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开学测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高一历史 一、 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1.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据考古资料统计,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前443年),雅典共有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A.成为一些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B.体现了雅典法律具有“法不阿贵”的精神 C.成为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D.保证了多数公民掌权之下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2.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②“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③“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 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④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3.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4.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5.以下对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已经处在垄断时期 B.已经具备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6.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7.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8.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教育近代化起步 B. 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 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 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9.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10.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格丽特·贝亚德·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客厅政治’。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 12.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这说明当时秦国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C.畜牧业得到了发展 D.农业生产最为发达 15.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由此可见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16.“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 17.《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18.下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 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A.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 B.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 C.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 D.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 19.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21.《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2.下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国人的经济安全 B.加强海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倭寇,保护边疆 2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方面的小论文。他们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 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25.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界,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这一时期西欧就像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 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 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27.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雇佣—“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8.下表列出了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荷兰、英国商船运载能力的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单位:吨) 年份 国家 1570 1670 1780 荷兰 232 000 568 000 450 000 英国 51 000 260 000 1 000 000 A.16、17世纪荷兰的工商业领先于英国 B.两国力量消长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英荷战争是双方力量增减变化的因素之一 D.英荷战争的过程预示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29.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 地名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 拉特兰 52岁 41岁 38岁 巴斯 55岁 37岁 25岁 工业区 利兹 44岁 27岁 19岁 曼彻斯特 38岁 20岁 17岁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30.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美洲开启的新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31.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占50%的工业产品销往外国。可见 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 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32.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的煤炭、焦炭、生铁、钢、机器、工具、纱线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税率平均约为15%。这一事件说明 A.英国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减少贸易壁垒成为英法两国共识 C.贸易自由原则得到了广泛认可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33.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34.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床羽绒被,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35.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 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6.下图是近代某大洲居民比例变化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该洲指美洲 ②该洲居民比例变化始于新航路开辟 ③火车的发明推动了这一变化过程 ④黑奴贸易盛行影响了该洲居民比例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壮大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38.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39.“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任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0.下图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的比例。该图说明当时英国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 B.禁止粮食和原料出口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41.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1820年世界GDP比例图 A.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落后于中国 B.中国GDP世界领先 C.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 D.美、日两国经济落后于其他各国 4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43.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 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 C. 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 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4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45.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46.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47.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48.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A.颁布《航海条例》 B.提出经典力学 C.创立责任内阁制 D.开展工业革命 49.(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到了1840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 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 C.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 D.完善了机器动力装置 50.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第51题26分,第52题24分,共50分) 51.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阻力重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出海的水手、客商,须“各给腰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准带米一升,备余米一升,每船只准带铁锅一口,逾期不归,永远不许返回。 (1) 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2) 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9分) (3) 材料三表明清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52.近代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千米,1885年达到7030千米,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千米,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千米。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 材料三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痰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 (1) 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2分) (2) 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9分) (3) 材料二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9分) (4) 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导致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高一历史答案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陶片放逐法的作用。从被放逐的对象来看,戚希帕克斯等人都是贵族和名人,对民主有危害,B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反映或体现;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政治实施的措施,CD项说法错误; 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所学,①反映的分封制。②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的史实。分析③所描述的现象,从“都省”这一字眼,以及这一机构所担负的重大权力,可判断这指的是元朝的行省制。④反映的汉初实行的分封制。据此排序,答案应该是A。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的结果是不同的。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故D是正确答案。 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郡县面积的大小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故A是正确答案。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证明当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因此C项也错误。D项正确,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迫使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故选D。 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不是共和政体,排除B;这几个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排除C;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这几个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也不能说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排除D项。A项正确,近代西方政体的建立,是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1955年;B是在1971年;D属于严重的左倾错误;而建交最高峰出现于1972年,联系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材料中的“进士”和“地质学”可知教育体制正在改革,新旧交融。故D是正确答案。 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今国际格局。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各过综合国力的影响下,国际格局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各国都在谋求发展,从而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只是对材料的现象的分析;D项明显错误。 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意义,排除①,②对五四运动的性质描述是正确的,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③可由“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体现,④可由“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体现,故B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起源”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只反映18世纪末客厅政治于费城发轫,B项说法无从体现;从“很多贵族女性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等信息分析可知,C项正确;题干仅是认为不可忽视,并没有认为开始盛行,D项说法错误。 12.【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 是错误的,①③符合题意。 13、答案 A 解析 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①正确;耧车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②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③正确;曲柄锄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14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提到小农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说明当时对牛的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牛不是作为畜牧业,而是作为耕田工具来进行保护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信息,故D项错误。 15答案 B 解析 材料“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平整土地、去掉杂草、施肥,是农民应该做的,这是典型的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等选项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选B项。 16答案 C 解析 宗法制度是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与“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不符,故A项错误;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从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大清国农村民间自治的状况,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与材料“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不符,故D项错误。 17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说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政治的权力”这一信息不符,故均可排除。 18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河南、河北两道占了全国丝织品的一半以上,可见北方丝织业发达,故A项正确;四川的比例仅占14.55%,不能说明其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棉纺织业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仅展示了各州贡丝的情况,不能代表当时各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故D项错误。 19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①②叙述的是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生产的目的,正确;③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民间手工业遭受摧残,考查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符合史实,故选D项。 20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了“交子”的使用情况,没有涉及政府进行商业管理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用“交子”交税的内容,故B项错误;“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说明了“交子”在商业流通中的作用,可大大降低流通的成本,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货币体系是否稳定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21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项,但完整地分析材料可知,宋代对商业活动不再直接监管,但不能说明经商方式不受限制,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故选D项。 22答案 C 解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人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才能到海外从事贸易活动,从而严格限制了中外贸易往来,故选C项。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是主要目的。 23答案 D 解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就开始形成都会城市,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开始实施是在明朝,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看不出当时明代农村中有雇佣关系的存在,故C项错误;十三行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与材料“清代广州十三行主要承销外商进出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及传达政令”相符,故D项正确。 24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属于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属于第二手史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25.答案:A 场的形成的说法过于夸张,④不正确。故答案为A项。 26答案:A 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27答案:A 28答案:D 29答案:B 30答案:D解析:依据“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可知题目强调的是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 31答案:B 32 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英法两国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的主观努力,A项只强调了英国,排除;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税调整不具有广泛性,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33答案:A 34答案:C 3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归纳材料信息和历史阐释的能力。结合材料“由于新航路 36答案:B 3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荷战争的实质。英荷战争中英国取得胜利实质上反映了手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A项不是英国胜利的原因,排除。荷兰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商业贸易要比英国成熟,故B项错误。D项时间不对,英荷战争发生在17世纪,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故选C项。 38答案:B 39答案:C 40答案:D 41答案:B 42【答案】D43【答案】B44【答案】A45【答案】B46【答案】B47【答案】A48【答案】D 49【答案】B 50答案 A 解析 观察曲线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这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③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时期,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②是英国。故A项正确。 51答案 (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9分,任答三点即可) (2)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9分) (3)经济政策:海禁政策。(4分)根本目的:维护专制统治。(4分) 解析 第(1)问,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概括得出。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来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对“出海”的规定可知实行海禁政策;第二小问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作答。 52答案 (1)技术进步: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2分) (2)历史条件: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9分) (3)影响:铁路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纳入到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传播了疾病。(9分) (4)不同:材料二否定了铁路的进步作用,材料三看到了铁路的积极作用。主要原因:材料二作者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看待铁路对殖民地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三作者从文明传播的角度认识铁路在当时的作用。(4分)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强调欧洲在非洲铁路建设的速度、规模空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动力”技术的进步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第(2)问,结合19世纪上半期以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归纳、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传播了腺鼠疫。……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等信息概括。第(4)问,由材料二中“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三指出了铁路修建的进步作用,材料二则是否定了铁路的进步作用,出现不同的原因在于二者的立场不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