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专题4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专题4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C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明及事物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  )‎ ‎①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 ②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③女子已普遍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有人推崇西方婚礼以及反对缠足。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④。]‎ ‎3.‎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 B.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的婚俗 C.新文化运动推动婚俗改变 D.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B [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并以失败而告终,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排除C项;D项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题干中的信息“看侬亲手挽郎行”可知B项表述符合题意。]‎ ‎4.上海石库门住宅(见右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近代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文化。综上所述,石库门的出现反映了(  ) ‎ ‎【导学号:97372046】‎ ‎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 ②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 ③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 -‎ B [题干中“上海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表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表述错误,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故选B项。]‎ ‎5.‎1921年9月8日,《申报》载文称:“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下列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C.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C [A项中“应有尽有”说法错误,B项中“辛亥革命导致说法”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选C项。]‎ ‎6.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 B [近代化的范围过大,礼仪上的变化只能体现习俗上的近代化,不能反映其本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从“跪拜礼”“老爷”“大人”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故B项正确;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与世界潮流接轨只能反映表面现象,不能体现本质,故C、D两项错误。]‎ ‎7.秋瑾(1875—1907)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据此推断,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A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革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沿海大城市变化较为明显,内陆广大农村变化很小,“明显转变”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 ‎8.下边是‎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画,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  ) ‎ ‎【导学号:97372047】‎ - 5 -‎ 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 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 D [题干石印画反映的是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并非社会共识,故A项正确,D项错误;由题干时间来看,辛亥革命尚未爆发,故排除B、C两项。]‎ ‎[冲A挑战练]‎ ‎9.“民国是个女性服装变革的转折时期……在曲线和身体暴露方面有所表现……一时间,这些露出的白胳膊,很是刺激了国人特别是某些男人的神经,让他们在吞咽口水的同时,认为有伤风化。”这不能体现 (  )‎ A.西俗东渐,西式的裙服传入 B.满人旗袍不断改良 C.当时国人的思想较为开化 ‎ D.西俗东渐,中俗渐变 C [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服饰日益中西合璧或土洋并存,因此A、B、D三项在材料中都有反映;材料信息“认为有伤风化”说明当时国人深受传统文化或思想的影响,尚处于保守状态。]‎ ‎10.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这体现了当时(  )‎ 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 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 A [根据材料“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表明妇女部分程度上得到解放,‎ - 5 -‎ 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男女平等问题,而非生活水平的问题,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与材料“1930年以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表明其他方面男女尚未真正平等,故D项错误。]‎ ‎11.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 ·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材料三 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并用堆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丰满感,上体的造型则是突出胸部的丰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丰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 ‎——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着装的特点。‎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三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 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2)变化: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到法律保障。‎ 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 ‎(3)特点:注重个性;崇尚美感等 ‎12.人与人之间较为寻常的称呼,却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 - 5 -‎ 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 材料三 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解析】 第(1)问,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与当时的革命运动及思想变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第(2)问,称呼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第(3)问,结合当今现实分析,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价值观相关,称呼的多样化即反映了价值观的多元化(或与此相近的答案均可)。‎ ‎【答案】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民主、平等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2)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3)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 -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