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一中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一中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一中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1古代耕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石器助耕     D.耒耜耕作          ‎ ‎2.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造成的影响不包含(  )‎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除井田,民得买卖” ‎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秋七月,初税田” ‎ ‎3“它(利用水力)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所说的“它”出现在(  )‎ A.宋朝 B.汉朝      C.秦朝      D.战国 ‎4.“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指的是( )‎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都江堰 ‎5.“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材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 A.集体劳作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个体经营 ‎6.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7.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发达,闻名全世界。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宋朝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 C.汉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D.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8.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材料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 ‎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9.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   ‎ A. 限制了家庭手业的发展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C.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D.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 ‎10.《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说明当时的采矿业(  )‎ A.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11.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化  D.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12.下列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 区域 西汉 唐(752)‎ 南宋 明朝 总人口 人口密度 总人口 人口密度 总人口 人口密度 总人口 人口密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 ‎38256‎ ‎42.8‎ ‎28898‎ ‎32.3‎ ‎47541‎ ‎53.2‎ ‎21217‎ ‎30.4‎ 淮河地区 ‎7871‎ ‎15.2‎ ‎12137‎ ‎23.4‎ ‎23650‎ ‎45.6‎ ‎39275‎ ‎75.7‎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13.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下面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 B. 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C.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 D. 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 ‎14.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第六年(1667)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己。”材料表明了苏州(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雇佣关系全面盛行 ‎15.明清时期,部分商人在河南开封设店,专门贩卖绍酒、火腿、茶叶等江南特产。这表明当时(  )‎ A.城镇商业出现繁荣景象 B.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 C.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 D.长途贩运丰富了社会生活     ‎ ‎16.明朝官员张邦奇曾说到:“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据此可知明朝(  )‎ A. 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止  B.朝贡贸易迅速 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地方政府主宰对外贸易 ‎17.某历史网站上讨论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西班牙、葡萄牙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扩大 D.航海活动得到了王室的资助 ‎18.《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它主要是由于(  )‎ A.东方商品的输入  B.价格革命的发生 C.资产阶级的剥削   D.经济危机的爆发   ‎ ‎19.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关于此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D.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21.《全球通史》写道,“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B.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D.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22.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B.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23.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说明英国(  )‎ A.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2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述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 ③发电机  ④珍妮纺纱机。‎ A.②③ B.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25.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国总人口约 36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数量不同   B.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C.统治阶级不同   D.政局稳定程度不同 ‎2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 ‎27.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  )‎ 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B.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C.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8.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29.《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两者“相匹配”开始于( )‎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有计划性,并出现了所谓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这一观象是指(  )‎ A.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          B.资木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 C.资本主义杜绝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出现垄断组织 二、材料题(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主张的提出有什么具体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说出宋朝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关于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4分)‎ ‎(3)依据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蒸汽机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 0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司,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 ‎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说明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6分)‎ ‎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CBDB 6-10 ACACA 11-15 BCBAD ‎ ‎16-20 ACBBD 21-25 CACAB 26-30 ACBDD ‎31.(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 ‎ ‎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分)‎ ‎ (2)变化:抑商政策有所放松。(2分) ‎ 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2分)‎ ‎(3)新现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4分)‎ 变异:资本主义萌芽。(2分)‎ ‎32. (1)加速了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提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荷兰、英国的崛起;也加剧了被掠夺地区的灾难和落后。(任意三项6分)‎ ‎(2)影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加剧了环境污染。(任意两项4分)‎ ‎(3)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任意两项4分)‎ ‎33. (1)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 ‎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任意两项4分) ‎ ‎ ‎ ‎(2)影响:海禁政策对外来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由于与世界隔绝,无法同国外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