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新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新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 右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 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 C.西北地区已使用耕犁技术 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3.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4.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5.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有利于小农生产稳定 ‎6. 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 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    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 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    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 ‎7.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 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 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8.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出现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负面效应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 ‎9. 《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 7 -‎ A.坊市制度逐渐趋向瓦解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0.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 A.鼓励商业发展 B.摒弃重农政策 ‎ C.放宽集市管理 D.主张藏富于民 ‎11.早期殖民扩张采取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采取武力。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开始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手段来抢占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方式变化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发展 B. 亚非拉国家的日趋衰落 C.技术的进步和军事力量的增长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 ‎12. 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造成了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发展契机 ‎13.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14. 《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表明 A.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B.封建生产方式开始逐步解体 C.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D.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15. 下表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 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16. 西方学者在研究 19 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以上材料表明 ‎ A.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 B.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 ‎ ‎17. 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法》‎ 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前提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根本变革      D.激发了社会创造的活力 ‎18.‎ - 7 -‎ ‎ 1873年,李鸿章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督商办,委任经营茶叶和地产业获利丰厚的商人徐润为会办,开始进行新一轮招股。拟定首期招股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万两很快招齐。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实业救国浪潮的涌动 C.洋务运动由此失败 D.民族资本家经营得法 ‎19.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 ‎ A.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C.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D.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 ‎20. 鸦片战争前,田赋一直是清政府支柱性的财源,但到晚清时期,它的支配性地位逐渐被关税和厘金所取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B.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迅猛 ‎ C.扭转长期贸易逆差局面 D.逐渐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21. “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一些发展。”材料主要表明 A.近代中国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 B.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 C.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D.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中国航运业的主导力量 ‎22.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 ‎ 项目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影响 ‎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打击 ‎23.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猛烈赢利势头最主要的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4.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25. 在1921年中国商联会年会上,商人汤富福说道:“我们长期以来拒绝参与所谓肮脏的政治,但是如果政治是肮脏的,那是因为商人们允许它肮脏。”这表明 - 7 -‎ A.资产阶级对政治革命无兴趣      B.民族工业发展推动政体变革 C.专制统治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D.部分商人参政意识有所增强 ‎26.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 ‎ A. 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 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C.刺激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D. 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27. 1932年至1934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28银行的存款年增幅平均在15%以上,全国银行存款总额有较快增长。这表明当时中国 ‎ A.金融秩序平稳健康          B.经济大危机影响不大 C.社会财富逐渐增长          D.工商业发展身处困境 ‎28.近代中国出现这样的婚姻程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此现象说明 ‎ A.婚礼由繁琐走向了简约       B.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国 C.婚姻实现了根本性变革        D.主婚权发生了重大变动 ‎29. 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民族独立已完全实现 ‎30.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混杂,“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拥堵严重 C.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 - 7 -‎ 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 ——摘墒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1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7分)‎ ‎32.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产业中,物流业首先发展起来。《南京条约》签订后,在中国的沿海,就有大量的英国船只代华装运土货。到1860年以前,西方国家已有十家左右的商行和轮船公司进入中国水域从事运输活动。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船舶修造企业,此后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舰政局。1881年,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唐胥铁路建成,开辟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先河。汉阳铁厂生产我国铁路建设使用的大部分钢轨。据统计,‎ - 7 -‎ 汉阳铁厂从1894年投产到1924年停产,30年间共生产了3300公里铁路钢轨。近代钢铁业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殷毅《以物流业为核心的近代早期产业结构演进与启示》 ‎ 材料二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皮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报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影响。(13分)‎ - 7 -‎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文科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5 DCABD 6-10 DAABC 11-15 CBBCC 16-20 DDDCD 21-25 BCDDD 26-30 DCDBD ‎31.‎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8分)‎ 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5分)‎ ‎(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2分)‎ ‎ 相同: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5分)‎ ‎32. ‎ ‎(1)特点:物流业发展先于其他产业;初期主要由西方国家开办;先航运后铁路;‎ 政府的推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7分)‎ ‎(2)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新式交通工具使用 ‎(交通运输业发展);政府立法。(6分)‎ 共同影响:促进商品流通人员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市场和贸易的扩大;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产业近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政府政策的调整等。(7分)‎ - 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