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 A.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C. 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D. 标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提高关税而许多国家对美国进行报复,进一步激化各国矛盾,从而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故选A。B项主要是罗斯福新政,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 ‎2.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 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 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罗斯福关注当时美国低收入的工人的生活,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保障工人生活,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C项正确。A项是金融上的措施,主要是恢复金融秩序,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B项主要是缓解供需矛盾,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D项调节农业生产,是为恢复农业生产,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3.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 A. 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B.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C. 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 D. 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答案】B ‎【解析】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经济计划来干预经济发展,故B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4.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A项实行余粮征集制,遭到农民的是强烈的不满;C项是在1925年后,列宁已经去世;D项是在1936年确立。‎ ‎5.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 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 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C. 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 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的是马克思而非斯大林,“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均属于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走向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 联合国 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欧洲联盟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建立的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故选D。A是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符合材料的设问角度,排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二战后形成的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不符合材料的设问角度,排除B;欧盟是欧洲地区政府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不符合材料的设问角度,排除C。‎ ‎7.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 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C. 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其他两者相比,在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中,欧盟最主要的特点是,合作程度、合作领域和合作成效在三者中水平都是最高的,D选项正确。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是三者的相同点,A项错误;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的是北美和亚太经合组织,B项错误。三个区域集团并非全球化趋势的体现, C 三项错误。‎ ‎8.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 A. “一带一路”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 “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C. “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D. “一带一路”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说明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特别点明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并不是因为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排除C;材料中仅仅说明“一带一路”得到了肯定,并未涉及其实施效果,故D项错误。‎ ‎9.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C.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荀子思想。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没有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并用开始于汉代以后,故排除B项;题意无法体现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根据“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选C。‎ ‎10.西汉文翁在任蜀守期间,建立蜀郡学宫为郡学子弟免除徭役,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郡县官吏,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诏令天下郡国全部仿照蜀郡建立官学,中国地方官学制度就此确立。这表明 A. 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视 B. 蜀文化成为地方文化的楷模 C. 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在强化 D. 蜀文化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汉武帝号令全国仿效蜀地建立官学,说明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视,故A项符合题意;汉朝时期蜀地并未得到充分开发,文化水平远低于中原地区,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是地方官学制度的确立,无法得出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强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蜀地的教育模式被各地学习,而不是蜀文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 ‎11.儒术独尊后,在魏晋之际受到佛道冲击后,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明之时,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反映出儒学 A. 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 B. 不断自我调节的功能 C. 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 D. 对各派均能兼容并包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了佛道冲击,但到了隋唐之后则又通过不断地吸收佛道思想来重新解释儒家文理,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陆王心学的出现意味着儒家已经完成了信仰重建的任务,这说明儒学具有不断自我调节的功能,故选B。理学和心学仍属于儒学的范畴,是儒学的新发展,A项“本质”发生变化的叙述是错误的,排除;材料重在强调儒学的自我调节能力,强调其开放性和包容性,C项内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儒学吸收的是其他文化流派思想主张,而不是对文化流派本身,且D项中“各派均能兼容并包”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故排除。‎ ‎12.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活跃局面的形成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政治上主要是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经济上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主要是宋明理学的僵化,故选C。世人追求享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说法不如C项妥当,排除;西方民主思想直到近代才对中国带来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B;明清政府仍奉行文化专制统治政策,清代更是大兴文字狱,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3. 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 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B. 他继承了苏格拉底人文思想 C. 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D. 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答案】D ‎【解析】“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可知A项错误,伯利克里把雅典民主制推向“黄金时代”;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格拉之后出现,排除B;“受到神的报复”说法不妥,沉船失事属于意外事故,排除C;普罗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14.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 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 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C. 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D. 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然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不属于启蒙思想,故可排除A;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可排除B;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可排除C;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薄伽丘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核心思想,故本题应选D。‎ ‎15.中国古代的《墨经》中用实际的方法讨论了衡器一类的杠杆平衡,比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更早注意到距离与平衡的关系,但《墨经》缺乏定量的、明确的研究,因此得不出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其他朝代也大多如此。这体现出古代中国 A. 科技有轻理论倾向 B. 科技缺乏中外交流 C. 对实用科技不重视 D. 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墨经》缺乏定量的、明确的研究,因此得不出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其他朝代也大多如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轻理论而重实际的倾向,故选A。材料也并未说明西方科技发展有足够的对外交流,B项无法通过材料比对得出,且从四大发明外传的史实也可以看出其说法缺乏历史依据,故排除;C项描述恰好与材料描述相悖,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说中国“比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更早注意到距离与平衡的关系”,这说明当时中国科技的发展并未落后于西方,排除D。‎ ‎16‎ ‎.中国社会进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活字印刷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这表明科技发展 ‎ A. 对生产力有较大推动 B. 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 C. 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D.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活字印刷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故选C。A项是科技发展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活字印刷术产生的原因,排除;材料并未强调技术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仅从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D项同样也是强调科技发展的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7.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B.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 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所学,风俗画是宋代兴起的一种表达市民生活和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画,它和山水画是不同的两大类别,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不是山水画,C项错误,答案为C。‎ ‎18.19世纪80年代,有人撰文介绍某外国著作称:“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不合时宜者渐渐消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该外国著作的主要意义是 A. 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 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一千八百五十九年”“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不合时宜者渐渐消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等信息可知,该著作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故选A。B项指的是量子理论,排除;启蒙运动在17世纪就已开始,不存在19世纪才有思想武器的说法,排除C;D项是伽利略的贡献,排除。‎ ‎19.“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 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 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 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外国的技术抵制外国的侵略,所以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就是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地主阶级代表魏源并不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地主阶级代表魏源也不能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是《海国图志》的客观上的影响。故B正确。‎ ‎20.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 科学技术决定论 B. 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 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历史评价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可知,该历史学家把“中体西用”放在了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的,肯定了当时“中体西用”的合理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意思不相符合,均不正确。‎ ‎21.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是 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信息“暂留欧洲”、欧洲国家“国家富强…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因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鉴于此孙中山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提出了民生主义。A项提及的就是民生主义,正确;B项是民权主义,D项提及的是民族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BD;C项提及的是民权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排除。故选A。‎ ‎22.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对外战争的一再挫败 B.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果,是社会转型的折射,先进的中国人依据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断地探索着救亡图存的方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的逐步转型,故选B。ACD都是导致社会转型的原因之一,不如B项般全面概括材料中这种思想发生的变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形成于国民革命时期(即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他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故选C。A项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不是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排除;B项是土地革命时期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不是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前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不是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排除。‎ ‎24.中共十八大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90年代的“开创”指的是 A.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 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答案】B ‎【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9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均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B项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故选B项。‎ ‎25. 在谈到学校应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同志说:“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据此可知,邓小平强调 A. 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B. 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事业的目的 C. 学校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D. 国家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答案】A ‎【解析】由“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和“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可知,邓小平强调学校发展的比例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调整,即教育要服务予经济建设,故A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是对题干的部分理解。‎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答案】(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反对政府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社会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自由地经销商品和购买原料。‎ ‎(2)变化:由政府不干预经济到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史实说明:政府出面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等。‎ ‎(3)好:新经济政策好在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1)经济思想:由材料“都无需政府干预”“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自由主义思潮,反对政府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社会背景:结合所学可知,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随之壮大,他们开始要求自由地经销商品和购买原料,而不要受到政府的干预。‎ ‎(2‎ ‎)变化:由材料“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可知,其变化为由政府不干预经济到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史实说明:结合所学可从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入手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出面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等等。‎ ‎(3)好:结合所学可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入手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经济政策,其好在从俄国国情出发。‎ 弊端: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僵化主要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从阻碍工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苏联解体等角度入手分析。首先,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其次,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分析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答案】(1)相通的地方:尊重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道德的作用;强调教育对人的重要性(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列举2位即可)原因:小农经济(或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答2点即可)‎ ‎(3)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 ‎【解析】‎ ‎(1)相通的地方:结合所学可从对人的尊重、对道德的强调和对教育的强调等方面入手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 (2)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主要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原因:由材料“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可知,当时中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这使得明清时期这些启蒙思想家们缺少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支撑;由材料“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可知,他们之所以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还因为他们受儒家正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没有突破自身思维上的惯性。‎ ‎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三剑客”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种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的主要学说是自然权利说(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主要学说是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主要学说是“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 ‎28.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吾人所需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求其适而已。……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 ——1915年10月15日陈独秀《青年杂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二所述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动荡不安;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的推动。(答2点以上即可。)‎ ‎ (2)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理由:课程表制定时间1876年正是洋务运动时期;课程体现出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的特征,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特点: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国家民族的解放。影响:有利于培养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1)特点:由材料“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可知,宋代书院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政治上,宋代之前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文化教育随着兴盛;文化上,主要和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有关。‎ ‎(2)派别与理由: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学校最有可能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可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课程中体现出的中体西用的特征进行判断。‎ ‎ (3)特点:由材料“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可知,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国家民族的解放。‎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个人、社会、国家等方面展开分析。从个人角度看,这种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从社会角度看,这种教育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从国家角度看,这种教育思想会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