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为1—40题,共40分,第Ⅱ卷为41题,共10分。全卷共计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注意事项: ⒈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则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等级 乐队 乐舞 王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士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 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6、《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7、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8、恩格斯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两国努力追求各阶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两国在政治文明实践中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C.两国的社会结构及治国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D.两国是以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为本质目的 9、古罗马法学家的学说是构成罗马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这反映出古罗马( ) A.法律创制的过程蕴含理性精神 B.立法机构主要由法学家构成 C.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 D.学者享有等同法官的司法权 10、《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11、在学习《十二铜表法》时,甲、乙两个同学展开了争论:甲说:“《十二铜表法》仍然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所以它不是平民斗争的胜利!”乙说:“《十二铜表法》是维护平民利益的,因为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你认为他们的观点( ) A.甲正确 B.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不正确 12、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13、汉代实行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等形式多样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1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16、“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 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7、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 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18、《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这说明古代部分姓氏( ) A. 是宗法制度在称谓上的表现形式 B. 来源于夏商周时期的世官制度 C. 是社会尊卑关系的本质体现 D.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崩溃 19、《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行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 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20、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 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 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 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21、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22、杨宁一先生在《历史学习新视野》中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先生在这里主要是说( ) A.行省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机构 C.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D.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 23、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24、在古代雅典的城市酒神节上,除了献给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盛大游行,狂欢活动、酒神颂歌比赛等,还有在狄奥尼索斯剧场里举行的四种仪式:10位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来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的展示。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B.城邦政治渗透到宗教活动之中 C.早期人文精神起源于宗教活动 D.工商业的发展改变了城邦政体 25、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26、“在2至3世纪之交,罗马先后出现五大著名法学家……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法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这表明( ) A.古罗马缺乏严密的司法程序 B.罗马法由成文法和习惯法两部分构成 C.古罗马法学家享有一定特权 D.法学家的研究推动了罗马法发展完善 27、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 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 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 28、“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29、隋唐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由此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D.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3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 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 31、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3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 33、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 A. 强调血缘纽带 B. 强调尊老爱幼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34、《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 A. 孝、廉的选官标准 B. 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 科举考试的办法 D.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3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 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D.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37、“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你认为对上述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 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的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 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 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 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8、《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C.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D.罗马法蔑视人权 39、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 ①人民主权 ②轮番而治 ③比例代表制 ④少数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0、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第Ⅱ卷﹙本卷共计1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頒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5分) 材料二 关于对雅典的民主制的认识东西方有两种观点: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而有些中国学者认为,在伯利克里时代,尽管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但其阶级本质仍然没变,所以不能过度美化。 (2)你同意哪种观点,(1分)理由是什么?(4分) 新泰一中2018届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CA 6-10ACDAA 11-15DDDCB 16-20DAADC 21-25BDABC 26-30DAADC 31-35DAAAB 36-40CDAAC 41、(10分) (5分)(1)差异:①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 ②中华法“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 ③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 原因:①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②中国:宗法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③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人文主义、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 (2)同意第一种观点;(1分) 理由:雅典创立民主制,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抽签、差额选举制、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直接民主能最大限度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4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1分) 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抽签选举不能保证执政人员的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造成集体暴政(4分) (学生不管选择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给分,只选择不说明理由不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