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6讲 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曲折探索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6讲 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曲折探索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 ‎1949年与1952年企业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状况表 时间 项目 ‎1949年 ‎1952年 加工订货 产值 ‎8.11亿元 ‎58.98亿元 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 ‎11.88%‎ ‎56.04%‎ 公私合营 产值 ‎2.2亿元 ‎13.67亿元 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 ‎3.1%‎ ‎11.5%‎ 以上表格主要说明了(  )‎ A.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B.国家调控经济能力加强 C.私营企业获得较大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解析:选B。根据材料“1952年……加工订货……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56.04%”“1952年……公私合营……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11.5%”可知,无论加工订货还是公私合营,较1949年都有大幅提升,表明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大的提升,故B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遂宁一模)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 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木刻画《售余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收集余粮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国民经济恢复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未活跃农村市场,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1953年已开始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售余粮不能直接反映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排除D项。‎ ‎3.(2019·皖南八校联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解析:选C。题干提及的是1954年宪法的参加人员有各类人群,这反映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这是1954年宪法的原则,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大制度,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4.(2019·海门一模)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  )‎ A.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解析:选B。1954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讨论确立新型国家的架构是在1949年的政协会议上,故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5.(2019·深圳一模)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 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解析:选B。“《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强调改造的稳定性,故选B项;仅凭材料“‎ ‎《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无法看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一五”计划,排除C项;1952年年底,已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排除D项。‎ ‎6.(2019·德阳一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的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从而更加认同新中国政权,故选B项;义务教育的普及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A项;提高科技水平需要科研人员的钻研,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排除D项。‎ ‎7.(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  )‎ 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 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反映社会生活的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较大,由此可见1951—1959年中国社会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有较大影响,故A项正确;1957年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双百”方针没有坚持贯彻执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新闻漫画题材比例的变化,而非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也未涉及报刊与杂志的宣传功能,故C、D两项错误。‎ ‎8.(2019·唐山摸底)1962年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明确提出,当前全党要着重抓好的两项中心工作是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并据此大幅度地加大了精减工作的力度,决定将中央财经小组原建议减少职工900多万、城镇人口 1 300 万的计划上调为 1 000 万和 2 000 万。这说明(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兴未艾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 D.经济调整的工作正在展开 解析:选D。由材料“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可知,这项举措是在调整工业、农业生产比例,说明经济调整工作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故A项错误;1962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已经显现,党和国家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故B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 ‎9.(2019·茂名一模)下图是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发展(1949—1979年)数据图,解读最正确的是(  )‎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发展(1949—1979年)数据图 A.1949—1952年间国家以恢复农业发展为重心,减少了对工业的投入 B.1952—1957年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迅速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投入 C.1957—1962年间国家发动“大跃进”运动,发电装机容量稳健增长 D.1962—1965年间国家出台了“八字方针”,发电装机容量逐年减少 解析:选B。1953—1957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发展,故选B项;1949—1952年间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是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以农业为重心减少工业投入,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1960年间,排除C项;“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排除D项。‎ ‎10.(2019·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质测)‎ ‎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表 年份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学校数 ‎955‎ ‎725‎ ‎1 058‎ ‎1 234‎ ‎1 326‎ ‎1 461‎ 学生数 ‎97 980‎ ‎147 094‎ ‎264 321‎ ‎348 896‎ ‎405 030‎ ‎385 521‎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化大革命”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C.“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 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 解析:选C。根据“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表”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故选C项;表格中只有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由此无法得知职业教育以前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已经兴起,排除A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1年学校数为955,而1972年学校数为755,无法体现“逐年上升”,排除B项;表格中仅有学生和学校的数据,没有政治方向的史实,排除D项。‎ ‎11.(2019·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 A.1949—1956年 B.1949—1978年 C.1966—1976年 D.1978—2012年 解析:选B。根据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故B项正确,故A、C、D三项错误。‎ ‎12.(2019·唐山摸底)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  )‎ A.联美抗苏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 D.不结盟政策 解析:选A。1973年,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由材料“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可知,外交战略的核心为联美抗苏,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C项错误;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福州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晏阳初和陶行知等认为乡村改良是摆脱危机、复兴民族的一条希望之路。1923年,民间组织“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在河北香河县成立了第一个信用合作社。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向合作社发放低息0.6%—0.7%贷款,‎ 再由合作社以1%—1.2%的利息贷给社员。从1930年开始,合作事业在中国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运动。1935年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16个省。全国合作社数量从1930年 2 463 个增长到1937年的 46 983 个。合作主义作为理想,一直体现在国民党的纲领中,但合作运动也被国民党作为反共政治斗争的工具。1933年国民党政府设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并逐步扩展到川闽甘黔。到了1940年,国民党政府仍继续热衷于合作社的推广,但合作运动既没有解决农村金融的枯竭,也没有改变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村经济的恢复最终成为空话。‎ ‎——摘编自林善浪《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和《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资金互助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贷款应优先社员、组员;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银行以低息贷款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到1956年,全国建立了10.3万个农村信用社,入股农户近1亿户,吸收农民储蓄存款4.32亿元,发放贷款10亿元,提前实现原定的合作金融目标。‎ ‎——摘编自蓝虹、穆争社《论中国农村合作 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4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分析国民政府致力于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结果不同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1923年,民间组织‘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在河北香河县成立了第一个信用合作社”及后来发展得出由民间发起,推动政府参与;根据材料一“1923年”“1930年”“1940年”的发展信息得出逐步推进;根据材料一“合作运动也被国民党作为反共政治斗争的工具”得出其作用由单纯的经济救济协作手段发展为辅助政治斗争的工具。第二小问原因,从当时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国内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国共两党的对峙、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国际上主要是日本侵华。第(2)问从国共十年对峙及全民族抗战时期,社会政局动荡、国民政府的统治和国民党的阶级属性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二“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银行以低息贷款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得出国家的大力支持,结合史实从当时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由民间发起,推动政府参与;发展具有阶段性,20世纪30年代发展迅猛;由单纯的经济救济协作手段发展为辅助政治斗争的工具。原因:农村资金缺乏,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对抗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日本侵华扩大,东部城市沦陷,农村成为国民政府财税收入重要来源。‎ ‎(2)国民政府时期,政局动荡,国家未能真正统一,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国民党代表农村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彻底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实现农村生产关系彻底变革;政策鼓励与保障;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逐步推进。‎ ‎14.(2019·衡阳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 项目 工农业总产值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农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67.8‎ ‎210.0‎ ‎83.0‎ ‎296.0‎ ‎96.0‎ ‎166.0‎ ‎24.8‎ ‎19.0‎ ‎26.0‎ 年均增长(%)‎ ‎10.9‎ ‎25.4‎ ‎12.9‎ ‎59.2‎ ‎19.2‎ ‎33.2‎ ‎4.5‎ ‎3.7‎ ‎4.7‎ ‎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工业生产指数 钢 生铁 原煤 发电量 中国 ‎18.0‎ ‎31.7‎ ‎25.2‎ ‎14.4‎ ‎21.6‎ 英国 ‎4.1‎ ‎5.7‎ ‎5.9‎ 下降 ‎7.8‎ 美国 ‎2.8‎ ‎3.9‎ ‎5.0‎ ‎7.8‎ ‎9.1‎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确定选题角度,例如从表格中钢、煤、电的成就和增长速度得出“一五”时期重工业成就巨大;然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论题:“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阐述:由于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尽快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一五”期间,不仅国内经济纵向发展迅速,而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这些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