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2018
南溪二中高二年级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第 I 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 60 分) 1.《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 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礼法并施 B.施行仁政 C.君民共治 D.君贵民轻 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 吏为师。” 据此,该人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 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 A.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B.开启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来源:全, 品…中&高*考+网】 C.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 D.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 4.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 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罢黜百家的结果 B.宋明理学的影响 C.科举制度的繁荣 D.民间书院的兴盛 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 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 “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乙徒 的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 B.有理而后有气 C.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6.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 的农民。据此判断李贽主张 A.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 C.主张 “绝假纯真”的童心 D.揭露儒学家和道学家的虚伪 7.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 此可见他 A.痛恨孔孟学说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8.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 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源于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 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 和科学。”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B.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 C.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 D.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 10.1920 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宣言宣布:苏俄放弃沙 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 举( )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B.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 C.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D.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 11.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 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些论断发表于( )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建国初期 12.元朝时城市里有了杂居及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 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 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 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 D.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 13.“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 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14.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大使,清末被政府派驻欧洲,这 被认为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甚至视其为汉奸一般。这反映出当时 A.对西方列强已产生了敬畏心理 B.形成了平等的外交观念 C.中国仍没有摆脱藩属外交观念 D.中国人的盲目排外心理 15.19 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 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孙中山 D.康有为 16.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了统计, “科学”一词出现 1913 次,而“民主”仅 305 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 运动更注重 A.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B.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17.1917 年,《新青年》2 卷 6 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 飞上 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 上 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18.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 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 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19.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 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 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 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 样。”这主要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 22.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重要讲话;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 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23.1955 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 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 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周恩来的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4.《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 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材料反映的教 育方针是 A.教育的大众化和为人民服务 B.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C.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 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25.1977 年 8 月 4 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 断的高考制度。对 1977 年恢复高考理解不正确的是 A.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B.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C.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D.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体现 26.智者学派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 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 5 一前 4 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27.《神曲》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但丁在地狱中看到了倒埋在岩石里被火烧烤 着的教皇和僧侣,并对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 的。”这主要说明但丁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揭露教皇的贪婪淫逸 C.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D.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 2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 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 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主张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与上帝沟通 D.试图彻底清除宗教对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2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 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 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外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30.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 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 进步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 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 “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 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 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 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 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 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 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 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 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 杂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 响。(10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 (6 分) 32.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 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1840~ 1860 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 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 不为清廷所重视。 1860~ 1895 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 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 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 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1895~ 1900 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 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 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 1897 年 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 33 个,新式学堂 17 所,出版报刊 19 种。到 1898 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 300 多 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 1895~1900 年较1860~1895 年 的“观念更新”。(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特点及其原因。(8 分) 33.(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圣母子像作为基督教艺术的代表,时代背景不同,代表性的作品特色各异。 (从左到右)第一幅图摘自中世纪壁画《康奈诺斯皇帝夫妇与圣母子》(局 部);第二幅图是摘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绿垫圣母子》;第三幅图是现代主义 画家马克斯·恩斯特于 1926 年创作的《在三个目击者前掴打年幼耶稣的圣母》; 最后一幅图是艺术家达利于 1950 年创作的《利加特港的圣母》,圣母双臂抬起 呈金字塔状,圣婴和一个原子核在她空心的身体里,所有一切都是悬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从图 3 中任选两幅 画作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南溪二中高二级期末历史题 答案 一.选择题【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B A B D C A D C A B C C 16【来源: 全,品…中&高*考+ 网】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C D D D A A D C D D B C 31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 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奠 定了“三纲”之说的基础;根据材料二中“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 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可知汉代,董仲舒 正式提出“三纲”之说,确立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根据材料一中“朱熹进一步 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 ‘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 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 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可知宋代,朱熹将“三纲”进一 步阐释为“忠、孝悌、节”,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第一小问看法,根据材料二中“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 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可知其认为“三纲”之说不利于独立自主人格 的形成;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 (3)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从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意义,谈谈对“三纲” 的认识。 【答案】(1)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主 张奠定了“三纲”之说的基础;汉代, 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之说,确立了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宋代,朱熹将“三纲” 进一步阐释为“忠、孝悌、节”,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9 分,每点 3 分) (2)看法:“三纲”之说不利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或“三纲”之说铸就奴隶道德); 不利于实现民主共和,应该彻底废除。(4 分,每点 2 分) 影响:有利于民主、 科学思想的传 播(或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 的觉醒(或有利于解放民众思想);对“三纲”的彻底批判,易导致片面看待传统文化。 (6 分,每点 2 分) (3)认识:“三纲”之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社 会,可将“三纲”阐发为领导、父亲、丈夫分别是职员、子女、妻子的典范。(6 分,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2.(1)1860~1895 年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西方技术即可;1895~1900 认为 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 分) (2)特点:从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由“器物”到”制度”的进程。(2 分)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工业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有识之士寻求救国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 强。(6 分,任答三点) 33 【解析】首先提炼观点,从四幅图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可以归纳出时代背景对艺术创作 的影响较大;其次进行解读,需要结合每幅图的时代背景分析绘画的特点,从而说明二者的 联系,此题要求任选两幅图片,从教材的侧重来看,选择第一幅和第二幅更容易得分,第四 幅需要结合 20 世纪初时代巨变分析,第三幅图需要结合后现代艺术产生的背景说明。 【答案】评分说明(观点与解读分别评分,未作答或答错位不在讨论之列) 表 1 档次 观点 得分 I 观点表述明确、简练,且符合唯物史观 2 分 II 观点表述明确,不简练,但符合唯物史观 1 分 III 观点表述模糊、不明或不符合唯物史观 0 分 表 2 档 次 解读 得分 I 时代特征描述准确,作品特点概括恰当,对二者关系的表 述紧扣观点 每副画 4—5 分 II 时代特征描述较准确,作品特点概括较恰当,对二者关系的表述未脱 离观点 每副画 2—3 分 III 时代特征描述或作品特点概括不完整,对二者关系表述不清晰或脱离 观点 每副画 1 分 IV【来源:全, 品…中&高*考+网】 时代特征描述、作品特点概括模糊或错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含混不 清 每副画 0 分 示例 观点:时代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较大。 第一幅:中世纪的西欧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人性被宗教束缚,所以画中圣母子表情庄 严肃目,略显呆滞,缺乏人情味。 第二幅: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歌颂人性,所以画作描绘了极富世俗特点的母 子情深的图景,来表现人间生活的情趣与人性的美好。 第三幅:20 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维方式变化较大。画中圣母以不 雅的坐姿当着三个目击者掌掴耶稣,神圣的圣母子和普通人生活混搭,颠覆了传统圣母子画 的形象。 第四幅:受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和世界,反传统的后现 代艺术产生。画中悬浮的物体、空心的躯体、原子核等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状态,展现了后现 代艺术中荒诞这一特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