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检测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5月线上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但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早期文明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 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有限 C. 海洋文明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 D. 民主制度只可能孕育于海洋文明 ‎【答案】A ‎【解析】‎ 材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体现的是早期文明的统一性;材料“但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体现的多样性,故A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2.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 文明开化的程度 C. 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 经济形态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不同扩展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即受经济形态的影响,故D项正确;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文明开化的程度和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均隶属于经济形态,排除A、B和C。故选D。‎ ‎3.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基本自给自足 C. 严格禁止竞争 D. 自耕农为主体 ‎【答案】B ‎【解析】‎ 结合材料“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故B正确;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竞争,故C错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与材料“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不符,故D错误。‎ ‎4.“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方面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泛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也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A.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 B.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来看,阿拉伯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在此获得了广泛交流。故答案为B项。A项阿拉伯数字由印度人发明的,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5.一位考古学家说道:“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个事物或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美洲古文明是 A.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具有浓郁宗教色彩 D. 富有文明的多元性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没有一个事物或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的信息,这表明美洲古文明由于地理因素,与外界交流少,各自独立相对隔绝,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美洲古文明缺乏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宗教的相关信息,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古代美洲文明的多元性,故D项错误。故选B。‎ ‎6.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B.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没有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 ‎7.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有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 B. 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 C. 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D. 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可以看出,官方支持是麦哲伦船队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排除D项。‎ ‎8.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表格推知 A. 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 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 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750年,美洲还没有成立国家,故可排除A;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非洲的人品贩运到美洲,这无法解释材料中所显示欧洲人口增涨和美洲人口下降的问题,故可排除B;材料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人口增涨和美洲、非洲人口下降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加紧了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丰富的物质,所以欧洲的人口出现了增涨的情况,而由于对非洲、美洲的掠夺,所在导致这两个洲人口下降,故选C;D的说法无法解释非洲、美洲这两个洲人口下降的问题,故可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解读历史事物的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所反映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逐个分析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9.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求黄金,但……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 B. 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 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 使西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D两项在引文中没有体现,可直接排除。从引文的连接词“虽然”可知,引文并非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意义,排除C项。故答案选A。‎ ‎10.如图所示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A. 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B. 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C. 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D. 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答案】A ‎【解析】《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运动员优美的姿态和健美的肌体。《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女神的美丽、高雅与庄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以“神秘的微笑”显示艺术之美。以上三幅作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表达了人性之美,故选A。‎ ‎1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 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 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D. 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自由落地运动规律。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开始思考,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选择C.‎ ‎1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作为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指的是从此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那里,B选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议会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非剥夺王权,A选项错误;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受议会限制,两者在国家权力中并非互相制衡,不是“平衡”关系,C选项错误;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英国君主立宪制则是通过《权利法案》及之后英国议会先后制定的一些法律,逐渐建立起来的,D选项错误。‎ ‎13.《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 D. 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在这一制度下,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同时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题干材料正反映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是英国代议制特点,A和D项错误;民主共和制不符合材料中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信息,故B项错误。‎ ‎14.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 不适合实行共和制度 C. 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 D. 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强大,因而宪法没有明确宣布法国为共和政体,而是含蓄地承认,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法国不同政治派别斗争非常激烈,故答案为D项;这一现象与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B项中的“不适合”说法绝对,排除;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到高潮,思想动员充分,排除C项。‎ ‎15.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 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C. 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 D. 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可知,到1900年美国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德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展速度最快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故A项错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的国家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项错误;荷兰的尼德兰革命是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故D项错误。‎ ‎16. 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 B. 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和扩张实力 C. 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 D. 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材料中“世界体系”几个字。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这种 扩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对落后地区的征服,这种征服是野蛮的,但它是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征服,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发展和进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所以D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17.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比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18.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全球商品流通只是其形成条件而非根源,故A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D项正确。‎ ‎19.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末期开始拉美也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拉美独立运动期间,对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配合 B. 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C. 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 启蒙思想的动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拉美独立运动时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而法国大革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斗争环境,故B项符合题意,A项排除;C项属于内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虽是外部传入,最终也是通过内部宣传起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0.如图是来源于1885年某周报的一则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最可能是 A. 工业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B. 工业革命后,英国默许德俄在亚非疯狂争夺殖民地 C.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俄的挑战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答案】C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和俄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俄的挑战,故选C项。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A项;英国不会默许德国与俄国的行为,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后,排除D项。‎ ‎21.如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应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大国的衰落 B. 邪恶的终结 C. 分赃的场所 D. 战争的积怨 ‎【答案】D ‎【解析】德意志帝国的诞生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诞生的,巴黎和会德国任人处置也是由战争而引起的,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战争的积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两幅图均不涉及大国的衰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邪恶并未终结,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赃的场所只适合右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十月革命的目击者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不论人们对布尔什维克的观感如何,它的兴起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我们所理解的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C. 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D. 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故据材料“不论人们对布尔什维克的观感如何,它的兴起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及所学知识可知,我们所理解的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C项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标志是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A项排除;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运动就已经蓬勃开展了,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标志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故D项错误。故选C。‎ ‎23.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 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 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在斯大林模式下,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故A项错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前期,在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故选D。‎ ‎24.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A.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 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 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摧毁了”表述错误,故排除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其瓦解主要是构建体系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动,不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故C项错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排除。故选A。‎ ‎25.以下表格反映了一战与二战相关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误的是 名称 目的 性质 影响 三国同盟与 三国协约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 军事侵略集团 加速一战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 反法西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 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A. 名称 B. 目的 C. 性质 D. 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的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建立,其目的是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目的表述错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关于名称、性质、影响的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这体现了 A. 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B. 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 C. 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 D. 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来看,美苏对抗激烈;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双方又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所以在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双方尽管对抗激烈,但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答案为B项。二战结束时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已经造成柏林的分裂,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从最终结果上来看,也有妥协,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27.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o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 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C.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认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持续增长,这一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故C选项正确;这时期只是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完全施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故A选项错误;强权政治与题干无关,故B选项错误;在进入滞胀危机后,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加强,故D选项错误。‎ ‎28.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 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B.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分析选项,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由“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到二战后亚非众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可以看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这一变化,表明这次战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材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不是社会主义运动,A项排除;材料没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信息,且第三次科技革命起于二战之中,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帝国主义的相关信息,D项排除。故选B。‎ ‎30.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倡议和思想,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体现了 A.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B. 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 C. 中国同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 D. 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的决议,说明中国提出的相关理念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可,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表明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C项符合题意;A项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主导表述错误,排除;我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D项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为某校高一某班学生搜集的中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图片和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材料二 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阿兹特克: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祭神灵;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西欧:受长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意图通过实行封土制度,以及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保障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阿兹特克: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导致阿兹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为了解决湖岛上的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解析】(1)西欧:根据所学从图1中可看出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所学从图2中可看出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根据所学从图3中可看出阿兹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根据所学从图4中可看出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特点形成从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如:实行封土制度以及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达到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保障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阿兹特克:根据所学应从神灵说教及解决都城人口生存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即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口增多问题。‎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答案】(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限制: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2)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对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 ‎(3)特点:曲折反复。成因: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 ‎【解析】(1)依据材料一“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可知《权利法案》使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步得以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王权被进一步限制。‎ ‎(2)依据材料二“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结合所学从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对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3)特点,依据材料三“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可知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是曲折反复。成因,依据材料三“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结合所学从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强大,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分析。‎ ‎3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 ‎——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材料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处。‎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特征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格局观:单极加多极世界影响:寻求大国合作;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出发点;保持与欧洲的良好合作。‎ ‎(2)相同:都承认多极世界;都承认大国力量的重要性。‎ ‎(3)特征:“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影响: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利于抑制霸权,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格局观,材料一中他认为当今是“单极加多极世界”。 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概括即得。‎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两人认识的共同点,材料二中张毅君认为“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两人都承认多极世界;材料二中张毅君认为“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两人都承认多极世界。‎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三反映的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二小问影响,多极化趋势抑制了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