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六县(市/区)一中联考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倡节约,反浪费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当时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3.董仲舒指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说法( ) A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 B.有助于督促君主行仁政. C.吸收了佛道的宗教思想 D.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4.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荀子的政治思想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魏晋玄学思想 D.二程朱熹的理学 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程颐 B. 朱熹 C. 李贽 D. 王阳明 6.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强化 C.科举制度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8.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 )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9.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符合史实,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 A..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B. 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C.唐太宗在欣赏王羲之传世名作《兰亭序》 D.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10.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文人画 B.体现工笔重彩的宫廷风格的宫廷画 C.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的风俗画 D.富有生活气息的写实描述的人物画 11.《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隶书是汉代出现的 B.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C.隶书笔画繁杂 D.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演化发展而来 12.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属于是( ) A. 花鸟画 B. 风俗画 C.山水画 D. 人物画 13.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 A. 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B. 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 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 D. 凸显“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理念 14.李渔的《闲情偶寄》曾对元代杂剧有这样的评价:“其句……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杂剧( ) A. 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 B. 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C.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 很少有知识精英参与创作 15.魏源《海国图志》写道: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民间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据此可知,魏源( ) 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B.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C.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 16.光绪十四年(188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 ) A. 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 B. 揉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 C. 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 D. 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 17.严复《论教育书》中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 ) A..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大力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D.指出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 18.“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上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 A.“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B.变革经济,发展机器生产 C.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变革社会风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19.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就全体来说,我在我一切著述上,孔子、孟子,朱熹都是相当尊崇或崇敬的。”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 ) A.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两大主题 B.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评价 C.意在否定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D.力图打造适于现代社会的新国学 20.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革新 C.促进当时国人思想觉醒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1.1917年,湖南慈利县一位还乡官员在父丧中采用鞠躬礼,结果被参加者认为是对其父的大不敬。参加者唏嘘不已,一哄而散。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未影响乡村 B.民众固守三纲五常观念 C.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改良社会风俗任重道远 2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敬告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3.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纾( )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B.与传统文化决裂 C.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 D.主张普及白话文 24.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5.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他身后铺好两条‘铁轨’,并把改革列车推上这个‘铁轨’”。材料中的“铁轨”是指( ) A.指明了废除人民公社的必要性 B.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 C.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明确了市场的属性和地位 27.中央党校董德刚教授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反映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D.立足市场经济建设实践 28.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 A.这一时期文艺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文化园地里“样板戏”一枝独秀 D.“二为”方向使艺术创作更有生机 29.歌曲《何日君再来》创作于抗战时期,由于内容涉及借酒消愁,曾被中共视为上海堕落生活的写照。经过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翻唱,这首歌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大陆,当时《北京晚报》发表多篇文章,批判它“过去腐蚀人们反抗国民党和日本人的战斗力,如今又要破坏社会主义的基础”。媒体态度反映出( ) A.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不被民众认可 B.革命文艺始终是社会主义艺术主流 C.海峡两岸关系因艺术分歧而走向僵局 D.“双百”方针恢复受“左”的思想干扰 30.1978年清华大学选派9名中青年学者赴美留学,数年后全部完成学业归来,校方专门制作简表表彰纪念(简表信息节选如下)。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教育反映了( ) 姓名 曹小平 彭吉庞 张育曼 赵南明 李衍达 张楚汉 柳百成 所学 专业 理论固体物理 波导光学 反应堆的 物理计算 生物物理 地震波的 信息处理 坝工抗震 铸工冶金学 A.“三个面向”精神的贯彻 B.高考恢复促进经济发展 C. 中美建交推动文化交流 D.国家战略主导教育发展 31.下图是新中国科技成果发展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建成 C.④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合成、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第一座实验性原子核反应堆建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32.1970年4月28曰,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一科技成就( ) A.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世界领先 B.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 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D. 使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33.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34.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较之前者,后者( ) A.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地位 B.把人作为研究的主体 C.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D.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35.拉斐尔的圣母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作品都具有反封建的色彩,但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来自《圣经》,这说明( ) A.新兴资产阶级不敢冲破教会思想束缚 B.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呈现复兴景象 C.人文主义者不反对神学世界观 D.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尚未成熟 36.彼特拉克在《歌集》中,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描绘了其女朋友的形态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材料可用来说明人文主义者( ) A.蔑视中世纪的伦理道德 B.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信仰 C.渴望得到天主教的宽容 D.主张来世现世同等重要 37.“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材料旨在( ) A.强调“因信称义” B.否定教会权威 C.发展人文主义 D.反对封建专制 38.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上述材料表明( ) A.孟德斯鸠认为并不存在自由,自由只是人们意念的产物 B.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这体现了他的理性思想 C.孟德斯鸠的主张适合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孟德斯鸠认为政治权力必须实行三权分立 39.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40.卢梭曾说,“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 A.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共40分) 4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校高二某班学生开展了“近代历史人物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曾国藩等人认为“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习,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咸丰十一年(1861年)上奏朝廷“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针对海防薄弱现状,提出外购战舰到位后,要“略仿西洋之法”,提升训练水平。同治二年(1863年),曾国藩开始招徕精通洋情、商务与外语人才,又选派幼童出国学习,开启近代中国选派留学生的先河。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在《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这部小说中,梁启超认为 “新中国” 理想的国号,曰 “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代大总统,名曰罗在田,第二代大总统,名曰黄克强……罗在田者,藏清德宗(指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氏)之名,言其逊位(退位)也;黄克强者,取黄帝子孙能自强之意。”梁启超期望的 “新中国”是一个渐进式平和过渡的新国家,体现了梁启超对改良和革命的态度。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知识分子的 “新中国” 构想》 材料三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等洋务派为推动“中国自强”采取的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眼中的“新中国”属于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2分)结合所学,例举梁启超为建立这样一个“新中国”开展的实践活动。(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毛泽东对“新中国”认识的异同点。(6分) 42.(12分) 材料 人类文化经历了由渔猎文明、游牧文化到农耕文化,再到工业文化的几次转型。有学者把文化转型的方式概括为三种: ①内生型:即主要通过内部变革而引起文化模式的转型。 ②回应型:即在外力的冲击下,原有的文化模式作出反应而逐步转型。 ③同化型:即全盘照搬西方的文化模式。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文化转型的方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 43.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社会,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欧洲宗教观的深化发展,成为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之一。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作为基督徒,他不迷信上帝的神威,相信幸福与欢乐就在人间。作为意大利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他与基督教又有着难以割舍的缱绻之情,他信仰神,也敬畏神。因此,他一方面反对教会中的罪恶、欺诈、贪欲等现象,反对教会中的禁欲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主张宗教应该在富有人性的基础上成为一方能够净化人类心灵的净土。 ——摘编自万珍、邱志玲等《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基督教人文主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称义不因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从而建立了人与上帝的新型关系;反对教阶制,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发表《论世俗政权:对世俗政权服从的限度》,主张教会只管宗教事务,而人民的其他事务应由政府处理,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薄伽丘“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观(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宗教观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B D B A D C A B B A B D C A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C A D D C B D D C B C D D A B B D A 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共40分) 41.(1)举措:学习西方科技,以期救亡图存;提出“中体西用”主张,减小变革阻力;仿制西方器物,发展近代工业;仿照西洋军制,筹建新式海军;开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4分,任答2点) (2)资本主义国家。(2分)实践:发表《变法通议》,宣传资产阶级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参与改良与革命论战,反对暴力革命,提倡和平过渡。(2分,任答1点) (3)共同点:都认为 “新中国”应坚持独立自主(民族解放);应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都描绘了“新中国”的美好蓝图;都主张思想启蒙(4分)不同点:梁启超的“新中国”倾向于和平过渡,毛泽东的“新中国”强调暴力革命;梁启超的“新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2分) 42.(12分) 示例一:内部变革引起文化转型。(2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推动奴隶制文化向封建文化转型。或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的实现,出现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文化独尊的局面,推动了文化多元向文化统一的转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欧洲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宗教改革则是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政治运动,使欧洲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教权,主张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这三次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文化向资本主义文化转型,支配了西方人头脑达千年之久的传统基督教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造。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在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占主导的背景下出现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体现了资本主义内部变革促进文化转型。(10分) 示例二:外力冲击促使原有文化模式逐步转型。(2分) 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方政治学说分别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随着外来侵略不断加深,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借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 19世纪50年代,日本被迫开关以后陷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政府进行了明治维新,推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日本文化开明化和近代化,促进了文化转型。(10分) 43.(1)背景:基督教会的丑恶统治;教会禁欲主义与发扬人性之间的矛盾;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意大利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4分) (2)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民族教会;政教分离(教随国定)。(2分,任答2点)特点:披着宗教外衣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理性态度审视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基督教会对人民自由的束缚。(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共同作用:解除资产阶级对于经商致富的心理负担,不断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启欧洲社会的世俗化运动,启发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弘扬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不同层次的宗教宽容,不断促进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3分) 认识:宗教观的深化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