控制,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关于趋势:依据材料“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 (1)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日本。战后美苏走向对抗,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主要供应地(兵工厂);中国国共内战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与中国合作的希望落空。 (2)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摆脱美国控制,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重新武装日本”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以及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份比较表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据《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绘制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在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据《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阅读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所带来的标志性意义。‎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及相应意义。‎ ‎【答案】‎ ‎【小题1】(1)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三大改造完成。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 ‎【小题2】‎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是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成为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确定的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 (1)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三大改造完成。 标志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成为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确定的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1952年到19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及意义、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及相应意义,需结合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走向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16世纪开始,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全国性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但是,这场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材料二:15-17世纪,英国传统的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工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英国原有的议会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起了重要作用。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修建等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更为主要的是工业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靠农业生存。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陈二力《英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分析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英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分析其转型成功对英国和世界的主要历史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就中英两国不同的社会转型结果,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答案】‎ ‎【小题1】(1‎ ‎【小题2】‎ ‎【小题3】‎ ‎)第一小问的变现,从材料一中“以租佃权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新租佃制推行,……主要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或包买商。徽商、晋商等商帮为代表的大商人资本兴起,全国性市场形成;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出现早期市镇化趋势。”可以概括出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日益商品化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发展,部分地区开启早期市镇化进程。从材料中“社会政治方面,政府改革运动、民间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都在明后期蓬勃兴起,构成社会政治新气象。”可以得出政治领域,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色彩的新因素。从材料中“明中后期兴起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大解放,如16世纪阳明心学思潮与反传统思潮兴起,17世纪实学思潮与早期启蒙思潮兴起。”可以得出思想领域,反传统与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潮兴起。第二小问的原因,可以结合近代前夜中国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因素等角度来分析,据此可知,政治方面是落后的专制制度及其政策;经济方面是单一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文化方面是落后的科学技术和保守的思想文化;国际因素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2)第一小问的原因,从材料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英国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君主主权逐渐转移到议会主权,……但促使英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则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的修建等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可以得出英国国内长期的圈地运动;议会对王权斗争的胜利和建立代议制;工业革命的成功开展。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以补充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海外贸易发展,通过殖民扩张与争夺而建立的全球商业网络。第二小问的历史影响,问题要求从对英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从材料中“……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更为主要的是工业成为国家的命脉,……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可以得出英国完成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成为世界强国;同时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为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成功模式,但也催生了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反抗斗争,以及新的资本主义列强间的国际争夺。 (3)解答本问试题,首先必须明确结果:中国社会转型失败;西方社会转型成功。认识到社会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得出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是三个并列的过程,缺一不可;认识到社会转型革命与改良并用,可以得出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手段完成,平衡社会各派利益和力量以实现渐进型的变革,可以保持过渡时期社会秩序的稳定。可以认识到向工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贡献,可以得出只有进步的生产方式变革,才能促进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国家社会转型的前提和基础不同,可以得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侵略和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上的,落后国家只有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成功的工业化社会转型。 故答案为: (1)表现: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日益商品化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发展,部分地区开启早期市镇化进程。政治领域,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色彩的新因素。思想领域,反传统与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潮兴起。 原因:落后的专制制度及其政策;单一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落后的科学技术和保守的思想文化;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2)因素:英国国内长期的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海外贸易发展,通过殖民扩张与争夺而建立的全球商业网络;议会对王权斗争的胜利和建立代议制;工业革命的成功开展。 影响:英国完成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成为世界强国;为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的成功模式,但也催生了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反抗斗争,以及新的资本主义列强间的国际争夺。 ‎ ‎(3)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侵略和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上的;落后国家只有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成功的工业化社会转型;只有进步的生产方式变革,才能促进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是三个并列的过程,缺一不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手段完成;平衡社会各派利益和力量以实现渐进型的变革,可以保持过渡时期社会秩序的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考查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特点及其原因以及结果;近代英国社会转型的原因、影响和结果。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两个,其一,强化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一半多历史答案的信息源在材料中,先发现相关的字词句段,然后简化信息并转化成历史学科术语;其二,强化历史题型意识,原因类和影响类综合题经常考查,其他类型综合题经常选考,平时应有意积累各种题型的特征,并积累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板;其三“认识类”的横纵思维,从纵向看,社会转型曲折推进;从横向看,社会转型类型多元,影响因素众多,其影响也存在差异。 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和近代英国社会转型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