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6份试卷合集)江西省吉安永丰县高中联考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 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B.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 C.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D.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 25.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 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 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当时() A.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 B.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 C.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 D.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 26.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 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A.遵循私法至上 B.重视诉讼程序 C.注重诉讼诚信 D.崇尚科学理性 27.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 1787 年联邦宪法也通过 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2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对下面二图的认识正确 的是() A.两者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两者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抗争 D.两者都发生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9.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 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0.20 世纪 60 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 1974 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 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31.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 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32.下表为 1930 年代中期河南省部分城镇地价一览表(单位:元 / 亩) () 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的郑州 A.商业中心成为城市核心 B.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庞大 C.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开封 D.依然为典型的传统城市 33.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 家。”该现象()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34.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 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 明() 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35.在某一历史时期, 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 空想的未来、 遥远的东方、 缥缈的梦境等“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 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 C.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 D.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 题 ~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 ~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 1485- :1603 年),地方自治 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 1603-1688 年),经历两次内战 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 18 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 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 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 1835 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 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 1888 年,英国下院通 过了《地方政府法》 ,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 1894 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 ,规 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 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 :1907 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 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 议局。 1908 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洛议局章程》 、《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 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 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 1909 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 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12 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 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 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 、《天工 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 因。 (13 分) 42.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 45.(历史一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 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 230 人。至徽宗 时期,每次平均多达 680 余人。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 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 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 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 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的原因。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1970 年,拉美 21 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 ,宣布各签字国在 200 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 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 1973 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 《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 ,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同年, 在美苏等国推动 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会期长达 10 年。 1981 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 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 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 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到 1982 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 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7 分) 47.(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 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攻占桂林、象郡等,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十一年(公元前 196 年),刘邦遣陆贾 使南越。 陆贾至南越,见赵佗梳南越人的发式,箕倨而坐,便生气的说:足下是中国人,亲戚和祖坟都在真定。今足下反 天性,弃冠带,予以区区之越与汉抗衡,祸将临头。他继续说:秦失政,诸侯豪杰并起,汉王最先入关灭秦,项羽背 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最强。然汉王起巴蜀,率诸侯鞭笞天下,五年剪灭项羽,平定天下,此天助也。 足下非但未助汉王诛暴逆,反而自立为王。汉朝将相对此很生气,欲移兵诛足下。天子怜悯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欲令 百姓休息,故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非但不去郊迎,北面称臣,反而欲以新造未集之越,称强于此。如汉闻之, 掘足下先人之冢,夷灭宗族,遣一偏将,率十万之众临越,越人杀足下降汉,易如反掌。 赵佗听后,承认由于久居蛮夷之中,有失礼仪。后留陆贾数月,相谈甚欢。陆贾拜赵佗为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至此汉与越从对立变为一家。刘邦赞赏陆贾出使成功,拜其为太中大夫。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贾出使南越的背景。 ( 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贾此次出使获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11 分) 历史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24.【解析】据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可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但也 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C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册命仪式,没有体现血缘关 系, A 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 B 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的册命仪式,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最高执政者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25.【解析】宋朝进行宫廷雅乐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但复原古乐的改革均收效甚微,因此理 学家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雅乐纳入理学范畴,对音乐进行理学化的解释,故选 B。材料中关于雅乐改革的主 张没有体现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差异, 不能表明理学和心学的竞争加剧, 故排除 A 项。 雅乐新的思想资源—理学思想 主张直接回归儒家原典,是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因而其传统思想资源并未被摒弃,故排除 C项。不论朝廷的雅乐 改革,还是理学家关于雅乐的主张,其目的都在于发挥雅乐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故排除 D项。 【答案】 B 26.【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中“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说明罗 马法比较注重诚信的诉讼作用,故 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注重诚信的理念,不是遵循私法至上,故 A项错 误;诉讼程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科学理性不符合材料中诚信的理念,故 D项错误。 【答案】 C 27.【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的地方州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这是由于英国人在北美进行殖 民的时候, 殖民地的权利是自由形成的, 所以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对联邦政府的约束和对 地方各州权力的重视, 实际上是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让人们认识到对权力的制约和民主的重要性, 故 B 正确; 美国 1787 年宪法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故 A 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南北各州分歧是否 严重,故 C排除;材料所体现的与人民利益无关,故 D排除。 【答案】 B 28.【解析】公车上书是 1895 年康有为等一千三百多名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万言书”,要求 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维新,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民 对列强侵略的抗争,故 C正确;公车上书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A 错误;公车上书拉 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深远,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排除 B; 公车上书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错误。 【答案】 C 29.【解析】根据材料“ 1954 年 10 月”“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 们也欢迎。 ”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周恩来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结合 所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 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 B 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 题干无关,故 A项排除。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故 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 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故 D项错误。 【答案】 B 30.【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显示出第三世界国家强劲的生命力及联合国大会中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参与, 这都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民主化进程,故 D 项正确; 1991 年 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故 A 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并未发生质变,发达国家仍然主 导国际事务,故 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 C项错误。 【答案】 D 3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 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 收取地租作为收益。 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契约纳租方 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为他们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故 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加剧,不利于自耕农的发展,故 A 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租佃制,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与否无关,故 B 选项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 定, 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但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故无法减轻农民经 济负担,故 C选项错误。 【答案】 D 32.【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并分析数据可知,商业中心地区的地价高于其他用地,表明商业中心在城市发展 中的特殊地位。故答案为 A 项。 BC项,由地价对比可知,作为县城的郑州,其经济发展情况高于一般县城,但城 市人口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省会开封,排除; D项,郑州的经济发展较好,说明其地理交通条件优越,且向近 代经济转型,排除。 【答案】 A 33.【解析】结合材料“明日无酒找政府”“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时间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 反映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使人们重视享乐, 缺少奋斗的动力, 故 C正确; 材料未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 费心理,故 A 错误;混合经济是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形态,与材料不符,故 B 错误;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与材料 不符,故 D错误。 【答案】 C 34.【解析】由材料“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可 知,嘉庆、道光皇帝都认为小说影响了民风,导致社会上违法乱纪现象增多,说明小说在社会影响力增加,故 B 正确;理学一直是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故 A 错误;材料只体现小说影响民风,并未体现社会混乱,故 C错误;材料 表达的是清代查禁小说的原因是影响民风,未体现文化专制阻碍小说发展,故 D错误。 【答案】 B 35.【解析】材料中的“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 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答案为 A 项。 B 项是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的背景,排除; 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危机,排除 D项。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25 分) 【解析】 (1)特点:此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考生需要以句子为单位对材料进行概括,才能得到事物的特点,如依 据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可知,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 民成为自治主体; 1894 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 ,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 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等信息概括即可。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 第一小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 了近代化进程;为其他国家的地方自治提供借鉴。 (2)相同之处:对比材料一、二可知,相同点是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 色彩;中央政府的控制性很强;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原因:结合清朝和近代英国的经济、政治、思想史实解答即可。 【答案】 (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 影响: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为其他国 家的地方自治提供借鉴。 (2)相同: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彩;中央政府的控制性很强;都推 进了近代化进程。 原因:中国:小农经济为基础;清政府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民众缺乏民主 意识。 英国:资本主义为基础;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民众自治意识强烈。 42.(12 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 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 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 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 【答案】 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 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 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 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45.(15 分) 【解析】 (1)由材料“宋代重文治”可以得出宋代重文轻武;由材料“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可以得 出官员缺乏,所以扩大录取名额;由材料“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可以得出参加科举人数众多,也是 扩大录取名额的原因之一;由材料“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可以得出政府照顾落地考生。 (2)由材料“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 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 额,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增加了士人对政府的认同感;同时读书人的增加也增加了社会对书籍的需求,推动了印刷 术的改进和印刷业的繁荣;读书人和书籍的增加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答案】 (1)巩固统治,重文轻武;统治者降低要求;社会官员缺乏;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人民热情高;落第录取照顾 等政策调整。 (2)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技术的改进与印刷业的繁荣;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增强了士人对 宋朝政府的认同等。 46.(15 分) 【解析】 (1)注意从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世界整体形势、世界国家发展与美苏的关系、沿海国家自身权益要求、世界多 极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等角度回答原因。 (2)主要从美国反对公约的真实目的及其对世界局势破坏、对世界主题发展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评。 【答案】 (1)原因:美苏的全球争夺和发达国家的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第三世界崛起,反对霸权主义;沿海国家维护海洋 权益;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趋势的加强。 (2)简评: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发达国家控制海洋资源的企图;反映了美国对联合国权威的挑战;不利于海 洋秩序的和谐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7.(15 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中“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攻占桂林、象郡等,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十一年(公元前 196 年),刘邦遣陆贾使南越”可以得出背景是赵佗趁中原战乱称王。 (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陆贾”出使南越的言论“足下是中国人,亲戚和祖坟都在真定。今足下反 天性,弃冠带,予以区区之越与汉抗衡,祸将临头”得出:陆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依据材料中“如汉闻之,掘足下 先人之冢,夷灭宗族,遣一偏将,率十万之众临越,越人杀足下降汉,易如反掌”得出:汉朝的强大;结合所学知识 可得出:人心所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材料中“至此汉与越从对立变为一家”得出: 使南越归附了汉朝,有利于维护汉朝的统一;缓和了民族矛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与越从对立变为一家”将有 利于南越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答案】 (1)背景:赵佗趁中原战乱称王,汉朝刚刚建立。 (2)原因:陆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人心所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势;汉朝的强大。 意义:有利于南越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使南越归附了汉朝,有利于维护汉朝的统一;缓和了民族矛盾。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 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 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 反映出当时 (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 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5、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 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 )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6、1895 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 发表《劝学 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 )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7“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共有 100 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 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 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 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 8、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9、2015 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因为她于 1972 年发现了青蒿素。 像屠呦呦一样抵御干扰、 潜心钻研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 B.“银河 - Ⅰ号”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10、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 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11、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2、“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 思想 (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13、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诠释自己的学 说提供了空前的历史舞台,促成了 (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学技术的发展 1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 ) A.法治 B.专制统治 C.德治 D.无为而治 1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 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 ) A.达·芬奇 B.但丁 C.马丁·路德 D.莎士比亚 16、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西汉董仲舒倡导孝道的的思想是 ( ) 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 C.天人合一 D.天人感应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 统”。这种做法说明了 ( ) 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 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 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18、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山——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 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 ) A.理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19、以下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属于顾炎武思想的是 (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凡为帝王皆贼也” 20、“在这种制度之下, ( 古代雅典 ) 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 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雅典 ( ) A.陪审法庭制度 B.财产等级制度 C.职务津贴制度 D.轮番而治 制度 21、“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 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 ) A.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B.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 C.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 22、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因果关系合理的选项 是 ( ) A.位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耕地稀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少 B.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港湾众多——经济作物发达, 海外贸易便利 C.拥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商品经济发达,海外殖民频繁 D.独立自治始终保持小国寡民的状态——所有城邦建立了完备的民主制 23、张雄认为“瓦特毕竟还是瓦特,他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 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瓦特在人类动力史上的贡献是 ( ) A.研制水力织布机 B.改良蒸汽机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发明蒸汽机 24、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 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5、十四世纪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复兴 B.地主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6、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 ( ) A.自由 B.平等 C.理性 D.人性 27、孙中山于 1924 年曾这样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 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践行新三民主义 28、20 世纪 60年代中国取得了一项重大科技成就,有外国学者评论说:此项成就结束了某些大国老是 拿着大棒对中国进行讹诈的历史。这一项科技成就就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 1 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29、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 ( ) A.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做了思想准备 B.“摸着石头过河”,寻找改革出路 C.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改革开放 D.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舆论准备 30、1842 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 《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 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 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 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 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 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 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末清初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32.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 分) 33. 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 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6 分) 34. 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 分) 35. 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4 分) 32、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 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 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A. 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分) B. 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什么? (2 分) C. 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观点。 (1 分) D. 以上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3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 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 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 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 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 ——陈独秀 请回答: 33. 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指出其相应的实践活动。 (4 分) 34. 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4 分) 35.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6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的特点。 (2 分) 高三年级 历史 A. C 学生用书 P211 B. A 学生用书 P218 C. D学生用书 P224 D. D 学生用书 P375 E. D学生用书 P379 F. B 学生用书 P381 G. A学生用书 P381 H. C学生用书 P257 I. C学生用书 P391 J. D学生用书 P393 K. A教材 P4 L. B 教材 P6 M. A 教材 P4 N. C教材 P6 O. C教材 P26 P. B 教材 P8 Q. B教材 P8 R. B教材 P12 S. C教材 P16 T. D教材 P22 U. A教材 P22 V. B教材 P22 W. B 教材 62 X. D教材 P22 Y. C教材 P26 Z. C教材 P26 AA. D教材 P78 BB. A 教材 P92 CC. A 教材 P86 DD. C教材 P68 31、(1) 思想:“仁”、“礼”。 (2 分) (2)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分) 影响: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 或独尊地位 ) 。(2 分) 措施:设立太学。 (2 分) (3)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 分) 认识论:格物致知。 (2 分) (4) 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2 分) 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 分) 32、(1) 思想:人文主义。 (2 分) (2) 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 (2 分) (3) 观点:天赋自由或天赋人权。 (1 分) (4) 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1 分) 宗教改革运动; (1 分) 启蒙运动。 (1 分) 33、(1) 主张:“中体西用”。 (2 分) 实践活动:洋务运动。 (2 分) (2) 反对君主专制政体;实行变法以图富强;制定宪法,召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 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3)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4) 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 (2 分,任答一点即可 )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 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 B .“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C .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D .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 25.图 8 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 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 A.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 B.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 C .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 D .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 26.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 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 .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 .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27.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人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 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 B .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 C .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28.1861 年设立的总理衙门“一切仿照军机处办理”,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 谙”,而且“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部分取代了六部的职权,成 为了一个总揽洋务、外交的中枢机构。这反映了总理衙门 A.改变了清政府传统官制 B .是具有近代管理职能的机构 C .取代军机处的外交职能 D .适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 29.1920 年后,中国的棉花进口量猛增,开始由出超转为人超。 1931 年棉花进口量高达 465 万担,人超值达 1.52 亿关两。从 1 922 年开始,粮食贸易由出超转为人超, 1923—1927 年间粮食人超量年均 3842 万担。这一变化反 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B .一战后列强加紧了资本输出 C .中国的外贸由出超转为入超 D .中国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30.皖南事变后,美国宣布对国共“内争”表示关怀。作为某种惩戒,美国政府还暂停了计划中的对华贷款的实施。 1941 年 2 月,美国总统特使居里来华会见周恩来时表示,美国的政策是赞成中国统一,不主张扩大内战,并希望 国民政府实行改革。这说明 A.美国力图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中国抗战利于美军太平洋战场作战 C .国共合作符合当时美国国家利益 D .美国对国共两党采取平等对待政策 31.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 金门。据此可知 A.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中国和平统一 B .中美达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 C .中国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D .美国外交政策决定两岸关系走向 32.《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于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祭神,以代本人”;“烧毁房屋或堆放 在房屋附近的谷物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 则从轻处罚。”这规定 A.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B .体现加害与过失责任并存原则 C .消除了氏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D .维护了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3.某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改革最早的国家。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 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该学者旨在说明 A.启蒙运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社会实践与革命理论相辅相成 C .启蒙思想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英国革命丰富和发展了启蒙思想 34.20 世纪 60 年代,经互会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要求其它成员国的经济计划 必须同苏联的计划“相协调”, 并先后建立了近 30 个超国家的“国际合作组织”和一些双边及多边合营的“联合 公司”。这表明经互会 A.为了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B .推动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国际化 35. 表 1 成立时间 名称 1960 年 非洲国家咖啡组织 1 965 年 拉丁美洲国家石油互助协会 1968 年 铜矿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 表 1 中所列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 A.国际垄断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B .区域集团化建设的成就显著 C .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 D .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北宋哲宗颁布诏令,在淮东路设官房,居养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宋徽 宗时,赐名为“居养院”,并推广到全国各州府。居养人的口粮、日用钱、冬季柴炭钱 - 政府也都有具体规定。据 统计,当时全国每年所需费用约五百万贯左右,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大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 5%。南宋时期,各州 府基本上都设立一处的居养院。居养院大多依靠地方官府拨款、绅商捐款筹备基金。收养设施的兴废与地方官的 热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对穷民收养设施具有热情的官员离任的时候,其财源则迅速地被侵占或掠夺。 ——摘编自《宋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英国教区济贫多实行给予居家的穷人以院外救济的形式。 1601 年,英国通过《济贫法》, 确立了各教区依法负责照顾教区内的穷人,并设立济贫院,其资金于地方的济贫税。 1802—1803 年, 14611 个教 区有 3765 个济贫院, 每个济贫院平均有 22 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从 1802—1803 年的年均 530 万镑增加到 1817—1818 年的年均 930 万镑。 19 世纪 70 年代,当局对济贫院制度进行改革,把院内贫民划分为值得救济者和 不值得救济者,对于不值得救济的贫民实行强制劳动制度。同时,改善济贫院的环境,增加济贫院的设施,改善 济贫院的伙食等。院内救济的贫民由 1870 年的 15 万人增加到 1912 年 28 万人。 20 世纪,济贫院在许多地区成为 当地最大和最重要的建筑,最大的济贫院为 1000 多人提供食宿。 ——摘编自郭家宏、唐艳《 l9 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居养院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济贫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表 2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97 年 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 年 印刷《外交报》 (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 年 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 《近世陆军》等 1903 年 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 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 ,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 年 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 ,至 1921 年印刷 20 次 1906 年 出版严复译《法意》 (孟德斯鸠著) 1907 年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 年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 ,被称为“教科书之巨擘” :出版《新字 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 年 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 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表 2 中的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 45、46、 47 三道历史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世界后列。 13 亿人口中近 8 亿在农村,基本上 还是用手工工具生产;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1980 年,中共中央文 件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可缺少的补充”。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十五”计划末期,私营企业法人单位 498 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 重已达 68.3%,私营经济占整个 GDP比重超过 60%。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支撑着地方财政收入, 个体、私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占新增就业人员的 2/3 以上。 ——摘编自傅桃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1979 年 12 月,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 1981 年,一些抵 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 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1985 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 1988 年 4 月,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 5 月 15 日,苏 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 9 个月内完成。从阿富汗撤 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 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本来各个势力集团长期冲突不止,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后就加深了这种 仇恨。“ 9·11”事件后,阿富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摘编自陈少晶《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 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自光绪初年始,郑观应( 1842—1922 年)投资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局等企业。 1894 年,他在《盛世危 言》中宣称:“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通其血脉也”,“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攘外,亟自强,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因此,他提倡“应兴铁路、 轮舟、开矿、种植、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同时他指出,仅学习西方技术而不进行政治改革 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必将失败,必须在中国立即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 近代文化的冲突问题时,他仍强调“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晚年的郑观应拥护“立宪”,反对革命。 ——摘编自吴慧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背景。(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 9 分)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D B A C A B D D C 41.( 25 分) (1)特点:政府设立专门救济机构(政府主导救济);从试点推广到全国各地;有明确的制度规定;生活保障比较全 面;资金由国家和民间筹备;居养条件具有不稳定性。(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贫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儒学“仁爱”思想的践行和推广;对后世社会救济制度产 生深远影响。(答 2 点得 4 分)但居养院制度缺乏持续稳定性,不能达到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2 分) (2)趋势:由院外救济为主到院内救济为主;救济对象的条件趋向严格;济贫院的规模扩大,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救 济人数增多,政府投入资金加大;济贫制度不断改革完善。(每点 2 分,答 4 点得 8 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社会财富的剧增,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 分)资产阶级民生政治(代议制) 的不断完善;( 2 分)教会的推动;工人运动的推动。(任答其中 1 点即可 1 分) 42.评分说明: 观点 3 分(只写观点,没有论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和所学知识的观点,不给分),论述 6 分(必须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没有观点,只有论述,不给分); 结论 3 分(围绕观点、论述进行总结提升,才可得 3 分;照抄观点,只给 1 分。) 答案示例: 示例一: 观点:商务印书馆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3 分) 阐述: 20 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兴办新式学堂,商务印书馆编印“最新教科书”,推 动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的进程,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2 分)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编印《共和国教科书》。 1919 年,商务印 书馆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在教科书白话文改革中起到了率先作用。( 2 分) 此外,商务印书馆还编撰、出版《新字典》《辞源》等辞典,成为学生和广大读者学习研究的工具 书,也适应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 分)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潮流,编辑出版教科书和工具书,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近 代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 3 分) 示例二: 观点: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3 分) 闸述: 19 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提倡西学,各种新思想逐渐传播开来。商务印书馆作为近 代中国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 适应了时代的潮流。 (2 分)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 相继印刷、出版了《外交报》、《天演论》、《法意》、《共和国教科书》、《世界共和国政要》等大量 报刊、译著和教科书,( 2 分)逐渐成为近代传播西学、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平台,制造舆论,不 断开启民智,唤醒了民众觉悟,推动了社会进步。( 2 分)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通过印刷出版报刊译著和教科书,传播近代进步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成 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3 分) 示例三: 观点:善于抓住机遇是商务印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分) 阐述: 19 世纪末,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商务印书馆创办。 (2 分)20 世纪初, 清政府实行 “新政” , 进行教育改革,新式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商务印书馆抓住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编印《最新教科书》。随着学 制的变革,商务印书馆所出版之教科书亦相应进行修订,以满足各学堂之需要。 (2 分)1912 年中华民国 成立, 商务印书馆出版 《共和国教科书》 ,以适应共和国的需求。 (2 分)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 “民 主与科学”,提倡自话文,商务印书馆发行《科学》杂志,出版《新体国语教科书》。( 2 分)同时,商 务印书馆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 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 适时调整业务、 扩大经营规模。 (2 分)( 5 点答 3 点即可) 综上所述, 在中国近代大变动时代, 商务印书馆努力适应新潮流, 善于抓住机遇, 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3 分) 示例四:商务印书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示例五:商务印书馆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 示例六:重视技术创新是商务印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45.( 15 分) (1)中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践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邓 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2 分)提供大量的税金,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 分)吸纳大量人员就业, 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2 分)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分)满足 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任答其中 1 点即可, 1 分) 46.( 15 分) (1)原因: 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阿富汗人民顽强抵抗; 战争给苏联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影响:苏联的霸权主义受到打击;苏联加快战略收缩,放松对东欧的控制;阿富汗重新赢得国家独立;阿富汗陷 入长期混乱;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之一。(每点 2 分,回答 5 点得 9 分) 47.( 15 分)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西学东渐;郑观应的个人经历。(每点 2 分, 任答 3 点得 6 分) (2)否定中国长期以来重农轻商的传统经济思想; 发展工商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其思想主张具有时代和阶级 的局限性(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1 点 2 分,回答 2 点得 3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历史) 24.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其它青铜铭 文也载有周王在封鲁、封卫、封唐时,同时赐给“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这一做法 A .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 B .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 C .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 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 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 .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 .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 .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 .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26.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 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7.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孔子,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 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28.1871 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 10 年前增加了 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 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较多 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D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 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30.1938 年 11 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声称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 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 12 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 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A .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 .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C .日本灭亡中国的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 D .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31.1952 年,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 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 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这说明当时中国在外交上 A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B .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C .努力推动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 .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2.在古典时代,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而不是 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A .直接民主的制度 B .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 C .高度的文化认同 D .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33.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武器。这反 映出罗马法的一项重要特征是 A .维护罗马帝国的国家利益 B .强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 C .倡导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D .以人权名义否定宗教信仰 34.18 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 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的衰退 C .对外贸易的发展 D .税收政策的调整 35.1871 年有个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 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 .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 .俾斯麦“铁血政策”不利于真正实现统一 C .联邦制体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D .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 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 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 1920 年春北大即准予 9 名女 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1922 年 10 月,他就曾抗 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 2004 年第 8 期)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 1897 年,科 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 1914 年,西部 12 个 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 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 共和党在 1916 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 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 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 1919 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 1920 年 8 月,第 19 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年第 3 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 20 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 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1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浙江义乌人通过“鸡毛换糖”起家,发展小商品经济进而创 业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故事梗概如下: 陈家村乡民在雪地中捡起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孤儿,取名为鸡毛(后改名陈江河)。从小耳濡目染大人们鸡毛换糖, 他学会了怎么快速对货物进行估价交换,获得最大利益。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投机倒把”而被抓,鸡 毛火烧仓库救下乡亲,却被迫离乡避难,走南闯北跑遍大半个中国。陈江河先后倒卖过小商品、承包过袜厂、卖过五 金和百货,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诚信危机、赢得了市场信任,做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商品,将传统零售业做到极致 时又做互联电商,加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洪流中将生意铺向世界。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改革开放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 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45.[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 1978 年 10 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 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 joint venture ”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 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 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 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 “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 1979 年 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0 年 4 月,国家外国投 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9 分) 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C B D A B C D C B A D 41. ( 1)思想:①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②男女同校; ③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6 分,每点 2 分) 评价:①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 ②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 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 (3 分) 原因: 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 权; ②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 禁锢; 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 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 12 分) 42. 示例 ( 1)情节:村民出去鸡毛换糖讨生计,被当作“投机倒把”而被抓。( 2 分) ( 2)历史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家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 2 分) ( 3)概述和评价: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但受计划经济体制 的束缚,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国家对个体商贩管理仍很严厉,许多倒卖小商品的人被以破坏社会 主义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罪而被抓,个体商贩只好进行地下商品交易。( 4 分)改革不仅是经济体 制的转型,也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更新;个体商贩被作为不法分子处理,严重打击了个体工商业的发 展,不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也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性。( 4 分) 45. ( 1)原因:①“文革”结束不久,仍受“左”的思想禁锢; ②长期封闭,缺乏信任,对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 6 分) ( 2)作用:①引进了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②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 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④带来观念改变,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9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24.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 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 明( )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5.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 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 ) 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 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 26.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 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 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27.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 ( 均指稻察各部事务 ) 外,还具有侍从、规 谏、封驳 ( 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 ) 等职能。据此可知 ( ) A.内阁学士形同虚设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D.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8. 1876 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 ) 对答 1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 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 2 森:中国不收其 (朝鲜 ) 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 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 ( 朝鲜 ) 经理。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29.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 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 ) 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30.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旧的国际秩序崩解的过程中, 中国抓住了机会,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这说明二战时中国 ( ) A.外交的主动性前所未有 B.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 C.国际地位得以空前提高 D.外交由反应式转变为主动式 31.下表反映了 1991—1993 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企业数量 ( 个) 合同金额 ( 亿美元 ) 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 1991 1735 13.90 9.52 1992 6430 55.43 21.78 1993 10945 99.03 65.60 A.《告台湾 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32.成型于公元前 8 世纪的希腊神话中,神与人同形同在,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懂得人的喜怒哀乐,参与 人的活动,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这反映了当时希腊 ( ) A.民主思想盛行 B.孕育人文主义精神 C.宗教信仰淡薄 D.盛行理性主义思想 33.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相较“蓝底白字”的中国车牌照,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 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 )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规范的秩序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34. 19 世纪 30 年代,巴尔扎克发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明白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对欧也妮 的求婚是为他的财产而来,但加以利用。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让女儿签署文件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该作 品 (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批判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35.从 1979 年 10 月到 1988 年底,英国共有 27 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 200 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这表明英国政府 ( ) A.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 B.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C.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 D.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 二、材料阅读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 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 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 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 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 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 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 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 1905 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 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 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增 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12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8 分)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5 分 )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 材料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 入门读物”。《帝国的年代: 1875—1914》是它的第三部,其中的第一章概述如下: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 1875 年至 1914 年这一帝国时代。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 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 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 量。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 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上述内容中提取一个叙述,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 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叙述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45. (15 分)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以后, 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 文帝 即位当天立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参议 国之大事⋯⋯无其人则阙”,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掌 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 五省之外,设御史台掌监察;都水台掌水利。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内外百官和军民 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内外官员的控制和纠察。⋯⋯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 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进行废除。 开皇三年,文帝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同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 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 相应也就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同时还并省诸郡。官吏任用方面,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 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 ( 汇报工作 )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秀才等科,有的虽是沿袭前代故 事发展而来,但至此已发生质变。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 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7 分 )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官制改革的意义。 (8 分) 46. [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格林纳达西濒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地处海上交通要道。 1979 年,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亲西方的 盖里政权被推翻。随后,苏联和古巴向新政权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总统里根多次声称,美国准备教 训格林纳达。格林纳达总理毕晓普试图改善对美关系,但遭到国内反对。 1983 年,军方发动政变,将毕晓普秘密 处决。美国以应对加勒比诸国的“紧急要求”和“保护美侨”为借口,联合几个加勒比国家,入侵格林纳达。这 引起加勒比共同体一些成员国如圭亚那、伯利兹、巴哈马联邦的抨击和谴责,美国西烽。 ——摘编自晓岚《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前后》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原因。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影响。 (7 分 )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杜润生, 1936 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 1953 年,杜润生在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时,就 提出要给农民经济活动的自由,就是商品交换、借贷、雇工和租佃关系的“四大自由”。后来又在邓子恢的领导 下,提出从农民小生产的特点出发,稳步推进的农村改革意见。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多主张并没有得到实 施。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路线斗争惯性犹在,姓私还是姓公吵得不可开交,从小岗村开始的包产到户搞不好就 会夭折。面对这种情况,在中央领导下,杜润生试探性提出,贫困地区要调太多粮食救济,国家耗费太大,不如 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在他主持起草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 即中共中央 1980 年 75 号文件 ) 中,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可以包产到组,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 到户”。这就是著名的“可以⋯⋯可以⋯⋯也可以”,从而让各界都能接受。同样,他提出的“交够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改革“鱼跃龙门”的一步。万里曾由衷感慨:“为什么同 样的道理,从我们口里说出来,和从杜润生同志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话让他一讲,不同意见的双方都能接受。” ——摘编自《杜润生为何赢得那么多人尊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润生主持起草中共中央 1980 年 75 号文件的原因。 (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润生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7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24.【答案】 C 25.【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实行精耕细作, 故选 A 项;中国传统农业实行小农家庭经营,这与材料“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无关,排除 B 项;农 业大国但不一定出现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的情况,排除 C项;人多地少的现实,也不一定 呈现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有些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多余的农业人口会进行劳动力的转移, 从事手工业、 商业等, 排除 D项。 26.【答案】 D 【解析】由“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 的诗作表现出对事物规律的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 创作领域,故选 D项;材料体现是理学对诗作的影响不属于政治,排除 A 项;据材料“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 说明是对事物规律的探究不是政治素养,排除 B 项;材料“北宋诗人宋庠”体现的是个人思想不是不同价值观念, 排除 C 项。 27.【答案】 B 【解析】“侍从、规谏、封驳 ( 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 ) ”可见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利 于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的随意性,故选 B 项;“内阁学士”与“六科给事中”没有直接取消关系,没有涉及到内 部学士地位的变化,排除 A 项;“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与皇帝直管六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项; “侍从、规谏、封驳 ( 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 ) 等职能”体现的是对兵权的制约,不体现加强,排除 D项。 28.【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清 政府肯定条约, 维护中朝的宗藩关系, 故选 C项; 甲午战争的诱因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排除 A项; 根据材料 “国 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日本运用国家实力挑战条约、公法,排除 B 项; D项用观念的对立掩盖了 日本侵略扩张的事实,排除 D项。 29.【答案】 A 【解析】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 民以巩固统治,这依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选 A 项;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与材料不符,排 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君权,排除 C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 思维,没有体现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排除 D项。 30.【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由一个 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可知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 C项; “前所未有” 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成为 ...... 缔造者”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逐步建立近代 外交,由被动外交逐步转变为主动外交,排除 D项。 31.【答案】 D 【解析】 92 年和 93 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与 91 年相比有大幅增长, 这主要因为 1992 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 D项;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于 1979 年,排除 A 项;两岸 隔绝状态开始打破于 1987 年,排除 B 项;“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排除 C项。 32.【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希腊的神拥有人类的形象和性格,凸显了神的“人性,” 这说明公元前 8 世纪古希腊雅典文化中已经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B 项;民主思想是正确的,但是 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A 项;古希腊宗教信仰浓厚,而不是宗教信仰淡薄,排除 C项;题干凸显的是人文主义, 不是理性主义,排除 D项。 33.【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结合所学,体现了 美国的联邦制原则,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故选 A项;牌照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交通秩序,排除 B项;在美国, 联邦制下,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只是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排除 C项;材料中牌照各具特色,但不能反映相互 制衡的一面,排除 D项。 34.【答案】 D 【解析】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属于现实主义作品,结合材料可知批判了当时资 本主义下人们对金钱的崇拜,故选 D项;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拜金风气对人的异化,不是政治腐败,排除 A 项;材料是批判资本主义下的拜金主义,不是专制体制的腐朽,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 C 项 35.【答案】 B 【解析】 1975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胀”,为了走出困境,英国 政府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故选 B项;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 进行干预和调节,发达国家经济“滞胀”后凯恩斯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而不能说彻底抛弃,如材料 中说对国有企业部分实行私有化,排除 A 项;材料是英国政府解决“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看不出平等的价值 理念,排除 C项;材料不涉及劳资冲突风险问题,排除 D项。 41.【答案】 (1) 特点: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秉 持“和平互利”的宗旨。 (6 分) 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推动“中 华文化圈”发展。 (6 分) (2) 原因: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 权。 (8 分) (3) 发展: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 (5 分) 【解析】 (1)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 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可得出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根据材料一“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 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 将大批商人、 学者等吸引进来, 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可得出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根据材料“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可 得出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根据材料“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 ‘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 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可得出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第二小问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 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文化圈”发展。 (2) 根据材料二“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可得出清政府 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 自开商埠的实施”可得出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根据材料“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 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可得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3) 根据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 一路’”可得出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根据材料三“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 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 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可得出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 42.【答案】答案示例: 叙述:“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 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述和评价: 19 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电为的广 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及垄断组织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出此进入“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 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其他参考示例: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帝国的时代》的第一章节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与 完成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科学艺术的革新,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 形成。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力量消长,资本 主义国家实力与殖民地呈现倒挂现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 任意提取一个方面内容进行叙述,结合史实进行概述及评价即可。 45. 【答案】 (1) 实行三省六部制;设立御史台等监察巡察机构;重新确立郡县二级制;裁减 冗员,创设科举 制。 (7 分) (2) 有利于精简机构,提过行政效率;有利于整顿吏治,抑制削弱门阀显贵势力;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 权;稳定政局,维护统一 (8 分) 【解析】 (1) 据材料“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得出实行三省六部制;据材料“设御 史台掌监察”得出设立御史台等监察巡察机构;据材料“改为州县两级制”“以郡统县”得出重新确立郡县二级 制;据材料“裁汰一批冗员”得出裁减冗员;据材料“始建进士科”得出创设科举制。 (2) 据材料“罢去郡一级”得出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据材料“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 得出有利于整顿吏治; 据材料 “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 得出抑制削弱门阀显贵势力; 据材料 “确 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 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据材料“结束魏晋南北朝长 期分裂割据以后,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结合所学得出稳定政局,维护统一。 46.【答案】 (1) 原因: 格林纳达战略地位重要; 冷战背景下, 格林纳达外交倒向苏联; 格林纳达发生政变、 政局不稳;美国得到加勒比部分国家的支持。 ( 每点 2 分,答 4 点得 8 分) (2) 影响: 美苏在加勒比地区保持了战略相对平衡: 侵犯了格林纳达的主权; 加剧了加勒比和中美洲的紧张 局势;促使加勒比共同体内部分化;激化了美国与西方盟国的矛盾。 ( 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7 分) 【解析】 (1) 根据材料“格林纳达西濒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地处海上交通要道”,格林纳达战略地位重 要;根据材料“ 1979 年,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亲西方的盖里政权被推翻。随后,苏联和古巴向新政权提供了大量 经济和军事援助”,格林纳达政变,倒向苏联一方;根据材料“ 1983 年,军方发动政变,将毕晓普秘密处决”, 格林纳达再次政变,政局动荡;根据材料“美国以应对加勒比诸国的‘紧急要求’和‘保护美侨’为借口,联合 几个加勒比国家”,美国乘机寻找借口并获得部分加勒比国家支持。 (2) 根据材料“联合几个加勒比国家,入侵格林纳达⋯⋯引起加勒比共同体一些成员国如圭亚那、伯利兹、 巴哈马联邦的抨击和谴责”,导致加勒比共同体的内部分化;根据材料“入侵格林纳达”,损害了格林纳达的国 家,并且加剧了加勒比地区局势的紧张;结合所学,在美苏冷战大背景下,美苏在加勒比地区保持了战略相对平 衡。 47.【答案】 (1)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包产到户存在夭折危险; 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杜润生有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 (8 分) (2) 优秀品质:尊重国情;勇于改革;灵活务实;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 (7 分) 【解析】 (1) 据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路线斗争惯性犹在,姓私还是姓公吵得不可开交,从小岗村开 始的包产到户搞不好就会夭折”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包产到户存在夭 折危险;据材料“早在 1953 年,杜润生在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时,就提出要给农民经济活动的自由, 就是商品交换、借贷、雇工和租佃关系的‘四大自由’。后来又在邓子恢的领导下,提出从农民小生产的特点出 发,稳步推进的农村改革意见”可得出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杜润生有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 (2) 据材料“杜润生试探性提出,贫困地区要调太多粮食救济,国家耗费太大,不如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 到户”可得出尊重国情,勇于改革;据材料“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可以包产到组,可以包产到 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可得出灵活务实,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品质。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历史 第 I 卷 24.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 ; 道家无为而无 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 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25.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6. 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 1106 年州试录取率为 3% ,1190 年 下降为 1.3%,到 13 世纪仅为 1%。这一现象说明 A. 考试人数逐年下降 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 C.精英教育不断强化 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27. 据学者研究,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 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 ( 单 位 : 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 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28. “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A. 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29.1937 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 14.71 亿元, 1939 年增至 25.78 亿元。政 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 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 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 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0.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 92.36%,高于经济 恢复时期年均 84.7%的水平;消 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 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 15.3% 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31. 市场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 : 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 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 A. 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32.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 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非所有人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 A. 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B.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 C.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 33. 有学者认为 , 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 崇拜的。两者 A.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 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34.《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 基础”。这一论断 A. 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35.2000 年 4 月,七十七国集团自 1964 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 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A. 区域绎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 经济全球化深人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C.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D.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第Ⅱ卷 ( 一)必考题 : 共 135 分。 41.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尚书 ?酒诰》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尔雅 . 释训》曰: “善父母为孝”,给予父母以 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 不敬,何以别乎 ?”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 于家庭中 ' 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 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 先秦的各个朝代设 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 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 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摘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现念的转变与思考》,《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2015.1 材料二 : “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 导地位的” ( 《欧洲家庭史》)。 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老年经济保障一般是通过家 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 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 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应由家庭负责赡养的思潮,甚至在 19 世纪的西方还相当普遍。 1804 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 ,1896 年公布的《德国 民法典》,都有子女赡养父母的条 文,成年子女在义务上和道德上,均有奉养双亲的责任。 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 不合理之处, 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 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 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 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 1928 年,上海市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 50 岁、 公务人员年满 60 岁退休时, 由雇主发给养老费, 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 1943 午, 国民政府公布了 《公务员退休法》 , 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 8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民国之前中西方养老方面的主要差异; 指出民国时期养老制度变化的背景, 并谈 谈你的认识。( 17 分) 42.(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英国女王, 1837 年登基, 1901 年去世,在位 60 余年。后人把她在位的时期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以下 是这一时期发生的部分大事: 公元 1840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公元 1840-1842 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阶段; 公元 1846 年英国议会废除谷物法,两年后废除航海条例; 公元 1851 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公元 1852 年 H.斯宾塞的论文《进化的假说》发表,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公元 1854 年伦敦霍乱大流行,后被 证明霍乱与水源卫生有关; 公元 1857 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形成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公元 1859 年英国 C. R.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 充分论证了生物进化论; 公元 1860 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北京,劫掠、焚毁圆明园; 公元 1862 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 公元 1868 年英国在伦敦最先设置交通信号灯; 公元 1872 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为近代海洋科学 的开端; 公元 1890 年英囯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公元 1901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 : 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 二)选考题 45.(15 分)【历史——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 世纪 90 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 1993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实行少数 毕业生由囯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 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 1994 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 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奖 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 1997 年 3 月,原国 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 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 1998 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 就业政策进一 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 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 制 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自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高校就业制度改 _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高校就业改革的意义。( 6 分) 46.(15 分)【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初肯尼迪上台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了对外 政策,提出“和平战略”计划。其基 本内容包括 : 寻求与苏联对话。既强调美苏之间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又认为对苏政策应坚持在对抗中寻求某些对话, 在某些双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有限的合作 ; 扩大同东欧国家的来往。 要有实施的具体计划, 对东欧实行渐进的和平演变, 特别强调经济技术援助和意识形态渗透;以援助开道,向第三世界扩张,实施和平队计划即向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以技 术人员、教师为主的和平队,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摘编自百度百科《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肯尼迪提出“和平战略”计划的原因 (8 分 )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肯尼迪“和平战略”计划作用的认识。( 7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耶律楚材( 1190 -1244) ,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出生名门,是辽朝皇室后裔。 他“三岁而孤”,在家中接 受教育, “母杨氏教之学”。 耶律楚材天资聪颖, 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 从小树立了 “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 的志向和抱负。耶律楚材崇尚儒学,为官后多次向统治者推荐儒士。他还建议修复孔庙,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召名 儒译经。后人这样评价他 : “观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算,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 , 术释而治儒,彼其所挟者,善有 道矣。 ”耶律楚材援引饱学的儒家之士入朝做官, 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元朝最高统治者一味倚重武人, 鄙视儒士的做法 / ‘振兴儒教, 进用士人, 以救 偏任武夫及色目种人之弊。 ”后元人评价这一功绩时说“国朝之用文臣, 盖自公发之。 ” 耶律楚材被誉为元代第一贤相。 ——摘编自梁慧《慧眼识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论耶律楚材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为实现其人才观而采取的措施。(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耶律楚材的人才观。( 9 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历史 24.C 25.B 26.C 27.A 28.C 29.B 30.B 31.D 32.C 33.B 34.A 35.D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考题: 41. (25 分) (1 )( 8 分)特点: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并重;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国家对养老的重视; 重视教化,形成尊老礼法;学者 ( 尤其是儒家 ) 著书立说奠定了养老观的文化基础。( 任答四点 8 分) (2) ( 17 分)差异 : ①西方 : 受个人主义文化传统影响,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和劳务服务为主;养老呈现多元化、 多渠道及保险立法予以保障。 (4 分) ②中国 : 受尊老敬老文化影响,注重道德义务;以家庭和宗族养老为主。 (4 分) 变化背景 : 西方文化的冲击;从晚清到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政策探索。 ( 任答三 点 6 分) 认识 : 民国时期养老观念和养老实践初步向近代化转变推动政府对养老制度实施一些立法保障; 但这种转变受制于 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 , 既未覆盖全国,也不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3 分) 42. (12 分)示例 : 论题 :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发展的全盛时期。 (2 分) 论述 : 经济 :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 政治 : 宪章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对外政策 : 英国积极推行殖民扩张, 使亚非拉国家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 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 客观 上给亚非拉国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世界近代化进程。 (8 分) 因此 ,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政府通过推进工业化 , 采取相关内外政策 , 使英国进入全盛时期。( 2 分) ( “示例” 只作评卷参考 , 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二)选考题 45. (15 分) (1) (9 分)背景: 90 年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高校就业制度存在弊端,不能适应社会需 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市场发生的变化等(每点 2 分,共 6 分) 内容:废除国家分配的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3 分) (2) (6 分)意义: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才素质;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 (任三点 6 分) 46. (15 分) (1) (8 分)原因:美苏冷战形势加剧;美苏纷纷加强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20 世纪 60 年代初, 苏联势力逐渐上升;赫鲁晓夫调整对外政策,主张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对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出 现裂痕。 (8 分,答出 4 点即可。 ) (2) ( 7 分)认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世界局势;加剧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与渗透;客观上推动了第三世界国 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东欧剧变埋下了隐患。 (7 分,任意 3 点即可 ) 47. (15 分)( 1)( 6 分)措施:推荐儒士入朝做官;振兴儒家,进用士人;建议修复孔庙、整理经典。(满分 6 分,每点 2 分) (2)( 9 分)评价:耶律楚材的人才观强调“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 2 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元朝倚 重武人的弊端;扩大了统治基础,客观上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 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延续发展。(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得 5 分) 但主观上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 治和利益,带有明显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