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届高三春季会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2020届高三春季会考历史试题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 历史试卷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10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被认为是北京建城之源。与这一史实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看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同姓亲族,这是主体,还有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等,故C正确。A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排除。B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在秦朝时在全国推行,排除。‎ ‎2.西汉前期地方王国自为法令,僭越礼制,甚至与朝廷对抗。对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税收 B. 颁布“推恩令”‎ C. 盐铁官营 D. 派兵攻打匈奴 ‎【答案】B ‎【解析】‎ ‎【详解】‎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为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所以才出现了“西汉前期地方王国自为法令,僭越礼制,甚至与朝廷对抗”的现象,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候,列候归郡统辖。结果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所以B符合题意,ACD是汉武帝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措施,与题干主旨不符,所以排除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与朝廷对抗”,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三司 B. 门下省 C. 枢密院 D. 政事堂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宰相权力一分为三,枢密院掌管军事,与材料“掌军国机务”相符,C正确。三司使负责财政,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政事堂是宰相办公地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或称政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北宋前期,宰相主管民政,枢密使主管军政,三司使主管财政。‎ ‎4.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行政机构,其目的是 A. 打击地方势力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增强六部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将中央行政大权分割,以加强皇权,故C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不是打击地方势力,A错误;扩大统治基础是科举制的意义,B错误;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及丞相是加强皇权,不是增强六部权力,D错误。‎ ‎5.林则徐说:“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旨在 A. 说明鸦片输入危害 B. 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 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 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答案】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鸦片如果不禁绝,中国将日渐贫困,十年后不仅财政流失,军队战斗力将大大下降,所以林则徐强调的是鸦片输入危害,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没有涉及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充军队数量的建议,故CD排除。‎ ‎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里的“斗争”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借助宗教,以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可以看出是指太平天国运动,A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借助宗教,B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冲击西方宗教,而不是借助宗教来发动的,C错误;辛亥革命没有体现出借助宗教的特点,D错误。‎ ‎7.如图是1898年法国《小日报》刊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D.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结束以后列强在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正确;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B错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是鸦片战争的结果,C错误;D选项现象也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出现,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8.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此为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该“创举”是指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应该是孙中山对建国的一种设想,材料中说这是破天荒的创举,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主要是指结束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C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属于政党建设,不符合题意,A错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并没有结束帝制,B错误;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不符合材料中“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主旨,D错误。‎ ‎9.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期间,口号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经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成果。故选A。1926年到19327年的伐战争是要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排除B;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排除。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要实现停止内战要求抗日的爱国事件,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10.《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应归入“湘赣红色旅游区”的是 A.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 打倒军阀,国民革命 C. 秋收起义,瑞金建都 D. 陕甘会师,长征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湘赣边区的红色旅游,这应该是指中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表现,A选项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A错误;B选项表达的是大革命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秋收起义是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奏,瑞金建都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高潮,符合题意,故选C项。陕北会师应该是在中国西北,不是南方,D错误。‎ ‎11.如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某战役时制作的学习卡片,卡片横线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百团大战 D. 徐州会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数据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之下发动的百团大战,C正确;淞沪会战是在上海,A错误;太原会战是1937年,时间不符合,B错误;徐州会战是1938年,D错误。‎ ‎【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百团大战的具体时间和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2.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此诗描绘的是 A. 战略决战的开始 B. 解放军占领南京 C. 解放战争的结束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以看出应该与渡江战役有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后毛泽东写的诗,B正确;战略决战的开始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解放战争的结束是新中国的成立,C错误;西藏的和平解放不符合材料中渡江战役的信息,D错误。‎ ‎13.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为此他提出了 A. “一边倒”政策 B. “另起炉灶”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故D项正确。AC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需要掌握求同存异方针。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结合万隆会议的内容解答即可。‎ ‎14.下表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政权机构及其构成方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18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 ‎30岁以上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30岁以上无债务、无犯罪前科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A. 民主面向全体雅典人 B. 陪审法庭是立法和司法机构 C. 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D. 五百人议事会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18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30岁以上公民每年抽签产生”“30岁以上无债务、无犯罪前科公民每年抽签产生”体现了直接民主,故C正确;A错在“全体”,雅典民主只限于本邦成年男性,排除;陪审法庭是司法机构,不是立法机构,故B错误;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故D排除。‎ ‎15.《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一规定 A. 打破了贵族的司法垄断 B. 标志罗马法体系完成 C. 保留野蛮落后的习惯法 D. 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可以看出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强调法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的司法垄断,故A项正确。B项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保留野蛮落后的习惯法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罗马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的分析理解。‎ ‎16.有学者指出,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 A. 《大宪章》的颁布 B. 议会制度出现 C.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英国内战爆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宪章》的颁布在英国中世纪,不符合材料时间特征,A错误;议会在英国也是中世纪出现的,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英国光荣革命以后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这就是材料中所说的现代化的表现,C正确;英国内战爆发是1642年,D错误。‎ ‎17.‎2014年1月9日,德国举行了“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活动。与柏林墙倒塌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冷战开始 B. 苏联解体 C. 东欧剧变 D. 两极格局瓦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柏林墙倒塌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两极格局瓦解,故D正确;冷战开始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A错误;苏联解体与柏林墙倒塌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东欧剧变也与柏林墙倒塌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 ‎【点睛】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解体的直接原因。‎ ‎18.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明清时期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因此原产地不是在中国,故①错误。小麦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因此原产地不是在中国,故③错误。水稻和粟的原产地在中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故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A、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中国的农作物。解题的关键是对玉米、水稻、小麦、粟的产地的识记。‎ ‎19.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唐朝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突出特点是 A. 白瓷烧制技术取得突破 B. 形成了南青北白制瓷格局 C.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D. 出现闻名中外的珐琅彩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制瓷业发展到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制两大系统。故B正确。A是在南北朝,C是在元代,D为清朝康熙年间出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中国古代丝织品、瓷器大多为皇族、贵族 奢侈品而非商品,棉纺织品因为是农村自然经济产物而不具备商品性质,只有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丝织业和制瓷业中才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20.宋代诗人写道:“劝汝不须催妇织,家家五月卖新丝”“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这能够反映 A.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 D.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诗文“劝汝不须催妇织,家家五月卖新丝”“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可知材料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来重视“重农抑商”,说放弃是不正确的,故排除B;诗文体现不出妇女地位的提升,故排除C;诗文未涉及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比较,故排除D。‎ ‎21.明朝有人这样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当时 A. 商品流通范围扩大 B. 海外贸易逐渐兴盛 C.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日夜商贩而南,商贩而北”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南北货运发达,说明商品流通范围扩大,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叙述中国的海外贸易,排除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材料并没有叙述货币经济的主要内容,排除D。‎ ‎22.观察如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中国运销英国丝茶数量(单位:平均每年万磅)‎ ‎1845﹣1849年 ‎1850﹣1854年 ‎1855﹣1859年 丝 ‎182‎ ‎286‎ ‎441‎ 茶 ‎5200‎ ‎6700‎ ‎7400‎ A. 扭转了中英贸易逆差 B. 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 C.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农产品出口急剧增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贸易一直处于入超,材料也看不出中英贸易逆差被扭转,A错误;材料不是反映中国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19世纪60-70年代,表格时间不符合,C错误;依据表格信息能够看出丝绸和茶叶出口贸易量迅速增加,反映出中国农产品出口急剧增长,D正确。‎ ‎23.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C. 成立天津机器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洋务派先是开办了一系列军事企业,以“自强”为口号,其中ACD所列的企业即是这种类型;之后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就是这种类型。正确答案选B项,排除ACD项。‎ ‎24.如图所示的广告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资本主义萌芽 B. 实业救国热潮 C. 工人阶级诞生 D. 近代企业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片中“真正国货”与“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的字样可以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实业救国热潮,故B项正确;“国民”之称出现在洋务运动兴起之后,而近代企业产生于洋务运动前后,多为官办企业,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人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商创办的船坞和工厂里,故C项错误。‎ ‎25.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口口始,于龙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文中口口所指的铁路是 A. 淞沪铁路 B. 唐胥铁路 C. 京张铁路 D. 京汉铁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龙号指的是这条铁路修建于大清朝,材料中“师夷之技”,指的就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材料中“几多艰难”,可见当时修筑铁路非常艰难,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京张铁路,故C正确;淞沪铁路位于上海,A错误;唐胥铁路和京汉铁路不符合题意,排除B和D项。‎ ‎【点睛】本题考查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解题的关键是“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口口始,于龙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 ‎26.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现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期间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解放牌汽车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选A;“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此时“一五”计划已完成,故排除B;“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966-197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于1978年,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D。‎ ‎27.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 B.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 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 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结合所学,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和漫画中的诗句正是浮夸风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并非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BC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联系所学“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浮夸风的知识分析解答。‎ ‎28.“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C.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8年安徽农村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故A项正确;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与“改革鼓点先敲响”无关,排除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排除C;安徽凤阳是最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结合安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 ‎29.如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麦哲伦是环球航行,线路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图片④符合题意;D 正确;①是迪亚士的航行路线,A错误;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B错误;③是达伽马的航行路线,C错误。‎ ‎30.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大量使用 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当时蒸汽机大量的使用,A正确;B、C和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和发现,与煤炭使用量无关,排除。‎ ‎31.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买得起的平民汽车,由此可见 A. 机器生产助长奢侈风气 B. 乡村日益喧嚣拥挤 C. 工业革命改变交通方式 D. 工厂制度开始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买得起的平民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机器生产助长奢侈风气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乡村日益喧嚣拥挤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D选项排除。‎ ‎32.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的不满与日剧增,频繁发生暴动。为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余粮征集制导致的危机,后来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即用粮食税来取代余粮收集制,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政策,A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工业化政策是斯大林模式时期实行的政策,C和D项错误。‎ ‎33.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影响包括 ‎①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②抑制了通货膨胀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 ‎④防止了股票投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依据材料“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罗斯福新政保障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刺激生产和消费,符合题意;②材料措施不能抑制通货膨胀,排除;③依据材料“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保障了社会稳定,符合题意;④材料所示措施与防止股票投机无关,排除。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A. 恢复集权管理体制 B. 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 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D. 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答案】C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答案为C项。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AB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5.2009年,国际某金融机构宣布向巴西长期贷款13亿美元,以资助其保护亚马孙雨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从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机构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可以为成员国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贷款,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管理各国之间的汇率,并且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而材料中明显需要的是长期贷款,排除A。世贸组织主要协调国际贸易,不为成员国提供贷款,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国际合作组织,不向任何成员国提供贷款,排除D。‎ ‎36.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 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A选项克己复礼,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B选项无为而治四老子的思想,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D选项主要体现出的是法家思想。‎ ‎3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楷书→篆书→隶书 B. 隶书→篆书→楷书 C. 篆书→隶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出现篆书,秦朝末年出现隶书,汉朝出现楷书,故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篆书→隶书→楷书,故C正确;周朝出现篆书,汉朝出现楷书,故A错误;秦朝末年出现隶书,周朝出现篆书,故B错误;周朝出现篆书,秦朝末年出现隶书,汉朝出现楷书,故D错误。‎ ‎38.中国医药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东汉时期出现的中医临床学巨著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出现的中医临床学巨著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故B正确。《黄帝内经》为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本草纲目》是明代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不是医学著作。故排除A、C、D。‎ ‎【点睛】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就有很高成就,有了医学分科;扁鹊提出了四诊法;《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秦汉时期医学有重大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医学专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实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 ‎3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故D正确;地动仪是测定地震方位仪器,与地理大发现无关,排除A;造纸术、印刷术对欧洲地理大发现未起到重要作用,排除B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结合所学我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分析解答。‎ ‎40.“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句话描述的美术作品是 A. 《女史箴图》‎ B. 《送子天王图》‎ C. 《富春山居图》‎ D. 《清明上河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表明该美术作品是风俗画。根据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描述北宋汴京的风俗画,符合“入汴京”的要求,故D为正确选项。《女史箴图》和《送子天王图》是人物画,《富春山居图》是山水画,故A、B、C均不符合,排除。‎ ‎41.如图描绘的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戏曲名家。作为史料,该图片可用于研究 A. 黄梅戏 B 越剧 C. 粤剧 D. 京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戏曲名家即京剧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同光十三绝”。故D为正确答案。黄梅戏、越剧和粤剧均属于地方戏剧,不符合材料主旨,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42.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 材料“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这一思想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故B项正确;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排除;维新派与革命派都主张废除封建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CD项排除。‎ 点睛:材料“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 ‎43.清末民初出现了大量的进步刊物,刊发的文章多反映社会思潮,其中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A 《变法通议》‎ B. 《民报•发刊词》‎ C. 《文学改良刍议》‎ D. 《庶民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民报》,故B正确;《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宣传民权思想,A错误;《文学改良刍议》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宣传文学革命的作品,C错误; 《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D错误。‎ ‎【点睛】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 ‎44.研究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李四光 D. 袁隆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D为正确选项。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的贡献分别是航天技术、原子弹和地质力学,不是粮食问题,排除A、B、C三项。‎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杂交水稻”“粮食增产”。‎ ‎45.1977年,邓小平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 开展识字教育 B. 恢复高考制度 C. 颁布《义务教育法》‎ D.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7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反映邓小平对教育的深刻认识。 1977年,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恢复高考制度,使中国教育开始重新走上正轨,B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开展识字教育,时间不符,排除A;20世纪80年代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时间不符,排除C;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符,排除D。‎ ‎4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下列主张与此情境相符的是 A. 因信称义 B. 因行称义 C. 天赋人权 D. ‎ 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圣梯”、“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可知,这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教徒只要对上帝虔诚信仰,对自身行为进行悔改就能使灵魂获救,即因信称义,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实现自己的信仰,故A项正确;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教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中强调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不符,故排除CD项。‎ ‎47.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是: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是“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这位作家是 A. 雪莱 B. 毕加索 C. 贝多芬 D. 贝克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等待戈多》”,结合所学可知,《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故D项正确。雪莱的代表作是《西风颂》,A错误;毕加索的作品是《格尔尼卡》等,B错误;贝多芬是音乐家,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48.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原子能的应用 C. 经典力学的创立 D. 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故D项正确;A和C分别是19世纪和17世纪末提出的,排除;B项是物理科学的重大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不属于物理学本身,排除。‎ 点睛:根据材料“20世纪初”中的信息可以排除AC项;通过“物理学”这一信息可以排除B 项。‎ ‎49.在美术创作上有画家提倡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坚持户外创作,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该画家所属的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观察和描绘光,坚持户外创作,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印象派注重光和色的特点,故D正确;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达,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古典主义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故B排除;现代主义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截然不同,故C排除。‎ ‎50.19世纪末电影开始出现,起初是无声电影,也称默片。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电影喜剧大师是 A. 贝尔德 B. 卢米埃尔兄弟 C. 格里菲斯 D. 卓别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默片”时期最负盛名的电影喜剧大师是卓别林,故D为正确答案。贝尔德发明的是电视,A错误;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者,B错误;格里菲斯是美国导演,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C错误。‎ ‎【点睛】“默片”时期电影的特点是:声与画脱节,导演及演员临时发挥;技术不成熟,演员以简洁明快、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取悦观众;缺乏美妙的音响效果;画面具有足够的表现力。卓别林,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经典作品《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51.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保障。回答下列问题。‎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宰相制度的特点。‎ 第一条 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 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和具有同样任期的副总统,应照下列手续选举。‎ 第二款: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总统有权締结条约,但必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的三分之二的人赞成 第三条 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2)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和所学对其作简要评价。‎ ‎(3)如图所示内容出自于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答案】(1)特点:集体议政;宰相分为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 ‎(2)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评价:积极性:建立起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局限性:在奴隶制问题上,宪法间接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虽然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3)文献:《共同纲领》。‎ 地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解析】‎ ‎【详解】(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可知是集体议政;依据“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的信息可知宰相分为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依据“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的信息可知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 ‎(2)第一小问的体制,依据材料二“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和具有同样任期的副总统”可知是总统制共和制。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从美国共和制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的文献,依据图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知,文献是《共同纲领》。第二小问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地位是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2.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史记·河渠书》‎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7世纪英国殖民活动大事记 ‎1651年 英国颁布《航海法案》,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 ‎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接受《航海法案》‎ ‎1660年 英国颁布《航海法案(列举条令)》,规定驾驶运往英国货物货船的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殖民地人民的所有必需品都只能从英国或爱尔兰进口 ‎1663年 英国颁布《航海法案(鼓励贸易法)》,规定所有运往英国殖民地的欧洲货物,必须首先由英国船只经由英国运输;所有货物都必须在英国接受检查和征收税款 ‎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占有荷兰在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新约克镇(今纽约)‎ ‎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得到荷兰部分殖民地,补偿荷兰20万英镑 ‎(2)依据上表归纳17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对英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特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兴建的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居多;各国兴修的水利工程特别是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原因:铁农具的出现;水利兴修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各诸侯国都想壮大自身实力、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地方官员关心民生,积极消除水害。‎ ‎(2)1650- 1663年,英国接连颁发了几个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对海上运输和殖民地市场的独占。这三个航海法令使英荷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3)1980年,中共决定试办经济特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 ‎【解析】‎ ‎【详解】(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各诸侯水利工程设施状况,从政府的管理、重视和水利工程的类型来归纳分析。‎ ‎(2)举措:从材料二中表格信息“1651年英国发布第一个航海法令,1660 年又颁布第二个航海法令,1663年颁布第三个航海法令”归纳回答。影响:依据所学从这三个航海法令使英荷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以及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主地位回答。‎ ‎(3)对外开放格局: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经济特区创办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回答;认识: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放宽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等分析回答。‎ ‎53.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 《剑桥插图中国史》‎ ‎(1)依据材料说明西汉“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十日谈》‎ ‎《社会契约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伏尔泰 牛顿 但丁 柏拉图 彼特拉克 孟德斯鸠 ‎《物种起源》‎ ‎《理想国》‎ 苏格拉底 ‎(2)阅读上表,从“西方思想文化进步”的某个角度,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 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的关键词:达·芬奇 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在北京,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在上海,陈独秀等于1920年5月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中国思想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影响。‎ ‎【答案】(1)表现:建立了以儒家经典培养未来官吏的教育体系,建立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2)示例:主题: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发展。关键词:伏尔泰、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添加的关键词:卢梭。‎ ‎(3)新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影响:启迪中国的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来,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方式去救国救民,促进了产业工人乃至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崭新的局面的打开。‎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授经讲学”图可知,建立了以儒家经典培养未来官吏的教育体系,建立太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提高儒学地位的举措以及儒家思想获得独尊地位来回答。‎ ‎(2)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表格任意选取示例,比如主题: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发展。关键词:可以从伏尔泰、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提取;添加的关键词可以结合启蒙运动其他思想家如卢梭等提取。‎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的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在上海,陈独秀等于1920年5月发起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以及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和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