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 历史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金滕之匮中。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滕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西周王位继承较混乱 B. 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 C. 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 D. 周公制礼作乐功绩卓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可知,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天人感应,即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说明王位继承,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西周政治的神秘色彩,故B错误;材料没有周公制礼作乐的信息,故D错误。‎ ‎2.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 太祖朝 太宗朝 曲宴记载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 A. 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 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体现了宋太祖时期逐渐解除武将军权;材料“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体现出宋太宗重用文臣,所以综合说明宋朝形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故D正确。宋代边患严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信息,排除C。 ‎ ‎3.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做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 A. 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 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 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 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学思想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这与材料中“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相符,因此C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此绘画作品为工笔花鸟画,不是借形寓意的写意花鸟画;B选项错误,此绘画作品与世俗化无关;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该作品开创了古代花鸟画的先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行业术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竞不知为何等语。”这说明明代 A. 商业发展受到方言制约 B. 手工业技术具有封闭性 C. 工商业专业化趋势明显 D. 商品长途贩运逐渐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行业术语),不相通用”说明明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术语,这体现了明代工商业专业化趋势明显,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商业发展受到方言制约,故A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手工业技术如何,故B错误;材料信息和商品长途贩运没有关系,故D错误。‎ ‎5.1906年清廷商部规定:凡投资现代工业2000万元以上者可以被封为一等子爵,投资在80万以上、30万以上、10万以上者,分别授予三品、四品、五品衔。材料表明当时 A. 人们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B. 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 清政府缺乏投资办厂的资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廷商部对投资现代工业者封爵,体现的是政府政策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可见政府改变了传统抑商的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鼓励投资反映的是传统思想的改变,故A项错误;鼓励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政府对投资者的态度而不是政府投资,体现不出清政府缺乏投资办厂的资金,故D项错误。‎ ‎6.据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调查可知,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迎神赛会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 A. 民国政府对迷信活动采取放任态度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必要性 C. 传统风俗的价值取向仍然不容忽视 D. 民主共和思想并未能真正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可得出,即使在民国成立之后,传统风俗、迷信活动影响仍然较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开展于1915年,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D项。‎ ‎7.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将工农兵苏维埃作为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将口号由“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要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 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 B. 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共产党将建立的政权由工农兵苏维埃到“人民共和国”再到“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所要建立国家的思想不断发展完善,日趋成熟,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各党派”,排除A;1927到1936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排除B;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8.“一五”期间,我国自行就业、自谋出路完全被统一分配所代替,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一就业制度的形成 A. 植根于新的经济体制 B. 提高了劳动者的创造性 C. 体现侧重发展重工业 D. 反映了经济建设的僵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故A正确;从长久来看,这一体制不利于劳动者创造性的发挥,故B错误;该体制不能说明侧重发展重工业,故C错误;这一劳动体制不能反映出经济建设的僵化,故D错误。‎ ‎9.公元前4世纪,希腊很多城邦出现了雇佣兵完全或大部分取代公民兵的现象,雇佣兵屡次成为城邦内部并不占主导的政治派别和僭主的政治工具,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这说明,雇佣兵的盛行 A.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 C. 调动了公民生产积极性 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可知,这体现了公民城邦观念降低,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雇佣兵是僭主政治的工具,是民主政治的倒退;雇佣兵的盛行与公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A. 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 B. 反映了宗教改革要求 C.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14、15世纪意大利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人们对上帝的追求处于次要地位,如材料所说的那样,表明当时的西欧人对商品经济的追求体现在城市建设上,故答案为D。理性主义出现在17世纪,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宗教改革在16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只提到市政机关的建筑,没有提到民主建设的构建,C错误。‎ ‎11.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化、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该作品 A. 揭露沙皇俄国深刻的社会矛盾 B. 批判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想 C. 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期待 D. 体现现代主义文学绝望情绪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化、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可知,该作品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这批判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想,故B 正确;该作品没有揭露沙皇俄国深刻的社会矛盾,故A错误;材料不能表达出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期待,故C错误;该作品体现的是批判现实主义色彩,故D错误。‎ ‎12.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 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 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 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A项,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时冷战已结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 ‎(一)必考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20世纪早期主要列强在华投资情况(节选)。‎ 国别 ‎1902年 ‎1914年 ‎1930年 美元(百万)‎ 百分比例 美元(百万)‎ 百分比例 美元(百万)‎ 百分比例 美国 ‎344.1‎ ‎22.8‎ ‎664.6‎ ‎29.5‎ ‎1047‎ ‎30‎ ‎53.6‎ ‎3.6‎ ‎290.9‎ ‎12.9‎ ‎1411.6‎ ‎40.5‎ 日本 俄国 ‎450.3‎ ‎29.8‎ ‎440.2‎ ‎19.5‎ ‎—‎ ‎—‎ ‎——根据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整理 材料二 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4000多亿元,开展了5000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步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11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屈彩云《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理念的发展、维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国说明其在华投资演变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和新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不同。‎ ‎【答案】(1)美国:投资数额不断增长,比例较稳定。固有的经济实力;重视投资的传统政策;侵华最早,势力范围最广。‎ 日本:投资数额和比例增长迅猛。经济实力逐步增强;邻近中国的优势;日俄战争胜利,抢夺俄国在华权益;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俄国:投资数额和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日俄战争失败优势下降;十月革命后政局变动。‎ ‎(2)第一阶段:建国——70年代末:不侵犯受援国主权利益;脱离国情,超越国力。‎ 第二阶段:70年代末——21世纪初: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 ‎(3)近代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华大肆掠夺,打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新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推动了受援国经济发展,加强了友好交往。‎ ‎【解析】‎ ‎【详解】(1)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投资由22.8%到29.5%再到30%‎ ‎,其投资相对稳定;原因,美国在这时期在华的投资额和比例相对占多数,与其固有的经济实力,侵华相对早,势力范围最广直接关系。日本,日本在华投资比例由3.6%到12.9%再到40.5%,投资数额和比例增长迅猛;原因,这时期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市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地理位置上邻近中国的优势等。俄国,俄国在华的投资比例由29.8%到19.5%,其投资数额和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经济实力相对弱,并且这时期经历十月革命,国内政局不稳定,在对外日俄战争失败优势下降等。‎ ‎(2)据材料“不附加条件、不干步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可得出这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征是不侵犯受援国的主权利益,但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据材料“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特征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据材料“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可得出这时期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列强在华投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结果,是近代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华大肆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打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的表现;而新中国对外援助是在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础上援助,有利于推动受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加强友好关系的表现。‎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7 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 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而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示例二】‎ 论题: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阐释:以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加以说明。随着列强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国人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又开展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及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但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给中国革命指明出路;中国共产党最初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遇到重大挫折;毛泽东经过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实践,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经过了一个学习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苏俄学习,最终找到“自己的路”,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自拟一个论题,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论题”,依据材料信息“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得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材料信息“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得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论述”,如果选择“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则依据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加以说明;如果选择“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则依据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即可。‎ ‎(二)选考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 ‎ 熙宗时,金朝改用宋官职,海陵王时,广泛任用汉人参政。到了世宗朝,许多女真贵迁居中原后投戈息马,购买田地,“课童仆力穑”,“不堪战阵”。金世宗曾说“女真旧风最为纯直,不知书”,为此,他开设女真进士科,倡导学习《论语》《孟子》《春秋》等典籍,同时又下令禁止女真人改易汉姓,要求宫中卫士学习女真语。他诏令地方官让女真人习骑射,“其弛慢过期及不亲监视,并处罚之”,在维护女真传统奴隶制的同时,允许“力不赡者”将土地“佃于人”。《金史》记载世宗“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号称小尧舜’”。‎ ‎——摘编自刘美云《论金世宗时期汉化与旧俗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金世宗治国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世宗治国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背景:历代金帝不断进行汉化改革;女真人入居中原后,农耕成为其主要生活方式;女真民族文化面临困境,昔日勇悍善战的精神衰减。‎ ‎(2)特点:在汲取汉文化的同时,保留本民族文化。‎ 作用:提升了女真族的文化水平,促进其封建化;提升了女真人的凝聚力,维护了女真贵族的统治;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及南北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熙宗时,金朝改用宋官职,海陵王时,广泛任用汉人参政”、 “到了世宗朝,许多女真贵迁居中原后投戈息马,购买田地”、“不堪战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得出:历代金帝不断进行汉化改革、农耕成为女真人主要生活方式、女真昔日勇悍善战的精神衰减等。‎ ‎(2)“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他开设女真进士科,倡导学习《论语》《孟子》《春秋》等典籍,同时又下令禁止女真人改易汉姓,要求宫中卫士学习女真语。他诏令地方官让女真人习骑射……在维护女真传统奴隶制同时,允许‘力不赡者’将土地‘佃于人’”得出:在汲取汉文化的同时,保留本民族文化。‎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女真封建化、维护了女真贵族的统治、缓和民族关系及南北关系等角度分析。‎ ‎16.材料 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对抗局面。因为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1950年4月24日 ‎,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4号文件《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该文件认为,在中国军队已经推进到印支边界的情况下,法国军队和当地部队的联合将难以成功的遏制,因而美国的援助是基本的;“失掉”印度支那无疑将导致东南亚的“丧失”。长期以来,西方以非常矛盾的心态看待中国,因而中国集“富庶与贫瘠、发达与落后、聪慧与愚笨、美丽与丑陋、强大与虚弱、诚实与狡诈”这些互相对立的特性于一身。越南战争不仅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摘编自苗岩春《试析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答案】(1)原因: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对共产主义的恐惧;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 ‎(2)影响: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经济负担;调整对外政策,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实行战略收缩,战后美攻苏守的形势发生变化。‎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可得出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根据材料“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可得出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并且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是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可得出越南战争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调整与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为支持越南战争,美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战略政策,实行战略收缩;越南战争对美国影响还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越南战争泥潭使美国处于劣势。‎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廷枢(1832—1892年),曾任主管怡和洋行船舶代理业务的买办,对航运业务极为熟练。1873年,他入主轮船招商局,对其实施股份制管理改革,在新拟定的《局规》与《章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欧美轮船公司的影子在唐廷枢的经营之下,招商局生意大获起色。但是,外国洋行恶意跌价竞争,希望扼杀招商局1876年,李鸿章拨官款20万两给招商局,使“该局气力为之一舒”,还许可招商局贷款可以延期偿还。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唐廷枢还自办保险和维修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官办机械船舶维修厂和保险公司,又为解决轮船的燃料需求问题,筹创开平煤矿。1877年招商局在上海架设了中国第一部电话。因招商局的竞争,洋商每年少得利白银约1.3万余两。美国旗昌洋行也在1877年被轮船招商局兼并。‎ ‎——摘编自汪敬虞《唐廷枢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廷枢经营轮船招商局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廷枢在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丰富的航运业务实践;采用外国先进管理模式经营;李鸿章的幕后支持;在航运业相关产业布局;洋务运动开展的良好环境。‎ ‎(2)影响:促进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挽回了部分航运利权;带动航运业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对航运业务极为熟练”、“对其实施股份制管理改革,在新拟定的《局规》与《章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欧美轮船公司的影子”、“李鸿章拨官款20万两给招商局”、“唐廷枢还自办保险和维修事业……筹创开平煤矿”概括得出:丰富的航运业务实践、采用外国先进管理模式经营、李鸿章的幕后支持、在航运业相关产业布局;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开展的良好环境的角度补充。‎ ‎(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在唐廷枢的经营之下,招商局生意大获起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由材料信息“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官办机械船舶维修厂和保险公司,又为解决轮船的燃料需求问题,筹创开平煤矿。1877年招商局在上海架设了中国第一部电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带动航运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材料“因招商局的竞争,洋商每年少得利白银约1.3万余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挽回了部分航运利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