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河西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河西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 历 史 试 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设立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而是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A。材料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不是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排除B。材料强调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设立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而不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 ‎2.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这反映了 A. 立法规则受到破坏 B. 民主政治逐步建立 C. 公民大会权力强化 D. 法律权威得到提高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的对比来看,制定法律的流程更加严密,体现出法律更贴近实际,权威得到提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一种进步,不代表规则受到破坏;B选项错误,民主法治最开始就已经建立;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民大会权力强化的内容。‎ ‎3.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人是万物的尺度” ‎ ‎②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③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 “人本来平等,自从社会有了私有制,才使人不平等”‎ A ②①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是古希腊普罗塔戈拉的观点,②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言论,③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观点,④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观点。苏格拉底在普罗塔戈拉之后,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③②④,故选B,排除ACD。‎ ‎4.《共产党宣言》载:“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这一论述 A. 主要强调经济危机具有极大破坏性 B.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C. 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直接指导十月革命的爆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 通过材料叙述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唯物主义思想,B正确;题干主旨是解释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而非强调其危害,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直接指导十月革命爆发的思想是列宁主义,排除D。‎ ‎5.下图是1830年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该时期的美术作品反映了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的情绪。画家在创作中往往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奔放笔法,这种绘画风格属于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画家在创作中往往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奔放笔法”可知这种绘画风格注重对感情的表达,属于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B;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的特点与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符,排除ACD。故选B。‎ ‎6.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 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B. 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 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 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 依据“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由“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在流水线上的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应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故A 项正确;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集中规模化生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劳动力的严重短缺,故C项排除;标准化生产已经开始,故D项排除。‎ ‎7.整个19世纪下半期,在华各类外商企业中,华商附股现象极其普遍。如1862年创办的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其100万两开业资本中有六七十万两是华人投资。附股现象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缺乏商办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B. 政府禁止私人投资兴办企业 C. 外商企业资金匮乏 D. 洋务企业不注重吸收民间资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华商附股现象极其普遍”、“其100万两开业资本中有六七十万两是华人投资”可以看出华商想要投资企业,只能通过附股外商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由于国内缺乏商办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受到多重压迫,故A项正确;19世纪下半期政府并不禁止私人投资,从材料也可以看出私人是可以办企业的,排除B项;外商企业并不缺乏资金,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企业,排除D项。‎ ‎8.下面为《钦定宪法大纲》的部分内容,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有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选举用投票之法 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 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① 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 ② 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③ 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 ④ 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表明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①正确;“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②正确;“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④正确;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材料未体现,③错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9.‎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 A. 与国民党进行北平和谈 B. 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D. 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2月3日”“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共中央正在准备进行渡江战役,故选D;北平和谈在1949年4月,A错误;B是1947年,排除;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 ‎10.1933年,美国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主持出台了《农业调整法》。根据该法案,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土壤保护区,对耕地进行休耕,对自愿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户进行补贴。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意在保护美国的生态环境 ‎③为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条件 ④导致美国出现了粮食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农业调整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美国在经济危机时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体现,要求农民减耕减产,并给予补助,有利于农业的恢复,故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农业调整法》主要针对的是农业恢复与发展,而不是保护美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导致粮食短缺,因为粮食已经过剩了,故②④错误,排除ABD项。‎ ‎11.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 A. 国家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 B. 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 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D. 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9年初外交工作指示中明显区分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意识形态明显,但是在对待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人员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体现了中共处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B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排除;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显然不具备延续性,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 ‎12.‎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 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1962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妥协结局,这体现了美苏两国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故D项正确;当时美苏两国争霸,不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两者展示各自实力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美苏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故C项错误。故选D。‎ ‎13.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任何单位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举措 A. 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 实现了农民对粮食的自由支配 C. 深化了土地所有制变革 D. 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 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买卖,体现了粮食价格市场化导向,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公社,排除A项;“实现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产品的买卖,与土地制度的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单项选择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 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 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 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 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其为上海真题。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15.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 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 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 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杜亚泉则主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对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陈独秀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在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传统文化的,故选B。‎ 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杜亚泉指出西方文明存在不足之处但并未否定西方文明的作用,因此二者都对西方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都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冲击,但这并未完全反映题目的主旨,故C、D不当。‎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3题,第16题12分,第17题21分,第18题22分,共55分。‎ ‎16.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近现代西医传入,中国医学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徐江雁《中国医学史》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表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上述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论题: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说明: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同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中医学理论、针灸等构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的理论和治疗学的基础;《唐本草》《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药物学成就,形成了中药学独立的体系。同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题2:国家力量支持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论题3:近代中国西医传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论题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医药学重新焕发了生命 论题5: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一发展一创新”的路径 论题6: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国医药学不断发展、创新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题目的论点注意观点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根据材料中的医药学发展的成就表,可以看出以中医药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又有创新。因此可以提出一个论题: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早期的中医药学发展受个人经验积累影响较大。现代中医药学在个人研究与政府组织之间形成了合力。回顾古代历史上中医药学的发展,再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重视与举措及取得的成就进行闻述。‎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行会约始于唐,当时在市中按行业组织成行,有行头管理,负责向政府纳税……行户之间相互帮助,行头代表本行利益,有事与官府交涉。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会评定物价,规定了行户不得离开这一规定而“违众独减”。各行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也有要求,各行唐宋时如所做的产品不合规定,不得为本行成员。唐宋时期的行会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7月,中国参加了国际商会第五届大会。在10日举行的正式大会上,中国代表强调“不平等条约及治外法权为中外经济发展之障碍,有即日取消必要,各国欲增进对华贸易,非以平等待遇不可。”在该日讨论会的最后,比莱利以国际商会会长的身份邀请中国工商、金融各界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加入国际商会,得到与会各国代表全体赞成。虽然并未就有关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等问题,取得什么具体的成果,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 材料三 ‎ ‎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行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商会参加国际商会的表现及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答案】(1)特点:行会是工商业独立组织,保护本行业的利益;通过定价、规范产品质量等方式规范行业发展,避免行户分化,保持内部平等;中国的行会既是封建官府管理工商业的组织,同时也被封建官府压榨。‎ ‎(2)表现:中国代表提出恢复中国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西方各国在华的特权。‎ 意义:中国商会正当要求反映了中国商会始终坚持收回国家主权,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经济交往,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立场和决心;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是中国商会走向世界的重大步骤,与国际工商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对于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拓展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3)作用:有利于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代表工商业者参政议政;维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中外经济联系,推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详解】(1)特点:由材料“行户之间相互帮助,行头代表本行利益……唐宋时期的行会大体上已是工商业者的独立组织”可归纳为行会是工商业独立组织,保护本行业的利益;由材料“为了防止本行内部的竞争,行会评定物价……各行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也有要求”可归纳为通过定价、规范产品质量等方式规范行业发展,避免行户分化,保持内部平等;由材料“工商业者要按行向官府供应百货,官府上下勒索,各行苦不堪言。宋代的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的组织”可归纳为中国的行会既是封建官府管理工商业的组织,同时也被封建官府压榨。‎ ‎(2)表现:因此“中国代表强调‘不平等条约及治外法权为中外经济发展之障碍……非以平等待遇不可’”可归纳为中国代表提出恢复中国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西方各国在华的特权。‎ 意义:由材料中的表现可推导出意义为“中国商会的正当要求反映了中国商会始终坚持收回国家主权,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经济交往,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立场和决心”;另外结合所学可从增进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推动中国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 ‎(3)作用:由材料“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可归纳为有利于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由材料“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可归纳为代表工商业者参政议政;由材料“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可归纳为维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由材料“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可归纳为加强中外经济联系,推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是英国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是《年代四部曲》。第一部《革命的年代》叙述的是自1789—1848年的世界历史,他将法国的政治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他认为,双元革命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模型。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几个西方政权建立了对全球的统治。‎ 第二部《资本的年代》叙述的是自1848—1875年的世界历史。其主题是双元革命赋予资本主义经济十足的信心进行全球征服,他们的旗号是自由主义的思想方式。随着1848年革命结束,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大发展。‎ 第三部《帝国的年代》叙述的是1875—1914年的世界历史。他认为,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和平时代,然而,它也造成了一个同样无与伦比的世界战争时代。由工业资本主义所创造,也为工业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工人阶级,其大规模的有组织的运动已在这个期间突然出现。选举式的民主政治已在大多数国家扫除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政治力量。大企业机构或法人开始取代了拥有和管理其自己企业的真正个人和家族。这样的矛盾充满了整个帝国年代。无论如何,1914年以后,资产阶级的世纪已属于历史的陈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撰写的《年代四部曲》的前三部对世界历史分期的依据。‎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目录节选 ‎(注:1756——1763年欧洲进行了七年战争,最终,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霍布斯鲍姆的前三部著作与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编写上有何异同点?‎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对第六、第七编时间分期的依据。‎ ‎【答案】(1)① 第一部的依据:1789—1848年,世界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深远的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被称为双元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影响世界。英国工业革命,波及欧美国家,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 第二部的依据:1848—1875年,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两次工业革命。‎ ‎③ 第三部的依据:1875—1914年,西方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殖民扩张,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性加剧,导致列强矛盾激化,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走向世界大战。‎ ‎(2)同:都是从全球角度编写历史,都属于世界史。异:前者是断代史;后者是通史。‎ ‎(3)依据:第六编1500—1763‎ 年,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西方进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拓展;资本主义兴起,并进一步发展。第七编1763—1914年,这一时期西方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不平衡性加剧,西方各国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战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自1789—1848年的世界历史……双元革命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模型”从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进行阐述第一部的依据; 根据材料一“自1848—1875年的世界历史……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大发展……”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回答第二部的依据;根据材料一“1875—1914年的世界历史……工人阶级,其大规模的有组织的运动……大企业机构或法人开始取代了拥有和管理其自己企业的真正个人和家族……1914年以后,资产阶级的世纪已属于历史的陈迹”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运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帝国主义战争进行阐述第三部的依据。‎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部著作均从世界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编写,但前者进行了三次分期,为断代史,后者从通史顺序进行叙述。‎ ‎(3)第六编依据可根据题干时间1500年-1763年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及西欧殖民扩张对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第七编依据可根据题干时间1763年-1914年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世界大战爆发进行阐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