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 A.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念加深 ‎2.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 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 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 周朝实行分封制 ‎ C. 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 西周人民安居乐业 ‎4.《贏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贏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5.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 分管中央重要部门 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 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 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 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管理 ‎7.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史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8.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且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秦朝的郡县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 C.明朝的内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9.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0.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因名‘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1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13.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样做法表明当时(  )‎ 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                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 C.国家注重所察举官员的素质                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 ‎1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 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15.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7.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18.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     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9.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能让外国人到长江流域游历、经商和传教  B.使战争中获得的部分权益能得以落实 C.确保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这体现了美国 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      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 ‎22.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件》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2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认为:“太平天国人物因为他们的战斗意义,非理性的性格,对政府不存信心,原始的共产主义,在某些方面像欧洲宗教改革期间新教之左翼。”‎ 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体现“原始共产主义”的是(  )‎ A.太平天国 B.《天朝田亩制度》 ‎ C.洪秀全天王玉玺 D.《资政新篇》‎ ‎25.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A.太平军       B.清朝士兵       C.义和团      D.北洋新军 ‎26.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北伐战争的兴起 ‎2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              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8.“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29.2018年,随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热播,这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国宝文物的热爱与探索。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国宝文物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迁移:第一次是从北平迁移到上海;第二次是从上海由三路转运到西南、西北地区。导致国宝文物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 B. 抗日战争的影响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D. 三大战役的进行 ‎30‎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有如下议论,你认为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合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0分)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保证民主防止袁世凯专权的?(2分) ‎ ‎32.(10分)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然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救国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场侵华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这首诗写于何时?“割台湾”引发了当地什么斗争?(4分)‎ ‎(2)“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是鸦片战争后的什么运动的斗争纲领?这场运动的后期颁布了什么新方案?这个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什么新构想?(3分)‎ ‎(3)写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他们革命的突出功绩是什么?(3分)‎ ‎33.(10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 ‎ ‎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这一纲领包含了什么思想?(1分)指导图三所反映的事件的纲领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1分)‎ ‎(3)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4.(10分)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1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1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战的战略态势。(2分)举例说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抗日的一个事例。(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4分)‎ 历史答案 ‎1-5BBBBA 6-10DABDA 11-15CACDD ‎ ‎16-20AADBC 21-25BDCBC 26-30BACBD ‎31.【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2分) ‎ 目的:维护皇权(2分) ‎ ‎(2)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 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2分) ‎ ‎(3)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任答两点2分) ‎ ‎32.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6年。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4分)‎ ‎(2)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3分)‎ ‎(3)同盟会。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3分)‎ ‎33.【答案】(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1分)‎ 思想:绝对平均主义思想。(1分)‎ 纲领:三民主义。(1分)‎ 共同点:都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分)‎ ‎(2)图二。(1分)‎ ‎(3)“界碑”的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胜利”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分)‎ ‎34.【答案】(1)事变:九一八事变。(1分)‎ ‎(2)南京。(1分)‎ ‎(3)态势: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2分)举例: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2分)‎ ‎(4)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任答4点,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