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

2016-2017 学年度“晋商四”高二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命题单位:平遥中学 祁县中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48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2 分)。第Ⅰ 卷 (选择题 48 分) 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2.《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在统治阶级内用“礼”,统 治人民之道用“刑”。苟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 法数制之。”这说明先秦时期 A.礼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制规则 B.法对平民的约束力不大 C.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D.儒家思想实际上居于统治地位 3.《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当正腊人正在探讨 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 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 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社会的剧烈变动 4.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 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嫂学家把极倡“正心,城意,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 “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主导文化从儒 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 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6.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 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 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 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8.黄宗義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賦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盍惑不除,奢侈不 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幣顿史治,惩治腐畋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 H 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0.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 C.市民阶位逐渐壮大 D 严密 “三言” 11.“三言二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 篇小说中,写到商人 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 多篇。“二拍”80 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 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 40 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性色彩非常浓厚 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12.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 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13.清末学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写道《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 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 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14.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 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 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1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 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去却偏重于西 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16.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 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据此, 他认为应该 A.大办民用工业 B.提倡实业救国 C.降低出口关税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7.1926 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 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 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 强调的是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18.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 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9.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 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 的。”这反映出“运动” A.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 B.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 D.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20.对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 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 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21. 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 力来奴役人的人。”这表明他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主权在民 C.倡导思想自由 D.主张分权制衡 22. 当 爆 发 于 1 8 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现,国家制度,一切 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部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 故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A.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统一 B.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C.动摇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D.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23.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 46 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 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 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24.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 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人类自立、自觉、自信地追求意识的形成 B.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D.保证了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大题 3 小题,第 25 题 20 分,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12 分,共 52 分。25.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 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 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 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 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 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 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 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 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 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 特建树”的主要原因。(4 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 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6 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4 分) 26. (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理想中的君主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不以 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人。 一一允春喜《黄宗羲民本主义理念与卢梭人民主权说》 材料二 维新派指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固救时之善图 也”,“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谭嗣同还指出,是先 有人民而后才有了君主,君主是人民共同选择推举出来的。“君未也,民本也。” “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君主是由人民供养的, “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史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度之。” ——耿志云《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材料三 卢梭认为国家既然是由于社会契约形成的,那么,它的目的在于谋 取社会公共的福利。因此,国家的主权(即最高统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 所谓“公意”就是指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或者总的意志。这种体现人民“公意” 的国家主权自然应属于全体人民。作为体现“公音”的国家主权应该是无限制的 (即绝对的权威)。只要主权者需要,人们就应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但是.主权 者必须以人民的“公共福利”为前提,才能享有这种绝对权成。 ——王荣堂《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之间 的关系。(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强调民权思想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与卢梭民权思想的共同之处及 意义。(6 分) 27.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大家对新文化 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于 1930 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 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因而观察 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以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 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 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 艺复兴”。 ——摘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 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2017 学年度“晋商四校”高二期末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