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2月(线上)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漳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些举措 A.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B.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 C.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 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量入为出”的经济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满足争霸或统一战争的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逐步形成,并不是成熟阶段,排除B项;监督制度并未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均财节用”“量入为出”等信息不相符合,排除D项 2.下表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 据此判断,董仲舒 A. 排斥了法家学说 B. 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 C. 恪守了儒家传统 D. 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答案】D 【解析】 依据“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及其中“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等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吸收了道家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吸收了法家思想,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董仲舒新儒学继承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C项中“恪守”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联系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原因分析解答。 3.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 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前期是清明之世,政局稳定,导致唐前期的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而唐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林立,皇权衰微,统治者急需通过科举选拔出治世人才,以求挽救社会危机的良方,这体现了国家政治形势对科举制的影响,故选B项。经世致用思潮在明末清初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是科举制的影响,并非科举制发展或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制举科目和策问题材的变化,并未体现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科举制,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政治和文化的互动关系。 4.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且值得信赖人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乡等)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些筹资方式 A. 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B. 促使股份制企业出现 C. 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D. 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由材料“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种筹资方式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不存在股份制企业,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基本的经济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此后,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这一现象 A. 表明政论性的报刊已成为主流 B. 体现清政府对报刊管理不力 C. 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 D. 反映近代化努力推动思想剧变 【答案】C 【解析】 根据“19世纪60-90年代末”,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西学不断的传入,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报刊的主体内容的信息,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清政府对报刊业的管理情况,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近代思想剧变的信息,排除D。 6.下表列举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A. 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 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 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 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三则材料都能够看出致远舰冲击日本军舰最后被击沉,故选D;只有第一、第三两则材料反映出致远舰是没鱼雷击沉的,A不能确认是历史事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吉野舰被击沉,不能体现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排除B;材料中有信息可以体现出致远舰是被鱼雷击沉的,排除C。 7.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首次进行议员选举,广州府合格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计设85个投票所,其中有一所得16票,算是较多的,有60处仅有一票。由此可知,当时 A. 预备立宪违背潮流 B. 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人 C. 清朝统治日益孤立 D. 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广州府合格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计设85 个投票所,其中有一所得16票,算是较多的,有60处仅有一票。”可以得出,人民的参政意识较为薄弱,说明民主政治缺乏群众基础,故D正确。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8.《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到:“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取消西方列强的侵略特权,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选D;“一边倒”指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AB不符合题意,排除;“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同”就是共用的利益,“异”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不符合题意,排除C。 9.雅典公民大会必须达到法定最低人数才能开会,一般认为,至少要有6000人,因为一些法律需要6000票方能通过。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太少,就派“警察”(公共奴隶)到各家各户强制公民到场参会。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 民主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B. 公民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雅典民主制具有专制性 D. 公民大会的议程被贵族控制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太少,就派‘警察’(公共奴隶)到各家各户强制公民到场参会”可以看出民主对公民来说是参加公民大会是一种权力,但是更是一种义务,必须服从,答案为A。材料不能体现公民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B错误。从材料看雅典民主有一定的义务性,而不是专制性,故C错误。材料显现不出公民大会的议程被贵族控制,D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雅典民主具有民主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2)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同时又带有强制性,也是一种义务,无条件执行。 10.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A. 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 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 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答案】A 【解析】 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是16世纪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人口锐减,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导致了美洲国家长期落后和贫困,人口锐减促进非洲人口逐渐流向美洲地区,减轻了原住民的抵抗,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而不是人口的减少,故排除B项: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排除D项。 11.1870年以前,英国的军队数量很少,而且绝大部分驻守在海外殖民地。1872年,英国从殖民地调回一部分军队,增加了国内驻军力量,同时,把全国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招募两营常备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英国 A. 海外殖民地减少 B. 代议制出现危机 C. 遭遇德国的威胁 D. 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国内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其国内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问题突出,故才会有材料中国内驻军力量的增强,D项符合题意。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未被动摇,海外殖民地也并未减少,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当时的英国国力还处于上身阶段,代议制并未出现危机,排除B;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做出合理的推断。 12.据联合国统计,日前全世界有4.4万多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产品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A. 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 B. 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D. 企业国际化是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 众多的跨国公司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逐渐全球化的进程,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体现不出企业国际化的时代潮流,故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II卷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进步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 【答案】(1)地位: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的中枢机构。 作用;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皇权意志直达地方,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增强政务保密性。 (2)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 (3)时代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中苏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先进之处: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 【解析】 (1)地位:根据“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得出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中枢机构。 作用;根据“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得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根据“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得出皇权意志直达地方,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增强政务保密性。 (2)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规定主权在民,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根据“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得出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根据“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得出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 (3)时代背景:根据“1954年”,结合所学,可从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中苏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分析总结。 先进之处: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得出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所学,还可从实行民主集中制、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依据材料并接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理论创新与经济发展”,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具体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济发展。 阐述: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阐述: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作用;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形式,以法律为手段,积极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解析】 根据材料,可提出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济发展。 阐述:根据“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政策,说明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根据“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初年,十万宋军驻屯川陕前线,军需供应仰赖四川。赵开受命总领四川财赋,针对官营酒业一直存在的贪污腐败、收益低微和民营酒业的偷税漏税等问题,于1129年改革酒法,实行隔槽酒法。废除原来的国家专卖和扑买制(即官方采用自由投标的方式,将官属酒坊的承包经营权交付于出价最高的人),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隔槽酿酒坊之外的酿卖皆为非法,严令禁止。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以在官方的组织下,利用官方的隔槽等设备进行酿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 1137年,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撑着川陕的抗金斗争。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 ——据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赵开酒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开酒法改革的影响。 【答案】(1)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先试点后推广。 (2)扩大了经营酿酒业人员的范围,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官酿官卖时期的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争。但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酒业的发展;后期摊派、强制的做法,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解析】 (1)根据“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可知赵开酒法改革加强了政府对酿酒生产的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但财政收入增加,并且是先试点,后推广。 (2)赵开的酒法改革促进了四川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抗金斗争。但是根据“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可知,赵开的酒法改革虽然有利于官营酿酒业发展,但不利于民营酿酒业发展,而且后期的摊派、强制做法也加重了民众负担。 16. 材料: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战后战争观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变化: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 原因:第一次世界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 (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1)变化:根据“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概括得出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原因:根据“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得出第一次世界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根据“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得出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根据“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得出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 (2)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的战争观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根据“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结合所学得出,刻意避战导致了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7.材料 孟泰(1898-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的各种器材零件。孟泰说“国家搞建设跟自家过日子都一样,一刻也离不开勤俭。”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他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所作所为操作法,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他与工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在鞍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孟泰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为鞍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概括孟泰的精神品质。 【答案】(1)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一五”计划的实施;中苏关系恶化。 (2)贡献:保障器材需求;攻破技术难关;排除安全隐患;解决群众问题;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精神品质: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业务精湛。 【解析】 (1)时代背景: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据材料“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据材料“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可知,中苏关系恶化。 (2)贡献:据材料“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器材零件。”可知,保障器材需求;据材料“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可知,攻破技术难关;据材料“他与工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可知,排除安全隐患;据材料“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并结合所学可知,解决群众问题;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精神品质:据材料可从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业务精湛等方面概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