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

蚌埠铁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 二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2.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 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3.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 A. 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 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 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 D. 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4.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5.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提出,从文明史的角度主要 A. 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B. 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 C. 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D. 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1.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 )‎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D.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2.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3.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 A. 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 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 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 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4.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违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 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 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C. 自由缺乏必要环境 D. 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5.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 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B. 否定教会权威 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 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 6. 路德的“因信称义”,进一步坚定了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的信心,强化了上帝创造的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的观念,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最根本的。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这表明宗教改革(  )‎ A. 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 B. 强化了对上帝的崇拜 C. 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 D. 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 7.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学派 C. 康德 D. 柏拉图 8. 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 A. 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B. 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 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D. 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1.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 A. 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 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 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D. 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2.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产生 3. 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以下课题存在错误的是 (  )‎ A.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 印刷术--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 C. 火药--摧毁了欧洲的骑士阶层 D. 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4.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5.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 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6. 宋代学术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胡瑗是泰州人,在他之后的王安石是临川入,范仲淹是苏州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异是六安(今湖北英山县)人,宋代130多位著名的史学家中,绝大多数为南方人。这种现象反映了 A. 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文化发展 B. 理学兴起推动经济发展 C. 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文化进步 D. 政治中心南移已经完成 7.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8. ‎“这一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这一科学革命(  )‎ A. 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B.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C.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D. 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1.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这一理论(  )‎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 B.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 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 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3.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科技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三次都依赖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0分)‎ 4. 儒学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时代不同,对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迥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材料二 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 今天,回头从总体上看20世纪初的这场新文化活动,便很容易发现其明显的不足之处:(1)他们多是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角度批判和清算传统文化的,缺乏学术和思想的探研与深思……(3)他们态度激烈,太情绪化,容易矫枉过正,在批判中往往失之过度,失之公允。 ——韩星《儒学与中国文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6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6分)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本小题共26分)‎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等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4分)并指出各有什么进步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提出的主张。(9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思想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哪些实践效果?(9分) ‎ ‎ ‎ ‎20191014手动选题组卷 高二历史答案和解析 ‎【答案】(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C 2. C 3. A 4. A 5. A 6. C 7. D 8. A 9. C 10. C 11. C 12. A 13. A 14. C 15. B 16. C 17. B 18. D 19. D 20. C 21. C 22. D 23. B 24. B 25. B ‎ ‎26.(24分)‎ ‎(1) 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  .‎ ‎(2)努力: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 ‎(3)​材料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明显的不足。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来批判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自然受到资产阶级批判,但他们忽视了传统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与合理思想,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到孔家店”,抨击封建礼教,固然有利于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失之偏颇。  ‎ ‎27.(26分)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进步意义: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进步意义:成为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 (2)主张: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践效果:推动了北美、法国等欧美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推动亚洲各国(日本、中国)的志士仁人为民族独立富强而斗争。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