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字,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C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 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 ‎2. 山东省经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 A. 商代曾在山东建都 B. 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 C. 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 D. 商代曾经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齐鲁大地”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其中宗法制的核心是 A. 礼乐制度 B. 大宗与小宗体系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世卿世禄”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其中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D. 宗法制与郡县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说明是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的特点,体现出皇帝制度和世袭制,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举措,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秦朝以前实行,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这里的中央集权是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 C.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故选D。A项是在经济领域的措施,排除;B 项是在文化领域的措施,不符合政治制度的设问,排除;C项主要是体现专制主义,即皇权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 ‎【点睛】本题要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权的强化。‎ ‎6.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 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故选A,BCD选项排除。‎ ‎7.下列制度其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才能、学识选官,打破了保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促进社会公平,D项正确。分封制、宗法制有维持“世卿世禄”的特权,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AB。察举制是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会产生“累世公卿”的局面,排除C。‎ ‎8.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朱元璋在全国颁行统一的三种服装样式目的是为了严格区分社会等级秩序,极力加强专制皇权统治,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不够准确,不符合朱元璋的真实目的。‎ 考点:明代专制主义的强化措施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本题从服饰变革的角度考查社会变迁的背后隐藏的社会本质问题。‎ ‎9.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设置内外朝,攘夺相权;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以加强皇权,故①②正确,A项符合题意;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故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均与削弱宰相权力无关,③④错误,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舌尖上中国》介绍道:“我们拍了食物的差异性,也拍到了它们的共通之处。比如像桂林米粉的出现,可能来自秦始皇命令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于是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米粉。”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这反映出 A. 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 B. 中国美食文化历史悠久 C. 自古中国南北方食物存在较大的差异 D 中国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能来自秦始皇命令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于是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米粉”可知,因为秦朝对国家的统一才导致了南北食物的多样性兼共通性,故选D。材料仅论述了秦朝,专制主义皇权才刚建立,强化之说无从谈起,排除A;材料重在阐释食物的共通性及其背后成因,而不是强调其历史的悠久,排除B;材料重在强调食物的共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C。‎ ‎【点睛】本题以食物为切入,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关键信息是“可能来自秦始皇命令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于是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米粉”。‎ ‎11.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 ‎【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12.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的论文题目是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C. 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雍乾三朝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在政治上则不断加强君主的权力,特别是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意味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论文的最佳题目是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选D。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与材料中的三本书的内容无关,排除A;材料中三本书都是清朝的史实,B项将明朝包含在内,范围过广,不够贴切,排除;C项只是论及了文化层面的内容,不足以全面反映三本书的内容,排除。‎ ‎【点睛】本题设计巧妙,通过虚拟情境引出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相关知识的考查,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从三本书中找出共性的内容,再结合选项作出判断。‎ ‎13.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体现了该机构的特点是 A. 机构简单 B. 处事机密 C. 位高权重 D. 职能法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地点设在皇宫内,严禁外人出入,办事时他人须回避可知体现了“密”这一特点。由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且由皇帝钦定,根本没有决策权,所以C、D两项错误。从材料中得不出“机构简单”的信息,所以A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14. 人们常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足以说明 A. 男性公民掌握城邦的管理权 B. 古希腊城邦都实行民主政治 C. 小国寡民是城邦的唯一特征 D. 妇女在希腊城邦中无公民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成年男性的公民才拥有民主权利,这足以说明是男性公民掌握城邦的管理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小国寡民”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 ‎15. 古希腊城邦政体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B. 贵族制的流行 C. 君主制的盛行 D. 公民政治的盛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容易实行民主政治,便利了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因此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16.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 在古雅典,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雄辩的演说是政治家赢得公民支持得主要方式.所以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产物,故选A。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17.古代雅典伯利克里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民众法庭 D. 元老院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机构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元老院在雅典民主制繁荣时期并未产生多大作用,故排除BCD。‎ ‎18.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新形式 B. 有利于调动每位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 城邦内每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D. 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答案】C ‎【解析】‎ 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所以答案选C,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排除。‎ ‎19.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故①②④正确.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其制定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去改善奴隶处境.‎ ‎20.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A项错误;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2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它标志着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 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故B正确;《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A错误;民主共和制没有世袭君主,C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22.《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该条款主要限制了国王的 A. 立法权 B. 军事权 C. 司法权 D. 财政权 ‎【答案】D ‎【解析】‎ 征收金钱等字眼体现的是财政方面的问题,所以该条款主要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立法权、军事权以及司法权,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3.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 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 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D. 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一个政党成为议会多数党时就会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并组建内阁。故A、C、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开始形成于18世纪初期,诞生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故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1787年,华盛顿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确立了 A. 联邦制原则 B. 人民主权原则 C. 两院制原则 D. 权力制衡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表明当时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所以在接下来的制宪会议讨论后,确立了联邦制原则,解决了题干所述问题,故A正确。BCD都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不符合题干材料的意思,排除。‎ ‎25.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 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D. 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总统是经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不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总统的产生方式,错误;C选项不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总统的产生方式,错误;D选项不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总统的产生方式,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选项。‎ ‎26.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B. 责任内阁联邦制度 C. 议会政治参众两院 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影子”指的是议会政治,美国的“创造”指的是三权分立,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不符合美国的情况,故B、D两项错误;参众两院不是美国的创造,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 ‎27.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平等独立的洲权观念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国会……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布局可知,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建筑规划体现的思想;美国是三权分立而不是议会中心,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8.如果美国当时继续维持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即州权至上),美国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这说明 A. 分权制衡可防止专制独裁 B. 走向联邦制是历史的必然 C. 北美并没有真正获得独立 D. 州权至上有利于各州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继续维持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即州权至上),美国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可知,美国从邦联走向联邦制是历史的必然,故选B。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这对矛盾,而非中央权力机构的分权制衡,排除A;材料说独立战争的成果将保不住,这不等于否定独立战争所取得的成果,排除C;州权至上与材料的意思相悖,排除D。‎ ‎29.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 A. 1791年宪法的通过 B. 《人权宣言》的颁布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再现,考察了法国的共和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本题选C。‎ 考点: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0.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曾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政体。这反映了法国 A. 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C.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政体交替,说明资产阶级势力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两种力量此消彼长,反映出法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国家政体的变化,与地方势力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交替出现,与启蒙思想并不完全一致;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法国曾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政体,这不是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美国1787年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 确立了共和政体 D 德意志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选项说法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形成;B选项说法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C选项说法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法国议会制共和制政体的确立;D 选项《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 ‎32.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A ‎【解析】‎ 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 ‎33.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 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紧扣题干关键词“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1787年美国宪法中政府与国会互相制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内阁对议会负责;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议会拥有实权;故排除A、C、D三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故选B项。‎ ‎34.“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上述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A. 司法主权 B. 关贸主权 C. 军事主权 D. 领土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即割香港岛给英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破坏,故D正确;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选D。‎ ‎35.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 A.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 D. 改变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次要的。所以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36.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 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 清政府权力机构发生了变化 C. 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D. 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词语是“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机器生产)、思想科学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掀起了一次自救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本题选C,A、B、D与题干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 ‎3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费正清的观点认为中国拒绝平等国际贸易引发了鸦片战争,这种解释忽视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选项D 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英国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寻找原料和市场,费正清的观点并未揭示这一点,排除A;费正清是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去考量战争的,这一分析和由此获得的结论是错误的,排除选项B;费正清并未提及中国人的反抗,排除C。‎ ‎38.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句话中,马克思认识到了外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联系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起了一个加速或者是推动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39.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近代中国的一个事件:“该革命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这个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该革命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可知,该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毕竟革命就是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开始的,故选A。马克思在1883年就已经去世,不可能对没有发生的历史事件发表评论,排除BCD。‎ ‎40.近代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钦定法大纲》‎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故选B。《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并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A;CD项不符合设问“最早”的限定,排除。‎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