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考试方式:闭卷年级: 高一 学科: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选择题。(54分)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上述材料表明分封制 A.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 C.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 D. 有利于血缘政治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A错误;为了巩固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西周通过分封制拓展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制度,排除C;宗法制有利于血缘政治的稳定,排除D。 2.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 A. 是对分封制的延续 B. 起到了监察百官的作用 C. 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发展 D.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推行郡县制,它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秦朝的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的职权,排除B ;据题干“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可知,官员由皇帝任命,而非沿袭商周的血缘政治,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排除C,选D。 3.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使得诸侯王国势力越分越小,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①符合题意,正确;唐朝设置节度使,节度使拥有地方军政大权,节度使的设立加剧了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②不符合题意,错误;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主要是为了防范武将专掌军权、独霸一方、反叛朝廷,起到了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作用,③符合题意,正确;元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起到了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作用,④符合题意,正确。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③④,正确答案为D选项。 4.假如你是一位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宰相制度会导致地方脱离中央的管理 B. 雍正皇帝认为宰相制度威胁皇权,所以他废除了宰相制度 C. 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宰相对皇帝没有任何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宰相制度属于中央官制,并非地方管理制度,不会导致地方脱离中央的管理,排除A;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排除B;废除丞相制度即铲除了妨害皇权高度集中的障碍,这一做法使得大权进一部集中到皇帝手中,故选C;丞相制度属于中央官制,丞相位高权重,存在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 5.下列记载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秦始皇时,“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帝。” B. 汉武帝时,有人因为孝顺父母被推荐为孝廉。 C. 唐太宗时,为了文成公主进藏的问题召集三省长官进行讨论 D. 元太祖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秦朝以法治国,创立皇帝制度,排除A;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可以凭孝廉而任官,排除B;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而且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C;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故选D。 6.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民主政治的表现有 A. 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 B.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C. 实行陶片放逐法进行政治的监督 D. 给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排除A;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并创立陶片放逐法,排除BC;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公民享有充分权利,公民参政议政还可以获得工资和“观剧津贴”,故选D。 7.《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中哪一项基本原则 A. 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D. 遵守契约原则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C。A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并非强调的是契约的实行的问题,而是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排除D。 点睛: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 强化总统权利 B. 防止个人专制独裁 C. 加强国家权力 D. 建立联邦制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旧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主要针对邦联条例造成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等问题,目的在于加强国家权力,以扭转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故答案选C项。ABD项都不是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故排除。 9.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议会改革 A. 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B. 消除了不平等现象 C.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D.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选民的范围扩大了,这说明了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所以答案选A。但是不可能消除了不平等的现象,因为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所以B说法有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1689年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D说法有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在华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关税协定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的游历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①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②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③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④出自出自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排除ACD,排除B。 11.《虎门条约》规定,凡是涉及英国商人的案件,都交给英国管事官处理。“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 中国外交主权遭到破坏 C. 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凡是涉及英国商人的案件,都交给英国管事官处理”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这是对中国的司法主权的破坏,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司法主权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关税的问题,与外交也无关,更不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排除ABC三项。 12.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C.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D.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目要求选择“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题干中只有C中的“法制”属于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故选C;A中的主张是要分田给农民,这是要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与近代性质不符,故排除A;“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不属于近代性质的主张,且在近代以前就有这种主张存在,故排除B;D中的主张与近代化也没有关联,故D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1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对二者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 都规定了相同国体和政体 C. 都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D. 都是中国法制史上重要里程碑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两部法律都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故答案为D项。《临时约法》没有体现人民民主原则,排除A项;《临时约法》规定的是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1954年宪法规定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排除B项;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临时约法》未能真正实施,排除C项。 14.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C.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炮台,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军把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这符合“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的描述。而《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是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列强通过《南京条约》的附件取得“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A;B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B;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除C。 15.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在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土地的继承问题上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制度的主要原则是 A.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B. 嫡长子继承制 C. 皇权至高无上 D. 大兴礼乐,尊卑有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映的是分封制,它是盛行于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分裂割据,秦朝被郡县制取代,不符合“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信息,故A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B正确;C是秦朝开始的皇帝制的特点,故C错误;D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它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6.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个朝代。这说明 A.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B. 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 户籍制度管理很严格 D. 移民制度日益僵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古代政府根据各州人数多少不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地域名额分配不均,所以会出现考生到录取名额多的地区参加考试,故A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科举制度对籍贯的严格规定和违反规定的现象频频发生,并不是展现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端,故B错误。户籍制度是我国封建时期有效管理疆域和人民的手段,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发生了科举制实施过程中“冒籍”的现象,故C错误。“移民”和“冒籍”不是同一概念,故D项错误。 17.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部分人”来自 A.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B. 妇女 C. 奴隶 D. 外邦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古代希腊的公民。根据“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分人指的应该是希腊城邦的公民。希腊城邦的公民是指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所以这部分人应该来自全体男性公民,但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故排除B、C、D项,故选A。 【点睛】 虽然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但民主是只相对于公民而言的,城邦的非公民是不享有民主和平等的。所以希腊的民主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奴隶主贵族政治。 18.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朝时期由于疆域广阔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不仅加强对于疆域的管理,还专门设立机构管理边疆地区,从而促进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善以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①②③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22分) 19.简答 (1)请写出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2)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件大事,请根据所给信息,完成该表。 【答案】(1)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权力制约;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2)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孙中山③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⑤《天朝田亩制度》⑥《资政新篇》 【解析】 【详解】(1 )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所有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直接民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都是人民主权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轮番而治指所有公职人员都实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轮流统治与被统治。除此之外,还有雅典民主政治还具有权力制衡和法律至上的特点。 (2)结合所学,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所以①填太平天国运动。而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故②填孙中山。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整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故③填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革命纲领是1853年的《天朝田亩制度》和1859年的《资政新篇》。 三、材料分析题。(24分) 20.材料分析 材料一: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图四所示机构出现在什么时候?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什么权力?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制度最大的区别并加以说明。 【答案】(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 皇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直达相权消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立法权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确立君主立宪制。 (3)君主权力不同。君主专制下的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 【详解】(1)图一由三公和九卿的名称,可知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由三省和六部的名称可知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图三由“军机处的内景”,指的是清朝雍正期间的军机处。结合所学,君权与相权是一对基本矛盾,通过不断调整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直到相权消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第一小问,由材料“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见立法权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小问,《权利法案》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3)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而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实权,由此可见,两种制度最大的区别君主权力不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