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柳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柳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西柳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段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 ‎1.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2.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疆域规模的扩大 B.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皇权的至高无上 ‎3.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 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 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 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 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4. 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 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 ‎5.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 B.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C.是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D.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 ‎6.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B.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C.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D.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 ‎7.《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8.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叛乱”或“反叛”,达17次之多,而称其为“革命”的标题新闻只出现5次。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辛亥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B.《泰晤士报》报道客观 C.《泰晤士报》存在舆论导向 D.辛亥革命失败具有历史必然 ‎9.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1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11. 民谣具有时代特点。右图民谣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民众 贴对联 从前过年贴门神,为叫门神守家门。‎ 门神贴了几千载,穷人终究是穷人。‎ 如今来了红四军,贴上对联迎新春。‎ 上联是:共产党是大救星,‎ 下联是:苏维埃是咱命根。‎ A. 支持国民大革命 B. 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拥护解放区的土地政策 ‎12.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 ) ‎ 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 ‎ C.国共两党此时已捐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 ‎ ‎13.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如此描述:“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意味着和平——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5 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这说明当时 A. 解放军战略反攻全面展开B. 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纲领》‎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下列关于一届人大认识正确的是 ‎① 背景是“三大改造”的深入开展 ② 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 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5.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口号,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特区,中国开放的大门②十五年内超过英国③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④中国圆梦,百姓有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6.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 ‎ 事件 影响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17.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据《当代美国军事整理导致图中两次最大增幅的主要因素是 A.局部战争 B.军备竞赛 ‎ C.经济发展 D.反恐战争 ‎18.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1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20.“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21.《史记•货殖列传序》记载此四者(农、工、商、虞),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与这一思想主旨一致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D.“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22.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的实施 A.放弃了海禁政策 B.促进了白银内流 C.造成了鸦片泛滥 D.推动了小农破产 ‎2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 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 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4.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25.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6.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 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明(  )‎ A.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B.“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 C.“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D.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27.“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 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28.“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29.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C. 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30.表1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 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 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是100)‎ 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 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 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33.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 A.开始建立公有制经济 B.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 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34.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召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5小题15分,第36小题18分,第37小题16分,共计49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二 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11.5万奴隶、2.85万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据此,该观点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从而给予了否定和批判。很显然,这种以现代普选制民主为参照系的结论是有悖于历史主义原则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本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长期缓慢的过程,即使作为民主宪政先行国的英国,晚至1831年时也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选民比率还不及古代雅典的一半。‎ 因此客观地说,在2500年前能有1/10以上的居民享有民主权利已经难能可贵了,……确信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三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5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依据的同一基本材料是什么?为何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分歧?(5分)‎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3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 ——摘编自《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剞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4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面对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张謇主张从底层做起搞地方自治,认为救国应以兴办实业和教育为基础,逐步达到地方自治,并在其家乡江苏南通付诸实践。自张謇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一个以机器纺织为龙头的南通近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不仅养活了数十万人,而且将南通带入近代工业先进的行列;为提高民众素养,他陆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此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共36所学校逐一创办;为缓和社会矛盾,他兴办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包括养老院、育婴堂、济良所、戒毒所、贫民工场、游民工厂、栖流所等无所不包;同时为了移风易俗,他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阅报社、妇女宣讲会、通俗教育社、公园等社会文化实业。这一别具特色的社会改革方案被后人誉为“南通式自治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南通以“新”、“模范”、“现代”闻名于世、影响甚巨。 ——据王敦琴《传统与现代:张謇经济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张謇创办企业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所实践倡导的“南通式自治模式”的特征。(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南通式自治模式”。(5分)‎ ‎2017-2018上学期柳州二中高二历史文科段考试题(共8页)‎ 出题人 审题人 ‎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 ‎1.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有题干中的“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 可以证明商代已经形成了祖先崇拜的宗法观念,故选B。‎ ‎2.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疆域规模的扩大 B.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皇权的至高无上 ‎3.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 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 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 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 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4. 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 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 ‎5.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 B.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C.是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D.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 ‎6.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B.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C.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D.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说明法制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故本题选择C。‎ ‎7.《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8.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叛乱”或“反叛”,达17次之多,而称其为“革命”的标题新闻只出现5次。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辛亥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B.《泰晤士报》报道客观 C.《泰晤士报》存在舆论导向 D.辛亥革命失败具有历史必然 考查英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用“反叛”词明显高于“革命”标题,可看出《泰晤士报》明显不支持中国的辛亥革命,‎ ‎9.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 ‎1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实际上我们知道各个州的人口比例是不一样的,如此规定违背了各州平等原则。‎ ‎11. 民谣具有时代特点。右图民谣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民众 A. 支持国民大革命 B. 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拥护解放区的土地政策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试题解析】料民谣中的“红四军”成立于1928年6月。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间,A项排除。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于1927年10月,井冈山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项符合题意,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建立的,C项排除。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即1946-1949年间存在,D项排除。故选B。‎ ‎【答案】B ‎12.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 ) ‎ 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 C.国共两党此时已捐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 ‎ ‎【解析】材料没有介绍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情况,无法判断孰弱孰强,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是有准备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轻视之意,但是后面表明已有准备,所以说“太掉以轻心”显得夸大,故D项错误。‎ ‎13.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如此描述:“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意味着和平——‎ 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这说明当时 A. 解放军战略反攻全面展开B. 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纲领》‎ 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解放战争后期”、“意味着和平”、“进入了北平”可知,材料称赞毛泽东是因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故选C。‎ ‎【答案】C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下列关于一届人大认识正确的是 ‎① 背景是“三大改造”的深入开展 ② 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 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试题解析】解决此题可以以时间为突破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①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确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1949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改革开放后,③④都不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 ‎【答案】A ‎15.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口号,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特区,中国开放的大门②十五年内超过英国③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④中国圆梦,百姓有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试题解析】开办特区是20世纪80年代,十五年超过英国的口号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提出的,粉碎“四人帮”是1976年,“中国圆梦,百姓有福”是现代中国人的追求,按时间顺序应是②③①④,故选B。‎ ‎【答案】B ‎16.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 ‎ 事件 影响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试题解析】AC两项表述的事件与影响正好颠倒了,均排除。B项表述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该原则并没有消除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排除。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故选D。‎ ‎【答案】D ‎17.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据《当代美国军事整理导致图中两次最大增幅的主要因素是 A.局部战争 B.军备竞赛 C.经济发展 D.反恐战争 根据题干图示可知美国军费开支的两次大幅度增加分别在50 年代中 60年代末,而在这两个时间段,美国都发动了对外战争,及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故A 项正确 ‎18.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1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20.“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21.《史记•货殖列传序》记载此四者(农、工、商、虞),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与这一思想主旨一致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D.“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 材料强调“农、工、商、虞”四者是“民所衣食之原”,由此可知,强调的是四者均重要,“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反映的是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与题干材料一致,故C项正确.‎ ‎22.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的实施 A.放弃了海禁政策 B.促进了白银内流 C.造成了鸦片泛滥 D.推动了小农破产 解析:16世纪联想到新航路开辟后,大量欧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史实, ‎ ‎2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 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 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由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可知此时鸦片战争已结束。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自守,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因此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占绝对优势。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广州在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故选B。‎ ‎24.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解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中国的农业种植受世界市场需求影响,C正确;‎ ‎25.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6.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明(  )‎ A.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B.“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 C.“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D.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解答】材料强调的是“通信技术发展”使民众可以通过新的媒体技术手段更多地参与到政治中来,材料并非否定政党民主,故A项正确。‎ ‎27.“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 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解答】A.香料和丝绸难以买到,与欧洲人口的增长无关.B.尽管中国闭关锁国,但是东西方的贸易还是存在的,香料和丝绸还是会大量的销往欧洲.C.1400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阻隔了传统的商道,使得欧洲人“不那么容易买到”亚洲物品,故C项正确.D.材料不能证明亚洲是世界的贸易中心.故选C.‎ ‎28.“‎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29.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C. 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考点】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关系上的革命,它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A项正确。B项表述“工人生活全面改善”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府权力日益加强与工业革命无直接关系,C项排除。民主制度普遍受挫与工业革命无关,D项排除。故选A。【答案】A ‎30.表1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 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 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是100)‎ 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 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 考查20世纪初世界经济,考查知识的迁移与理解能力。时间1929年—1938年,可推出重大事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格对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工业百分比大多是小幅增长,苏联工业百分比大多是大幅增长,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对比差距明显。‎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 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解答】为改变我国原有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一五”期间国家“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而将工业转向东北和内地,故A项正确。‎ ‎33.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 A.开始建立公有制经济 B.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 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符合题意;‎ ‎34.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召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答】战前“好战争”与战后“好商业”,原来德法是“军事世仇”到后来德法和解,进而加速欧洲经济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5小题15分,第36小题18分,第37小题16分,共计49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 ‎——伯利克里 材料二 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11.5万奴隶、2.85万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据此,该观点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从而给予了否定和批判。很显然,这种以现代普选制民主为参照系的结论是有悖于历史主义原则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本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长期缓慢的过程,即使作为民主宪政先行国的英国,晚至1831年时也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选民比率还不及古代雅典的一半。‎ 因此客观地说,在2500年前能有1/10以上的居民享有民主权利已经难能可贵了,……确信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三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5分)‎ 特点:人民主权(1分) ‎ 积极意义:(4分)雅典的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概括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依据的同一基本材料是什么?为何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分歧?(5分)‎ 两种观点: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民主政治);(1分)‎ 雅典民主政治是19世纪前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1分)‎ 材料:雅典公民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2分)‎ 分歧原因: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阶级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分)‎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3分)‎ 原因: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2分)‎ 方式: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 ——摘编自《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剞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4分)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从“海禁”到允许月港开海、澳门开埠。(6分)‎ 影响:‎ 积极: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开辟了多条海外贸易航线;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澳门兴起和发展;使白银大量进入中国;促进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消极:便利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便利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侵略)(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4分)‎ 原因:‎ 中国角度(任3点3分)‎ 经济上:自然经济主导地位(或小农经济),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封建专制强化,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政府对海洋控制的鼓励支持不够;‎ 政策上:重农抑商的政策(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发展;‎ 思想上:封建理学束缚,八股取士;‎ 世界角度(1分):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了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若答“新航路开辟”给1分。)‎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面对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张謇主张从底层做起搞地方自治,认为救国应以兴办实业和教育为基础,逐步达到地方自治,并在其家乡江苏南通付诸实践。自张謇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一个以机器纺织为龙头的南通近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不仅养活了数十万人,而且将南通带入近代工业先进的行列;为提高民众素养,他陆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此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共36所学校逐一创办;为缓和社会矛盾,他兴办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包括养老院、育婴堂、济良所、戒毒所、贫民工场、游民工厂、栖流所等无所不包;同时为了移风易俗,他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阅报社、妇女宣讲会、通俗教育社、公园等社会文化实业。这一别具特色的社会改革方案被后人誉为“南通式自治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南通以“新”、“模范”、“现代”闻名于世、影响甚巨。 ——据王敦琴《传统与现代:张謇经济思想研究》‎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期张謇创办企业的原因。(3分)‎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爱国心的驱使,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所实践倡导的“南通式自治模式”的特征。(8分) ‎ 特征:以实业求经济富足;以教育提高民众素质;以慈善和公益事业缓解社会矛盾;以文化礼乐移风易俗的全方位社会建设。(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南通式自治模式”。(5分)‎ 评价:推动近代工业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为后世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近代政治民主建设进行有益的尝试;无法根本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实业和教育救国的主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前途。(5分,答出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