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下上。考试结束,将试卷和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这一最本质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B.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西周王室日益腐败 2.观察右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隋唐 D.明朝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企图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 C.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D.中国人民英勇的反抗斗争 4.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下表反映了中国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5.亚里士多德曾说:“他的改革比梭伦的改革要民主得多”,恩格斯也认为“他是雅典国家建立过程的完满结束”. 两人所说的“他” A.创设了“四百人会议” B.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C.向所有公民开放官职 D.实行公职津贴制度 6.马歇尔计划强调“计划” 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困、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与经济安全 B.帮助西欧恢复和发展经济 C.遏制苏联,反对共产主义 D.战胜饥饿贫穷,消除混乱 7.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加速了自耕农经济衰退 C.抑制了地方的刺据势力 D.阻碍了雇佣关系的发展 8.据统计,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宜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总局内,“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9.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曾印制了四十多亿高质量的法币假钞,投放到国统区。国民政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重庆设立日伪钞票的造币厂,制造出15000多箱假钞,并将假钞偷运到了日伪控制的地区。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A.加剧了国民政府区域的通货影胀 B.挫败了日本“以战养战”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提供 了一定经济支持 D.稳定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财政体制 10.“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上述材料直接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A.深受西方的影响 B.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C.出现地区不平衡 D.随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化而不断加深 11.最能反映右图时代背景的是 A.构建和谐社会 B.加强环境保护 C.开始计划生育 D.实行改革开放 12.有学者在论述某一时期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下列哪些发明出现在这一时期 A.火车、电报、电话 B.轮船、火车、蒸汽机 C.飞机、轮船、汽车 D.汽车、飞机、电话机 13.1930年,联共(布) 中央提出: 在不与外国资本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废止租让合同,由政府提前收回租让企业。这说明 A.苏联的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B.农业集体化加强了国有经济 C.苏联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型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加强 14.右侧表格是1933~1935 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变化统计表。下列对表中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 人数 1933 年 297.3万 1934 年 360.8 万 1935 年 386.86 万 A.美国的经济危机已得到解决 B.美国当时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 C.国家的政策倾向有利于工人 D.美国劳工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 15.二战后,西方国家企图修补资本主义,其做法,一是国家加大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力图补教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一是扩大福利国家规模,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做法 A.深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 B.有利于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使西方园家走出“滞胀”状态 D.可以避免政府债务危机问题的出现 16.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高举“美国优先政策”的旗帜,不仅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且重开与墨西哥、加拿大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谈判。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挑战 B.美国的经济霸权重新崛起 C.美国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 D.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打破 17.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据此分析,设立太学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君主专 制政体 B.提升官员素质 C.践行独尊儒术思想 D.扩大统治基础 18.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提出“为学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来的“为学之序”所蕴含的理念是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19.宋明时期,儒家学者普遍对自然知识以及科技感兴趣,或对科技有所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宋代儒家所形成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于宋明科技达到高峰起到积极作用。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0.一位书坛巨匠的书法,字体端正劲美,气势雄厚,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书法风格特点相似的是 21.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是指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2.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指出,“联合国的劳工社会,也都要求和平,渐有和他们的异国的同胞采取同一行动的趋势。这豆古未有的大战,就是这样告终。”这反映出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 A.有利于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B.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D.对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借鉴意义 23.历史虚无主义是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其“源”可追溯至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4.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 “新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 25.《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述:“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在“偏僻山区”毛泽东撰写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6.右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 远程导弹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③时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釉型杂交水稻育成 D.⑤时期: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银河巨型计算机诞生 27.西方某位思想家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这位思想家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彼特拉克 28.18世纪末期的英国,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建立起来。这些工厂普遍建立在河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交通不便,又远高销售市场。这客观上反映出 A.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 B.动力革命的迫切性 C.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 D.殖民扩张的必要性 2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是影响近代欧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各项中史实与观点的对应正确的是不正确是 A.15世纪的文艺复兴——“宗教是迷信”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一一“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C.17世纪的科学革命——“牛顿错了”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一“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30.法国的需果和巴尔扎克是19世纪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人物。这两种文学流派的相同点是 A.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 B.表现出失望、苦闲和迷惘 C.鼓吹、提倡暴力革命 D.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三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刎,但是有大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冏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技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 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3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车笼”的? (3分) 材料三 1953 -1957 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3)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1953~195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革命立国”的。(5分) 材料四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688年 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专制王权 1689年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初 通过《王位继承法》《三年法案》进一步约束王权 18世纪中期 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4)依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实现政治变革进程的特点。(4分) 32.(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2公元前3 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 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救并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 “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请回答: (1)据材料,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概据各个时期在思想领域相同的历史特征。(6分) (2)根据材料概括②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中国和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上的相似性。(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期(18~19 世纪) 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3.(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已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国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鑫《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4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不足之处。(4分) 一、选择题 A卷: 1.C 2.B 3.D 4.C 5.B 6.C 7.B 8.A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A 18.C 19.D 20.B 21.C 22.B 23.D 24.C 25.C 26.C 27.B 28.B 29.B 30.A 二、非选择题 31.(16分) (1)趋势:由一相制发展到多相制(宰相数量越来越多);中央其他部门不断分割相权;相权被逐渐削弱。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3)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5分) (4)和平渐进方式;通过立法确立和完善民主政治。(4分) 32.(12分) (1)特征: 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潮流(运动)。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③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④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6分,任答三点即可) (2)以思想文化统一维护统治。(2分) (3)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2分,任答两点即可)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分) 33.(12分) (1)特点:限于社会上层;崇尚个人主义。 (2)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 (3)不足:提不出新社会方案;目的仍然是为封建统治服务。(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