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2.表1:‎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586次 ‎46.53%‎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士平 ‎4427次 ‎11.71%‎ 道观念 道 ‎6367次 ‎16.85%‎ 表1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 ‎3.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4.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唐甄 ‎“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岂有臣乎”‎ A.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 B.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 C.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 D.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5.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仁爱至上 B.人文关怀 C.强调民本 D.批判怀疑 ‎6.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年代 棉纱(1000担)‎ 价值(海关两1000)‎ 棉布(1000匹)‎ 价值(海关两1000)‎ ‎1870‎ ‎70‎ ‎1877‎ ‎14439‎ ‎24877‎ ‎1880‎ ‎152‎ ‎3648‎ ‎13561‎ ‎19735‎ ‎1890‎ ‎1081‎ ‎19392‎ ‎16561‎ ‎25629‎ ‎1900‎ ‎1488‎ ‎30187‎ ‎15964‎ ‎45419‎ ‎1910‎ ‎2282‎ ‎62831‎ ‎17013‎ ‎67852‎ 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7.“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未新政 D.辛亥革命 ‎8.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 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9.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 )‎ 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 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 ‎10.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材料中“现在”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12.黑格尔说:“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并且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但是他的经验是全面的,就是说,他没有漏掉任何细节,他不是抓住一个规定,然后又抓住另外一个规定,而是它们同时把握在一起……经验的东西,在它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思辨的概念。”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是( )‎ A.唯物主义者 B.理性主义者 ‎ C.经验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3.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4.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美好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5.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 ‎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16.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包括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①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辛亥革命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这一梦想,当时的中国人进行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宣扬民主共和 D.主张君主立宪 ‎19.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北京东交民巷成为侵华列强划的“使馆界”‎ ‎③中华文明遗产遭到严重毁坏 ④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的割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汪康年在《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中道:“中国之言治者曰:以君治民而已。”文中所述现象结束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 ‎ ‎21.学者伍启元认为,“自欧战之后,西洋文化已渐渐显出破绽,科学的人生态度被人怀疑,同时西洋思想界也渐渐从个人主义转到社会本位主义……”这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是( ) ‎ A.民主科学思想濒于破产 B.促使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 ‎ C.传统思想文化得到复兴 D.马克思主义开始兴起和传播 ‎22.孙中山说:“‎ 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兴,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 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D.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2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上悬挂的标语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表明在当时毛泽东思想( ) ‎ A.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B.开始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已经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使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4.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形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2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 A.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C.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 ‎26.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维护公民平等 B .强调法律至上 C.限制公权滥用 D.追求司法公正 ‎27.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 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 D.内阁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 ‎28.美国制宪会议期间,汉密尔顿说:“如果在联邦的某个邦内发生民众叛乱,其他各邦就把它镇压下去,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弊端,其他仍然健全的部分就能予以纠正其他。”汉密尔顿认为( )‎ A.联邦是各州的联盟体 B.联邦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C.联邦政府有绝对权力 D.联邦能够稳定国家秩序 ‎[]‎ 二、 非选择题(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在王阳明(1472—1528)生活的时代,也就是15、16世纪之间,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生活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和始终控制士人知识与思想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反感,尽管大多数士人还是年复一年地按照官方认可的教条在背诵,但是,士人中间已经有相当多的另类取向。特别应当看到的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已经有相当大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在嘉靖以后,民间社会渐渐拥有较大的空间,市民生活风气也趋向多样化,伦理同一性的约束越来越小,而官方的控制也越来越松弛。1579年,何心隐被杀,表明这种追求自然自由的思想在强调社会秩序的社会中初次受挫,而1602年,李贽的自杀似乎是这一狂飙时代结束的象征性标志。‎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威腾贝格大学神学教授、威腾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他顿觉彻悟,认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罗马教廷的一整套制度和神学理论已经背离了基督教教义。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心学崛起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异同。‎ ‎30、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和思想领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鸿,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柞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三 1917年蔡元培演讲宗教信仰,演说词发表于《中华新报》,其中提出科学无法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只能靠哲学解决。当时在日留学的许崇清发文反驳:“方今自然科学界关于时空(即宇与宙)之研究,则有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之‘相对性原理’”,然后他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就此成为中国介绍狭义相对论第一人。1920年蔡元培对爱因斯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 ‎ ‎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情况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人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城市由大商人家庭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即使这些赞助人中包括诸如米兰的史佛拉这样的公爵家族,以及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庇护二世、朱利斯二世和利奥十世等。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关于文艺复兴原因分析的看法。‎ ‎32、(12分)‎ 材料一 辽太宗时,随着辽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展,不同民族之间在生产方式、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为其统治带来日益严重的困难。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高度发展的中原农耕文明,而又无法改变先进的农耕经济,于是“因俗而治”,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执掌辽王朝最高军政大权。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太宗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6分)‎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辽能够走向强盛的原因。(6分)‎ ‎1-5:CABAB 6-1O:DCBAC 11-15CACCC 16-20.BABBB 21-25.DCCCB 26-28 CCD ‎29.(1)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官方控制的松弛。‎ ‎(2)相同:都关注人的主体意识;都注重思想原典。‎ 不同: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社会责任;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强调思想自由。‎ ‎30、(1)表现: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2分)‎ 影响: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2分)‎ ‎(2)特点: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启蒙思想的宣传.(2分)‎ 影响: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4分)‎ 31. ‎(10分)评分说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材料,正确分析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如商业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大商人家庭赞助、文化趣味的影响、黑死病的发生、古典文化的发掘等,体现了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多角度观察。‎ ‎32、(12分)(1)原因:疆域扩大,需要加强统治;不同民族在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方面存在差异;契丹人难以适应中原农耕文明,又无法改变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6分)‎ ‎(2)原因:重用人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相应的改革;保护发展农耕经济;接受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在推动契丹社会封建化的同时兼顾了契丹贵族的利益。(6分,任答3点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