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10月份月考联考 历史试题 丹东四中 1.1929年冬天,考古学家开始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2019年)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即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你认为该头盖骨可能经历过 A. 从事农业种植 B. 定居生活 C. 学会用火 D.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同时,不久发现北京人用火的遗迹,说明北京人学会了使用火,C正确;北京人尚未学会农业种植,A错误;定居生活是半坡人才有的生活本领,B错误;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时期时代才有的生产技术,D错误。 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 姜寨遗址 B. 仙人洞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遗址是二里头遗址,C项正确;姜寨遗址距今六千多年,A项不符合题意;仙人洞遗址距今八千多年,B项不符合题意;殷墟遗址距今3000多年,并且已经确定为商代文化遗存,D项错误。 3.通过甲骨文我们可知关于晚商描述的三个范畴:核心的有商、殷地区,即商的中心区,其次为土,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是指商的附属政权。周边为方,或四方是指疆域之外非商政体,由此可知商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王权制 B. 内外服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核心的有商、殷地区,即商的中心区”属于内服区域,“周边为方,或四方是指疆域之外非商政体”属于外服管理地区,显然材料中论述的是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正确;王权制是国王和臣民的关系,A错误;分封制体现出一种等级制度的特点,C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血缘关系的等级制度,D错误。 【点睛】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内服"指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外服"指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即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 4.大克鼎是西周晚期名叫克的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鼎,鼎腹内壁铸有290字铭文,你认为大克鼎上的铭文内容可能包括 ①记录克先祖的功绩 ②周王分封克大量土地和奴隶 ③强调克对周王承担的义务 ④记录牛耕铁器遍布井田的盛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晚期的鼎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和奴隶,此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还可能记载克对周王承担的义务,①②③正确;井田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形式,牛耕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不可能遍布井田,④错误,选择B正确;A、C和D项错误。 5.西周时期,天下有道,征伐礼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天下无道,征伐礼乐自诸侯出,而到了战国时,则是征伐礼乐自卿大夫出,这反映出 A. 宗法制的逐步瓦解 B. 自天子至诸侯势力衰微 C. 君主专制制度奔溃 D. 五霸七雄的局面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礼乐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实行的制度,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对于礼乐制度都有不同的规定。“征伐礼乐自诸侯出”“征伐礼乐自卿大夫出”说明维系分封制的宗法制度逐渐走向瓦解,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自天子至诸侯势力衰微,B错误;秦朝统一后才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五霸七雄的局面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不是单纯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征伐问题,D错误。 6.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禅让制于夏启时期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周代不可能实行禅让制,所以①不选。故选D。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7.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己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私有土地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井田中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使用者的土地 B. 各国统治者变法措施的提倡 C. 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D. 地主、农民的强烈需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出现,促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井田制之外的私田逐渐开始兴盛,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C正确;“井田中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使用者的土地”属于现象,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A错误;各国统治者变法措施的提倡属于政治因素,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此时是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并不是地主、农民的强烈需求才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出现,D错误。 8. 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韩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思想上有辩证法的特点,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老子思想 9.如图为古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碑刻,细看可以看出魁星的鼻子、嘴、身体肋骨和左腿及举起的左手、拿墨的右手、身体及右手共同组成“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碑帖符合下列谁的思想? A. 孔子 B. 韩非子 C. 董仲舒 D. 荀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其中“仁”的含义之一是“克己复礼”,故A项正确;韩非子属于法家思想者,主张依法治国和中央集权,B错误;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学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C错误;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等思想,D错误。 10.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一腔热血救助苦难;有的刻薄严苛,一双冷眼直面惨淡人生;有的带着逍遥的魂儿,嘻嘻哈哈穷开心,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分别是指哪家流派 A.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 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严刑峻法,道家主张崇尚自然,逍遥的思想,故B项正确;A、C和D与材料中的思想家主张顺序不符合,排除。 11.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最直接的是为了实现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提高新型地主的地位 C. 推进土地私有化 D. 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诸侯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纷纷变法,争取实现富国强兵,D正确;废除旧贵族的特权是变法的内容,不是直接目的,A错误;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显然不是变法的直接目的,B错误;推进土地私有化是变法的经济措施,不是直接目的,C错误。 12.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这是在 A. 公元前3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2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秦灭六国统一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前和公元后纪年的说法有所差别,公元前纪年离我们越近,即为一个世纪的早期,比如公元前3世纪为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00年,则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3世纪为公元200年到公元299年,则公元221年为公元3世纪早期,故D项正确。 【点晴】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解题的基本思路一般为:百位数加一,就是多少世纪,公元后的若十位数较小,就是前期,反之就是后期。但公元钱恰好相反。 13.毛泽东评价秦朝为“百代犹效秦政法”,历朝历代效仿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朝统一后,嬴政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代的封建统治者所沿用,C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中枢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地方推行的制度,都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A和B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秦朝废除的制度,D错误。 14.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A. 秦朝统一文字 B. 秦朝统一货币 C. 秦朝疆域辽阔 D. 秦朝统一度量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可知,在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背景下能够交流,并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秦朝统一文字,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故A选项正确;秦朝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的交流,与文化的融合没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与秦朝疆域辽阔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秦朝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交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5.《史记》记载当秦朝丞相劝谏秦始皇继承分封制时,李斯认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口,……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你认为□□中应当补充 A. 分封 B. 宗法 C. 皇帝 D. 郡县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讨论的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李斯认为实行分封制导致西周的灭亡,因此建议实行郡县制,D正确;分封制是李斯反对的制度,A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制度,B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管理地方的制度,不是皇帝制度,C错误。 16.西汉初年,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七日之久,随后匈奴甚至致信吕后要其嫁给匈奴,行政风格强硬的吕后不得不采取隐忍措施,而汉武帝却主动对匈奴采取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武帝时期匈奴势力衰弱 B. 汉武帝个性更加强硬 C. 汉朝的忍耐不起作用 D. 汉朝国力日渐强盛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汉初期由于国力较弱,对于匈奴采取和亲措施,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于匈奴采取进攻措施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获得全胜,D正确;汉武帝时期匈奴势力并没有衰弱,A错误;汉武帝个性更加强硬不是主动对匈奴采取进攻的主要原因,B错误;汉朝的忍耐不起作用不是导致汉武帝时期进攻匈奴的主要原因,C错误。 17.汉初奉行黄老之学,经济得以恢复,但问题同样存在,包括 ①诸侯王势力坐大 ②商贾势力膨胀 ③匈奴扰边 ④社会矛盾加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汉初期由于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西汉初期采取黄老思想治国,经济得以复苏,但是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势力坐大,商贾势力不断膨胀,再加上北方匈奴不断进攻,导致众多威胁西汉政权问题的存在,①②③符合题意;西汉初期实行黄老治国思想以及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社会矛盾得以缓和,④错误,选择C正确;A、B和D错误。 18.司马迁认为统治者管理经济,最好的办法是顺应经济发展,其次是以利益来引导,再其次以道德教会,在其次是制定规章来约束,最下策是与民争利。下列选项中,属于司马迁认为是最下策的是 A. 奖励耕织 B. 统一货币 C. 与民休息 D. 盐铁专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最下策是与民争利”。西汉实行盐铁专卖显然是不想让百姓获取商业利益,显然是与民争利的举措,D正确;奖励耕织、统一货币和与民休息都是顺应经济发展的举措,不符合题意,A、B和C排除。 19.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开始于 A.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C正确;孔子提出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A错误;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儒学的打击,B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不占主流地位,D错误。 20.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史称“酬金夺爵”。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的根本目的是 A. 结束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B. 保证献金成色,促进经济发展 C.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D. 搜刮各地黄金以抗击匈奴 【答案】A 【解析】 【详解】“酬金夺爵”是汉武帝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实行该措施的主要目的结束诸侯王割据的局面,A正确;王侯献金只是手段,该措施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B错误;惩处贪污腐败不符合“酬金夺爵”的内涵和目的,C错误;酬金夺爵是对付诸侯的措施,不是抗击匈奴的措施,D错误。 21.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经过70多年的发展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并迎来了“文景之治”,这是因为西汉初年政府奉行 A. 奖励耕织 B. 黄老之学 C. 尊崇儒术 D. 约法三章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西汉初期政府实行黄老之学,采纳无为而治的思想,B正确;奖励耕织不是西汉初期政府奉行的治国思想,A错误;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C错误;约法三章是刘邦进入关中时期实行的举措,D错误。 22.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后来,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与此有关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说明书写的材料很笨重,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现象,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书写的材料很笨重,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与书写材料无关,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联系所学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分析解答。 23.2011年江西考古所对海昏侯墓葬进行为期五年的发掘,最终认定墓主人当为西汉武帝之孙、汉废帝海昏侯刘贺无疑。下列选项中能直接证明墓主人是海昏侯的是 A. DNA检测的墓主人牙齿 B. 发掘大量马蹄金与海昏侯爵位身份相符 C. “汉”、“昌邑二年造”字样的青铜印 D. “刘贺”字样的印章及“臣贺”字样的金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历史的遗迹和遗物。最能直接证明历史的真像。印章能说明有刘贺此人,“臣贺”能说明臣下对于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进贡,D正确;DNA检测的墓主人牙齿不能直接证明墓主人是海昏侯,A错误;马蹄金不能直接说明墓葬主人是海昏侯,B错误;“昌邑二年造”不能直接说明墓葬主人是海昏侯,C错误。 24.在中原地区大量种植的以下作物中,其栽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以后 A. 秦始皇统一河套地区以后 B. 昭君出塞以后 C. 班超经营西域以后 D. 张骞通西域以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石榴、核桃和葡萄原先属于西域地区的特产,张骞通西域以后开始由西域传入到内地,故D正确;秦始皇统一河套地区以后并没有人把西域这些产品传入中原地区,A错误;昭君出塞以后也没有把此类物品带回中原地区,B错误;班超经营西域以后也没有带回材料中的物种,C错误。 25.从秦朝到清代,中国创造的诸多大型工程都令人叹为观止,如兵马俑、都江堰、大运河、故宫等,这些大型工程之所以能得以完成,主要是因为 A.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B.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 统治者滥用民力 D. 古人的聪明才智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这一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一直被沿用,这一制度下国家能组织全国所有的力量进行国家建设,材料中大型工程的修建正提现出了这一制度的优越性,B正确;交通运输网络通畅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A错误;统治者滥用民力是工程修建过程中体现出的现象,不是原因,C错误;古人的聪明才智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D错误。 【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 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二:汉式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思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部”;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解决地方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的措施 【答案】(1)采取皇帝名号,确立皇帝独尊地位。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地方上将郡县制推广全国 (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地方设立刺史,监察地方(或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专卖,有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其他方面盲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左图 “朕”可知采取皇帝名号,“御批”“圣旨”可知确立皇帝独尊地位。依据材料一右图“中央官制”可知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依据右图“地方政府”可知地方上将郡县制推广全国。 (2)政治:依据材料二“以私思自裂地,分其子弟”可知是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依据所学从地方设立刺史回答。经济:依据所学从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以及实行盐铁专卖等回答。 【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 27.“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经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材料二:“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答案】(1)朝代:西汉历史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组带。 (2)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筑“中国梦”与“世界梦”。 【解析】 【详解】(1)朝代:依据材料一“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可知丝绸之路开始于西汉时期;历史作用:依据材料一“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的信息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及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等回答。 (2)依据材料二“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的信息从与沿线各国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等回答。 【点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三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你能提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答案】(1)历史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直至废除,私有土地出现并发展。 (2)倾邻国而雄诸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莫定基础。 【解析】 【详解】(1)历史信息依据材料一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可知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依据所学可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依据材料一图二废井田,开阡陌可知是井田制逐步瓦解直至废除,说明的问题依据所学额控制是私有土地出现并发展。 (2)依据材料二“倾邻国而雄诸候”的信息和所学从商鞅变法的性质、促进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秦国的社会进步以及富国强兵等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