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監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答案】C 【解析】 行省制“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材料中“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来看,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来看,A项说法错误,排除;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2.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明朝的科举制度录取区域逐渐偏向于南方,这种趋势在文化中的体现是根源于经济上的发展的,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经确立,所以录取制度也有了一定的偏向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突出差异问题;B选项说法没有理解本意;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点睛:解答本题要贯彻一个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思想正好反映在本题上,突出表现为区域性的经济特征上。经济的差异导致了政治甚至文化上的差异。 3.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威逐渐扩大,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不但掌握“票拟”,地位也凌驾于六部之上。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太监权力也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了宦官专权。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 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B. 内阁和宦官分权制衡,有利于民主政治 C. 明朝皇权较前朝有所加强 D. 内阁和宦官权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无论是内阁还是司礼监,都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他们的权力都来自皇帝的信任,材料中体现了内阁和司礼监权力变大,这实质上是皇权加强的体现,C正确。内阁首辅不是宰相,A错误。明朝是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民主政治,B错误。D项应该是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 4.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 甲说、丙说 C. 甲说、丁说 D. 乙说、丙说 【答案】A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的集权措施、分权措施(枢密院)。 5.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 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 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公开立储制度易“召乱起衅”秘密立储制度则保证了皇位继承按皇帝的意愿进行,避免了外部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这也从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故A顼错误。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族內部的内耗,但是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的倾轧故B项错误。C项,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调整,使得皇位继承具有了一定弹性,但并不能保证做到选贤任能,同时宗法制度作为一项深远影响的制度一直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秘密立储制度仍是具有鲜明宗法观念的一项制度。故C项错误。 6.“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A. 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 B. 公民意识强烈 C. 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 人文精神浓厚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材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公民意识强烈。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7. 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押对浙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A.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B. 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 C.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D. 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说明存在主观情绪化,权力滥用,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流露出希望权力制约平衡和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况且程序公开结果未必公正,故C、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狭隘性 民主政治范围有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是少数人的民主 民主性质非常原始,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就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8.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 A. 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B. 实行直接民主 C. 广泛而又普遍 D. 维护奴隶主特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从居民的等级划分的角度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这说明雅典民主是狭隘的,“而从公民集体内部个人享有的权利这个角度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并在其中自由发表意见,都有权按法定程序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都有权享受雅典城邦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这说明雅典民主却是广泛而普遍的,故A项正确;实行直接民主只是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广泛性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奴隶主特权,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易错警示】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9.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B 【解析】 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 10.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 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 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 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A与《民法大全》相关;C错误,因为万民法体现了帝国集权;D错误,罗马法只是为近现代法制奠定了基础。而B项与题中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相符,故本题选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11.《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个选项均是罗马法的显著特点,但是材料中的“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足以证明本题的主旨是意在说明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 12.“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这个宣言”的颁布 A.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B.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C. 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D. 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故答案为A项。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和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的是1689年《权利法案》,故B、C项错误;使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之后,故D项错误。 13.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A. 《权利法案》颁布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1832年议会改革 D. 两党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形成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C正确;英国最早在光荣革命前产生了组织松散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且开始形成严密的党组织及领导核心,D与题干不符。 14.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 A. 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B. 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 C. 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D. 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可以判断出是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国家宪法,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法国共和制 【名师点睛】法国共和制特点 15.德意志帝国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说明 A. 德意志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B. 德意志各邦仍然保留王国地位,实际上是松散的邦联 C. 德意志各邦地位不平等,普鲁士控制了整个帝国 D. 德意志帝国是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执政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一只大猛兽”等信息可知,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帝国中居主导地位,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体现了德意志帝国中各邦国的实力对比,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体制,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政权的阶级属性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0分,共40分) 16.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材料四: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古希腊雅典民主分别属于哪两种文明类型?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美国总统的角度说明美国对国家权力依据什么原则、作了怎样的规定。 (4)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答案】(1)职能:中书掌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目的:三省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后集权于皇帝,保证君权的独尊 (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 (4)共性:从形式上看,都实行分权以达到相互的制约与平衡,不同:近代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享受民主的只是少数奴隶主。 【解析】 【详解】(1)职能:从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说明其政务流程是从中书到门下,再到尚书。从其职能看中书掌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主要是通过互相牵制,加强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保证君权的独尊。 (2)从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可得出实行人民主权。从材料“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得出是轮番而治。联系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古希腊受海洋影响较大,所以得出发源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3)材料三的总统、国会、法院三个机构,材料四中“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可以得出主要观点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然后从总统的角度来分析即可得出: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 (4)共性:材料一是中央集权下的三省六部制,互相牵制和监督;材料三总统、国会和法院相互制约,得出是三权分立,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是“分权”,得出答案:从形式上看,都实行分权以达到相互的制约与平衡。 不同:比较美国和雅典的民主制,联系所学知识主要从民主制形式、性质等方面分析。近代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享受民主的只是少数奴隶主。 17.国家发展要善于借鉴别国的经验,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俄国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日俄两国通过政治改革极大地动员了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促使两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力量等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国应该仿照日俄两国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 ——马勇等《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 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走过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上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四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相似背景:西方侵略,导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2)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 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 (3)原因: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解析】 【详解】(1)相似背景:结合相关所学从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激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阻碍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为:西方侵略,导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2)影响: 由材料二“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即可得出“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的结论; 改革尝试: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史实。 (3 )失败原因:从材料三“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得出戊戌变法严重脱离群众。从材料四“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得出维新派计划草率,急于求成,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