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09天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09天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09天“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2018学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以礼乐规范来约束个人,故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礼乐规范,故D正确;“克己复礼”并不是主张君主意志,故A错误;“爱人”之心对个人没有制度性的约束力,故B错误;内心自省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他律”,故C错误。故选D。‎ ‎【解题必备】‎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2)阶级基础:士活跃起来并受到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3)文化基础:私人讲学出现,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含义 ‎(1)“百家”:是指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争鸣”:是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6‎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4.影响 ‎(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学创立——孔子 ‎(1)思想核心:“仁” ,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政治主张 ‎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儒学完善——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 人物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人之性恶”‎ ‎(2)历史影响 ‎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道家和法家 ‎(1)道家 ‎①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 a.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b.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c.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庄子。‎ a.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6‎ b.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①代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②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③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百家争鸣 ‎2.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人之性恶”‎ D.“人性本善”‎ ‎3.战国时期,墨家主张“不别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其观点反映出小生产者 A.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B.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C.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D.对社会变革的反对 ‎4.在诸子百家中,他们秉承“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坚决反对保守落后的复古思想,锐意改革。材料评价的是 A.儒家 6‎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下列诸子思想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并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有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卢云《汉晋文化地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1.【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正确;A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C均是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但与题干“第一次”的说法不符。‎ 6‎ ‎2.【答案】B ‎【解析】孟子主张仁政,他在孔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之性恶”是荀子的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性本善”是孟子的观点,但不属于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墨家主张地位的贵贱应该由能力的高低大小来决定,这体现出小生产者对现实的不满,主张对社会进行变革,故B项正确,D项错误;国家统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传统习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故D项正确。儒家主张“仁”“仁政”等,与材料强调法家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与材料强调法家的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与材料强调法家的主张不符,故C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孟子主张仁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6.【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贵君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依据“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并结合民本思想的内涵进行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鲁国、齐地、楚国、三晋、秦地文化发展各有不同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应从思想的解放、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