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 1.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 B. 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 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 D. 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2.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3.《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B.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4. 下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18世纪中 山东、河北、陕西已较普遍推行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 1778年 北方地区使用深翻,种植绿肥等方法改良盐碱上。 1838年 北方出现植树治碱技术。 19世纪 西北干旱地区创造出砂田用地法。 19世纪中 台湾种植三季稻。 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B.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C.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 D.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显著提高 5.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6.“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7.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 8. 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 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9.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 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10.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 11.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12.《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长安和临淄等地设立了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作坊的织工常常达数千人之多,并设工官专门管理。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刺绣等丝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亚洲各国人民都羡慕中国,“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国家组织,经济上要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据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三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 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民间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史实说明唐朝“中国人自信心最强”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9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17年,教育部发函要求将现行教材中“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 第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 第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理解日本侵华本质的危害。 第三,“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摘自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任选材料中的一条意义提取论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5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作者对商鞅变法的态度?(5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同样是法西斯国家,同样是二战中的战败国,德国的政府首脑勇于向二战中遭受过德国侵略的国家和杀戳的人民下跪谢罪。但是,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的右翼势力始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日本政府也-直没有真正向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谢罪。并且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经常有日本内阁成员发表粉饰侵略历史的言论,包括政府要员在内的政治人物每年都去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祭拜。同时日本右翼势力还一次又一次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罪行,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日中战争是中国“挑起”的。……2013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正式表态称,将推动修宪:把自卫队改名为军队。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罔顾邻国人民的感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 ——大纲版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新闻网站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开始沉渣泛起,军国主义思想重新抬头。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出生于贵族家庭,但他同情农奴,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他喜欢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总是以自传性的人物作为主人公,对社会制度、法律、宗教、婚姻、道德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等重大问题进行严肃思考。他的创作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极度的真实”、“惊人的真实”, 他描写的人物、景物,甚至细节大都有现实的基础。他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及逝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意识。在人物塑造方面,注意描写人物多方面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摘编自杨正先《托尔斯泰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DABB 6-10:CBDBB 11-12:DD 13.(1)官营丝织业发达;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丝织品种多;丝织技术水平高。 (2)制度先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科举制的确立和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如:“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经济繁荣:生产发展水平高,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有利于灌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出现“交子”;城市商业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 14论题:“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阐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开始了抗日斗争,之后全国各地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作为侵略国,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民间更为熟知的抗战节点也是九一八事变,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四年抗战”对中国开展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历史阶段进行前后贯通整体解读,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抗日战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15.(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16.(1)影响:获得巨额赔款和大量战利品,增强了实力;攫取台湾、朝鲜战略要地,有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刺激了扩张野心。 (2)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虽然美国强制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但军国主义思想观念却没有彻底根除。③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操纵东京审判,免于起诉并释放部分战犯,保留了作为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制,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 17.(1)特点:基于现实进行创作,有明显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启盟思想色彩浓厚;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描习人物的多重性格。 (2)原因:俄国社会矛后尖锐;启盟思想的影响;西欧的发展与俄国的落后之间的反差;列夫· 托尔斯泰的个人因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