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 历史试题 ‎1.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这表明,西周 A. 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 B. 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C. 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 D. 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西周时期的姬姓封国地位重要,“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说明血缘政治是高于地缘政治的,故选A项;材料内容与“天下共主的局面”无关,排除B;“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并不一定能够控制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排除C;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D。故选A。‎ ‎2.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 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B. 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 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D. 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大多统治者都曾读过《论语》《春秋》等儒家经典,结合所学,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治国理政产生了影响,故选择C选项;治国能力水平应从君主的多次治国实践中才能提升,儒家纲常只能帮助提升自己治国思想水平,故排除A选项;儒学经典对统治者治国的启发主要在思想方面,有助于思想的大一统,故排除B选项;帝王治国依据不仅只有儒家经典,更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施最为有效的治国之策,故排除D选项。‎ ‎3.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宋代经济现象的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史实是,宋代 记载 出处 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在湖南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太平(半)在外。‎ ‎《宋会要辑稿·食货》‎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的罗成还不著,卖钱买的素丝归。‎ 徐积《织女》诗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时,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有陕民值凶荒,母妻之别地受佣,民居家耕种自给。‎ 元好问《夷坚志》‎ A. 农民从商成为主流趋势 ‎ B. 商品经济已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 C.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 D. 经济重心与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 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宋代农民从事商业活动,说明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故选B项;成为“主流趋势”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雇佣关系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普遍现象”的说法与宋代史实不符,排除C;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经济重心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D。故选B。‎ ‎4.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 推动白银广泛流通 C. 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D. 使商帮形成并发展 ‎【答案】B ‎【解析】‎ 套取中国黄金的做法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推动白银在中国的广泛流通,故选B项;这种经济策略使白银大量涌入,而非大量外流,排除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这种经济策略与中国商帮的形成无关,排除D。故选B。‎ ‎5.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武汉汉阳铁厂时拍摄老照片。拍摄该照片的目的是 A. 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B. 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 C. 鼓舞清军对日作战的信心 D. 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 ‎【答案】B ‎【解析】‎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因此张之洞拍摄该照片的目的是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故答案为B项。那时的洋务派官员没有环境污染的概念,排除A项;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尚未爆发,排除C项;张之洞一直主张“中体西用”思想,排除D项。‎ ‎6.康有为在早已了解西方进化论的情况下,却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指出人类历史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递嬗而进,即从君主专制而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这表明康有为 A. 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B. 已有依据国情推动改革的意识 C. 不认同西方的社会进化史观 D. 坚持“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 ‎【答案】B ‎【解析】‎ 当时的中国士大夫熟悉“张三世”学说,而不熟悉西方进化论,同时相当部分士大夫还排外,故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来宣传西方政治制度,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这说明康有为已有依据国情推动改革的意识,选B项。此项改革是有政治意图的,而非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排除A项。维新派是认同西方社会进化论的,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体西用”为洋务派的观点,维新派是主张变革政治制度的,故排除D项。‎ ‎7.经历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算有了‘社会’。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C. 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联合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择B选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无产阶级的领导,故排除A选项;抗日期间的全民族共同抗战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联合,而并非五四运动,故排除C选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选项。‎ ‎【点睛】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理解五四运动,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内涵。‎ ‎8.1952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建党的指示,要求“乡乡有支部”。截至1956年底,全国多数乡“在乡的党委或总支下都已按照农业社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一举措 A. 推动了土地改革开始 B. 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 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 D. 促进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答案】C ‎【解析】‎ ‎“乡乡有支部”的措施明显有利于加强党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故选C项;到1952年,我国基本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故排除A项;根据题意可知“乡乡有支部”的目的在于整党建党,并非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排除B;材料内容和国民经济变化无关,排除D。故选C。‎ ‎9.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见 A. 古罗马债务现象非常严重 B. 法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 社会契约思想起源古罗马 D. 古罗马重视私权的保护 ‎【答案】D ‎【解析】‎ 罗马法“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罗马法重在解决债务纠纷、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知,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和权利的保护,故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通过立法解决纠纷,不能说明古罗马债务现象非常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的经济立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民间经济纠纷,不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只能说明古罗马有契约思想,但是不能体现“起源”,故C项错误。‎ ‎10.工人进厂、出厂、饮食甚至大小便都有具体的规定;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脑、眼、手、脚都要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的制度规定 A. 体现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 B. 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C. 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 D. 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苛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效率高、节奏快,不容工人们在工作中马虎、大意,否则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这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不是人工与科技的密切结合,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厂对工人进行严格的规定,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与英国城市化进程无关,故D选项错误。‎ ‎11.麦迪逊说:“在政府中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将主权加以改造,使之足以在不同的利益和派别之间釆取中立的立场,控制社会的一部分不去侵犯另一部分的权利,同时又足 以控制其自身,不去建立一种对立于整个社会利益的利益。”麦迪逊在此强调政府运行 应遵循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将主权加以改造,使之足以在不同的利益和派别之间釆取中立的立场,控制社会的一部分不去侵犯另一部分的权利,同时又足以控制其自身”说明麦迪逊强调政府运行应遵循分权制衡原则,故B正确;联邦制原则调整的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故A错误;共和制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美国公民通过投票推选出政治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权利,故CD错误。‎ ‎12.1953—1964年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 经济体制的转型 B. 农业政策的调整 C. 垦荒运动的推行 D. 经济结构的重建 ‎【答案】B ‎【解析】‎ 根据“1953—1964年”、“1960年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主要和赫鲁晓夫改革调整农业政策有关,故选B项;此时苏联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转型,排除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和政策调整有关,垦荒运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经济结构重建的说法不符合当时苏联史实,排除D。故选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商,形成于西周,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如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 ‎——整理自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等 材料二 ‎ ‎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影响: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是专制政府治理百姓的有力武器;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强化了等级制度;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税收入;限制了人口流动;加深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 (2)变化: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解析】‎ ‎(1)根据“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加强了邻里之间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等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维护社会治安,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和征收赋税,限制人口流动,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2)根据“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解脱了过去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等内容可知变化主要表现在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和解除人身束缚等方面。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商品经济发展、西方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等方面进行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年 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年 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1903年 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年 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1906年 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1907年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年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年 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1919年 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观点:商务印书馆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阐述: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兴办新式新堂,商务印书馆编印“最新教科书”,推动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进程,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编印《共和国教科书》。191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在教科书白话文改革中起到了率先作用。‎ 此外,商务印书馆还编撰、出版《新字典》《辞源》等辞典,成为学生和广大读者学习研究的工具书,也适应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潮流,编辑出版教科书和工具书,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 示例二:观点: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阐述: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提倡西学,各种新思想逐渐传播开来。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相继印刷、出版了《外交报》、《天演论》、《法意》、《共和国教科书》、《世界共和国政要》等大量报刊、译著和教科书,逐渐成为近代传播西学、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平台,制造舆论,不断开启民智,唤醒了民众觉悟,推动了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通过印刷、出版报刊、译著和教科书,传播近代进步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示例三:观点:善于抓住机遇是商务印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阐述: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商务印书馆创办。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新式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商务印书馆抓住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编印《最新教科书》。随着学制的变革,商务印书馆所出版之教科书亦相应进行修订,以满足各学堂之需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和国教科书》,以适应共和国的需求。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商务印书馆发行《科学》杂志,出版《新体国语教科书》。同时,商务印书馆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适时调整业务、扩大经营规模。‎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大变动时代,商务印书馆努力适应新潮流,善于抓住机遇,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示例四:商务印书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示例五:商务印书馆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示例六:重视技术创新是商务印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抓住题目的要求,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提炼出主题。根据材料“根据清政府的《饮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发展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从这一角度展开论述。同时也可以提取表格里的其它相关信息,进行提炼,论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