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作业

考点训练33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                   ‎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9·福建永安一中月考)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B.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 答案 B 解析 市民代表和世俗贵族联合反对教廷,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对本民族权益的捍卫,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表现,故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故选B项。世俗贵族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与宗教改革相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资产阶级建立廉俭教会的需求,排除D项。‎ ‎2.(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 A.打破了罗马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 C.打击了宗教权和专制王权 D.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答案 D 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否认了教皇和教士是通往天堂钥匙的掌管者,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过宗教改革,个人并没有取得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 排除B项;宗教改革没有打击王权,排除C项。‎ ‎3.(2019·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诊断)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  )‎ 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 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君主不仅掌握世俗权力,而且应该控制教会,这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不反对对上帝的信仰,故A项错误;1871年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项错误;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可能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排除D项。‎ ‎4.(2018·云南丘北月考)据资料统计: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  )‎ A.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涉及的是“新教”而不是“宗教”,故A项错误;材料的中心是强调新教徒重视科技,故B项正确;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自然是他们的思想源泉,而不是新教,故C项错误;新教归根到底是宗教,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科学是强调客观反映外在世界的,故D项错误。‎ ‎5.(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 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表面上是改革教会的某些弊病,实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起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的政治运动,因此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宗教异端的形式”;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宗教改革的本质,并非引发改革的直接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6.(2019·四川泸州一诊)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这表明科学发展(  )‎ A.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B.推动了思想变革 C.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D.促使代议制建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人们思想变革,反对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故B项正确。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体现的是反对教权,并没有摧毁传统的宗教信仰,排除C项;科学发展与代议制建立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 ‎7.(2019·江苏徐州期中)近代西方一位思想家说:“要怎样才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呢?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要能够控制他的感情,因为只有这样,‎ 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性和他的良知。”这反映他(  )‎ A.主张知行合一 B.倡导理性生活 C.赞美人性光辉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要能够控制他的感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性和他的良知”可知反映了他强调人类的理性,要理性生活,而不是知行合一,故排除A项,B项正确;具有理性是一个人的德行,而不是人性的光辉,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反对专制,故排除D项。‎ ‎8.(2018·吉林辽源月考)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 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主权在于人民 D.人非工具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等信息来看,所体现的思想是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制约与平衡”“主权在于人民”和“人非工具”等思想,排除B、C、D三项。‎ ‎9.(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这一做法(  )‎ A.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 B.表明媒体凌驾于政府之上 C.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膨胀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这有利于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防止公共权力膨胀,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决策问题,‎ 排除A项;新闻媒体不可能凌驾于政府之上,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法律至上,排除C项。‎ ‎10.(2019·北京顺义月考)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依法治国原则 B.社会契约学说 C.三权分立理论 D.反抗暴政观念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体现了社会契约学说,国王是按契约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故选B项。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排除A项;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反抗残酷的暴政观念,排除D项。‎ ‎11.(2019·宁夏银川六中月考)康德曾经指出,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旨在说明(  )‎ A.现实社会对自由的限制 B.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 C.启蒙运动脱离社会实际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 A 解析 材料“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见康德认为自由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而材料“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说明现实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故选A项;“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与材料主旨关系不大,排除B项;启蒙运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2019·江苏如皋调研)“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卢梭的这一思想(  )‎ A.违背了社会契约理论 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C.发展了三权分立学说 D.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答案 D 解析 “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体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其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D项正确。“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是指对那些受托人来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并没有违背社会契约理论,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C项错误。‎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 C.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答案 A 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因素,14~16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所叙述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属于宗教改革影响;C、D两项与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不符合。‎ ‎14.(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领袖人物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这些人”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故C项正确。A、B、D三项时间均不符合,排除。‎ ‎15.(2019·湖北武汉联考)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 A.主张回归自然 B.反对教会特权 C.追求社会平等 D.倡导权力制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可知,孟德斯鸠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即追求社会平等,C项正确。孟德斯鸠并不是主张回归自然,故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体现反对教会特权和倡导权力制约,故排除B、D项。‎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7·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国民公会由人民的代表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到人民监督,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法律至上的内容,排除A、B、D三项。‎ ‎17.(2018·江苏高考)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18.(2017·天津高考)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由材料可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既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也得到了王公贵族的认可,说明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下层民众的目标和王公贵族的目标不可能一致,故A项错误;B项强调的是宗教改革对王公贵族的影响,并未涉及其他阶层,排除;C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 ‎19.(2016·海南高考)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解析 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 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圣象崇拜问题,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倡导信仰自由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20.(2015·山东高考)“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 D 解析 这场运动强调“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体现的是崇尚科学和理性的启蒙运动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8·江苏如皋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应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行使。”‎ ‎——孟德斯鸠 材料二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 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民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 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观点:实行三权分立。‎ 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2)伏尔泰:强调天赋人权。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共同之处: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捍卫人民权利;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主张权利平等。‎ ‎(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行使”等信息即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否定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理论基础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结合伏尔泰的思想即可知道是天赋人权;根据材料三“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可知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关于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抨击封建制度、反对等级观念、权利平等等方面思考作答。第(3)问,关于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可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作答。‎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江苏如皋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 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 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并分析伏尔泰如此解读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持何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 (1)解读:反对宗教迷信;重视法律;以道德教化世人。‎ 意图:借助赞扬孔子思想来宣传启蒙思想(反对教会权威、崇尚理性)。‎ ‎(2)赞赏: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理性治国、礼、和谐等内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维护君主专制的内容。‎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第(1)问,根据“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得出反对宗教迷信;“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得出重视法律;“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得出以道德教化世人。“意图”结合伏尔泰所生活的时代及其主张的作用影响概括回答,其意图是想借助赞扬孔子思想来宣传启蒙思想。第(2)问,根据“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得出,一方面他因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理性治国、礼、和谐等内容而赞赏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根据“(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得出,他因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维护君主专制的内容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第(3)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6·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略)‎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民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依据材料,卢梭主张国家是按照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因而国家应该维护人民的意志;人民主权是不能转让和代表的,那么它只能由人民自己行使;通过选举产生的议员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们只有在选举期间代表人民的意志,议员选出后,人民就不能行使主权,因而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的,否则人民主权就无法真正实现。作答时,可以结合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说明他们建立的民主国家并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而只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注意如果人民主权只能是由人民自己行使,那么就不适应近代以来国家的发展趋势,所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并不是最好的,需要探寻更适合人民需要的国家形态,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国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