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0.1‎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 B.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 C.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 D.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 ‎2.表1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法律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推断 内容 出处 ‎“准五服以制罪。”‎ ‎《晋律》‎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 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 ‎《北魏律》‎ ‎“重罪十条”即“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十曰内乱。”‎ ‎《北齐律》‎ A.法律体系逐步规范完善 B.援礼入法成为趋势 C.佛道思想影响法律制定 D.儒学正统地位加强 ‎3.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希腊的天文学家是纯粹的私人,是哲学家…… 与之相反,中国的天文学家和至尊的天子有密切的关系,君主依照礼仪把他们供养在皇宫高墙政府机关之内。中国古代君主旨在 A.推动古代天文事业的发展 B.不违农时发展生产 C.为其提供受命于天的依据 D.弘扬敬天保民思想 ‎4.宋元之际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一个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就形成了小说。《三国演义》实际上也是《三国志》里的故事 被市井艺人不断演化,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这主要说明当时 A.文学重心出现下移趋势 B.工商市民阶层兴起 C.文学呈现全面繁荣景象 D.通俗文化成为主导 ‎5.梁启超指出:“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 ”他认为戊戌变法 失败是由于 A.措施未全面实施 B.存在急功近利倾向 C.只变法而不变人 D.没有涉及政治变革 ‎6.1919年6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李大钊针对胡适“少谈些主义”的主张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 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此事件 A.在思想上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B.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主流地位 C.消除了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分歧 D.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7.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创办新民学会,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位伟人青少年时代的思想都 A.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 B.反映“西学东渐”的趋势 C.准确认清了中国国情 D.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8.图2是某画家1955创作的《粒粒皆辛苦》,这一作品 图2‎ A.体现“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B.描绘了个体农民的艰辛和俭约 C.传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 D.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特点 ‎9.古希腊的思想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 度。”苏格拉底进一步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 万物的尺度。”二者都 A.认为民主应该保护个人利益 B.对宗教神学作用持怀疑态度 C.认为社会道德应该规范统一 D.高度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 ‎10.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大批的人文主义者聚集在罗马,有的人文主义者充当了教皇的秘书、使节或顾问,有的人文主义者还受教皇任命承担了教堂的修建和装饰工作,使罗马一度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这说明人文主义者 A.屈服于罗马教皇 B.具有拜金主义倾向 C.对教会态度矛盾 D.放弃人文主义信仰 ‎11.16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了清教徒运动,提出“一切信徒皆教友”的思想,要求废除华美仪式,提倡建立“简化”“廉价”的教会。这实质上反映了 A.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长 B.封建世俗势力极力争夺教权 C.清教徒主张实用和进取 D.英国国教腐败引起教徒不满 ‎12.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宣扬真理,揭穿谬误,树立自信”“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 ‎13.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他认为1861年改革主要是由于 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B.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调动农奴生产积极性 D.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14.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据此可知 A.天皇保守引起士族不满 B.明治维新缺乏群众支持 C.武士地位低下被迫反抗 D.改革深入损害武士利益 ‎15.1948年,意大利上映了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二战过后,罗马充斥失业和贫困,家境贫寒的男主瑞奇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前提是用自行车的工作,却被人偷走了自行车。四处寻找却苦无证据。最后为了工作和生活,只能选择偷自行车。男主偷车被 抓,被偷的车主看到男主的孩子,心生怜悯,便不再追究他的责任。影片意在 A.批判两极格局下的西方道德危机 B.剖析西方社会人格分裂的精神危机 C.揭露社会上善恶交织的矛盾现象 D.通过反思唤醒人们心底人性的光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1分,共55分。‎ ‎16.(10分)治国理政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人口真多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子曰:“富之。”‎ 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子曰:“教之。”‎ ‎——《论语·子路》‎ 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管子•治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4分)‎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6分)‎ ‎17.(11分)下面分别是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唐代书院分布图 材料二 图4 宋代书院分布图 ‎——出自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宋代书院分布出现的新变化。(3分)‎ ‎(2)结合史实,概括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 ‎18.(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行知将乡村中心小学作为乡村示范的中心,又看作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集合师范部、好村民、小学生联合作战”;建立农暇妇女工学处,提供农家妇女做缝纫、烹饪的工作机会,发给工资;根据乡村作息设置中心茶园;用晓庄剧社、晓庄医院处理农民身心健康的问题;联合政府与农民的力量成立晓庄联村修路委员;联合高等学校进行农事推广,改进农业生产等。‎ ‎——曲铁华《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基本特征论析》‎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时期陶行知乡村教育的基本特征,结合史实归纳其兴起 的原因。(7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教育的重点举措是什么?有何意义?(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这些东西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产生过明亮的火花。但是,他们在总体上又是微弱的,不能突破封建主义的硬壳。一直到龚自珍,还只能是 ‎“药方只贩古时丹”。在中国,新东西的出现只能在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11分)表2是某段历史时期的著作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著作 内容摘要或简介 ‎1637年 ‎《天工开物》‎ 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火炮铸造法等。‎ ‎—‎ ‎1639年 ‎《农政全书》‎ 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1761年 ‎《梅氏丛书辑要》‎ 把西方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数学结合起来阐述。‎ ‎1843年 ‎《海国图志》‎ 西洋炮、西洋船等近代军事科技资料无不汇聚书中。‎ ‎1845年 ‎《康輶纪行》‎ 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1846年 ‎《海国四说》‎ 对美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简要记叙。‎ ‎1861年 ‎《校邠庐抗议》‎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1894年 ‎《盛世危言》‎ 提出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1898年 ‎《日本变政考》‎ 详细叙述日本明治维新期间议会、宪法、选举等方面情况。‎ ‎1902年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以铁血行之,仿效华盛顿革命自立,或可以保国民。”‎ ‎1903年 ‎《革命军》‎ 制订建立自由、独立、平等的“中华共和国”的25条政治纲领。‎ ‎1915年 ‎《敬告青年》‎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 ‎《狂人日记》‎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918年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采用某一合理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 依据。(11分)‎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C A A D B C 题目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第19 题12分,第20题11分,共55分。‎ ‎16.(10 分)‎ ‎(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2分)‎ 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分)‎ ‎(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2分)‎ 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任答两点即可得2 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分)‎ ‎17.(11 分)‎ ‎(1)变化:分布范围扩大;数量猛增;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了几大密集区;南北分布不平衡,南方多于北方,南方成为教育与学术的中心。(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2)原因:北方战乱,政局动荡;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完善;宋代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理学兴起。(任答四点即可得8分)‎ ‎18.(11 分)‎ ‎(1)特征:以乡村中心小学为中心;以改造乡村社会为目的;内容全面,适用性和实用性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 出四点即可得4分)‎ 原因:民族危机;农村落后;知识精英试图教育救国。(3分)‎ ‎(2)重点:扫盲教育/识字教育;(2分)‎ 意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推动国家各项生产建设。(2分)‎ ‎19.(12 分)‎ ‎【示例一】‎ 观点: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处于缓慢变化中。(2分)‎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日益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出现并不断发展,文化繁荣。‎ 思想:汉武帝后儒学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但一直处于改造发展中,先后出现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等。‎ 科技:科技不断发展,明清时传统科技达到顶峰,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任答四个方面即可得8分)‎ 综上所述,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但并不是停滞不前,只是变化微弱。(2分)‎ ‎【示例二】‎ 观点:明清之际中国出现社会转型机遇。(2分)‎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失去活力,阻碍社会发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思想:明清之际出现批判君主专制等带有早期启蒙思想性质的进步思潮。 科技: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文化:出现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批判封建社会的文艺作品。(任答四个方面即可得8分)‎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新的社会因素开始出现,中国面临社会 转型的重大机遇。(2分)‎ ‎【示例三】‎ 观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转型。(2分)‎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兴起。‎ 经济: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维新思潮、三民主义、民主科学等先进思想不断涌现。‎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文明化。(任答四个方面即可得8分)‎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2 分)‎ ‎[评分参考]‎ 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论述,史实准确,论据充分。(7 —8分)‎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论述,史实较准确,论据较充 分。(4 —6分)‎ 仅罗列史实,具有一定的逻辑性。(1—3分)‎ 仅罗列要点,史实不准确,思路不清。(0分)‎ 总结:总结到位,升华观点。(2分)‎ 重复观点。(0分)‎ ‎20.(11 分)‎ ‎【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按合理的尺度进行划分,并结合史实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 清晰,逻辑严密。(8—11分)‎ 水平二:能按合理的尺度进行划分,并结合史实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充分, 思路较清晰。(4—7分)‎ 水平一:能按合理的尺度进行划分,并结合史实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 性,思路较清晰。(0—3分)‎ ‎【示例一】‎ 按学习主体划分(2分)‎ 一、地主阶级为主体向西方学习。‎ 明清之际,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先进分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资产阶级为主体向西方学习。‎ 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民主”“科学”,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9分)‎ ‎【示例二】‎ 按学习内容划分(2分)‎ 一、器物学习阶段。 明清之际,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先进分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思想学习阶段。‎ 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民主”“科学”,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9分)‎ ‎【示例三】‎ 按时间尺度划分(2分)‎ 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二、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先进分子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民主”“科学”,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9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赋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