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2018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1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图2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图2 A.列强人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4.图3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图3 A.开天辞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与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两岸“三通”的实现 D.“九二共识”的达成 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下列措施中,属于梭伦改革的是 A.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实行“陶片放逐法” 8.罗马法制史上第一部有单可循的成文法是 A.习惯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9.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据图5内容判断,该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10.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1.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2.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明显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4.以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陈启源 D.梁启超 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下列的 A.以军事企业为主 B.采用机器生产 C.没有雇佣劳动力 D.自给自足 16.图6中,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一战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7.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9.图7中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 21.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图8服饰的特点是 A.等级分明 B.坚持传统 C.全盘西化 D.中西合璧 2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其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B.促进了人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 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2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方文化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24.新航骆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波罗的海沿岸 D.大两洋沿岸 25.打破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荷兰崛起 26.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科技条件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的使用 C.内燃机的创制 D.信息技术的进步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 B.一战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 28.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 D.计划经济的推行 29.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30.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A.吸收外资、蔹术和管理经验 B.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C.防范生态环境恶化 D.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31.“二战”后初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表明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B.美国成为唯一的越级大国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3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下列标志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的是 A B C D 3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候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术始于元朝 34.中国书法艺术绵延三千多年,名家代有所出。被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 35.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与材料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6.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 B C D 3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其中“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学术领域 D.艺术领域 38.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39.“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盂德斯鸠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 B.人民主权 C.分权制衡 D.社会契约 40.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正确的是 A.牛顿——进化论 B.爱因斯坦——相对沦 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 D.普朗克——经典力学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41.在近代西方代议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英美两国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权利法案》 材料二 图9 图10 美国联邦政府权力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图6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2分)图7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构建的什么原则?(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2分) 4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43.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2分) 44.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致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国别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施行的特点。(1分) 45.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奋斗的革命目标。(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2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2分) (4)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2分)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卷答案 历史 一、选择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